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

2015-12-10 01:48段晓莉赵苏云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宫腔内肌层内膜

穆 研 段晓莉 赵苏云

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

穆 研 段晓莉 赵苏云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病理活检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8例,对比分析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其中病理诊断结果腺癌15例,腺角化癌5例,透明细胞癌8例;超声诊断结果子宫内膜癌21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宫腔内或子宫肌层外不均质回声区,其中9例伴宫腔内积液。彩色多谱勒血流图(CDFI)11例出现紊乱的血流信号,6例可见混杂斑点状血流信号。4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2例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1例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00%(21/28)。结论 超声检查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无电离损伤等优势,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尤其是判断宫腔内病变及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具有一定优势,可为临床早期筛查本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检查依据。

超声;子宫内膜癌;应用价值

子宫内膜癌(carcinomaoftheendometrium)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carcinomaofthecorpusuteri),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1]。本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2],近年来更有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4年12月28例病理活检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4.6±10.3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律、阴道异常出血或排液,绝经后阴道出血。其中11例伴盆腔包块,7例伴下腹下疼痛,1例伴盆腔下坠感。本组患者均经病理活检证实。

1.2 仪器和方法 仪器采用GE-VV7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患者仰卧位,常规检查患者的下腹、盆腔,重点观察子宫内膜情况,发现病变后记录病灶的位置、大小、回声及血流情况,并仔细观察有无周围肌层受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

2 结果

本组28例患者,病理诊断腺癌15例,腺角化癌5例,透明细胞癌8例;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21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其中6例子宫内膜均匀性增厚,其内回声均匀,12例子宫内膜不均匀增厚,内膜内可见不均质回声团块从宫体延伸至宫颈管内,9例子宫腔内见不规则团块并穿透子宫肌层,附件区出现团块回声。21例中9例伴宫腔内积液。彩色多谱勒血流图(CDFI)11例出现紊乱的血流信号,6例可见混杂斑点状血流信号,多普勒频谱特点为高速低阻力型,其中8例血流阻力指数(RI)<0.5。4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2例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1例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75.00%(21/28)。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初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一旦发病,患者症状表现为疼痛、阴道排液以及子宫出血[3]。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目前临床上总结其病因大致分为以下三种,①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在雌激素的长期持续刺激又无孕激素拮抗时,子宫内膜可发生增生的同时也可发生癌变;②体制因素:子宫内膜癌易发生在肥胖伴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不孕、不育及绝经后的妇女;③遗传因素:约有将近2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家族病史。另外,有文献[4]研究表明,年龄小于40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研究认为应用外源性雌激素治疗以及自身内源性雌激素增加是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从组织学上来说,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变化最为常见的是高中分化内膜样腺癌,其预后相对于其他类型也是最好的。浆液性、低分化腺癌及透明细胞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宫外转移出现的较早、预后相对较差。早期超声检查并结合宫腔镜或诊断性刮宫检查可明确诊断患者疾病[5],可明显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3.1 超声诊断在本病中的应用①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colorDopplersonography,TVCDS):TVCDS是通过高频阴道探头紧贴子宫及附件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方法可以清晰的显示子宫内膜及癌变的回声、边界以及周围肌层的浸润情况,对病灶及其周围肌层的血流情况也可以清晰显示。梁如馨[6]在对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TVCDS观察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二维图像特征及血流特点,判断肌层受浸润程度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发现TVCDS判断肌层浸润的总准确率为92%,无肌层浸润的总准确率为81%,表明TVCDS对诊断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②超声造影:随着超声造影剂的广泛应用,使得超声从组织微循环水平研究疾病的技术日渐成熟。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可实时的显示病变部位,如子宫内膜癌病灶处微泡灌注与正常子宫肌层的差异,还可以观察到瘤体与肌层的位置关系,为临床定位及确定癌肿分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③经阴道三维超声:经阴道三维超声的优势在于三维成像可以在多个平面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并可以通过容积计算瘤体的实际大小,避免了因瘤体形态不规则造成的二维测量误差;④其他超声技术:如超声组织定征法,能量超声等,这些新兴技术虽还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相信随着超声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超声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3.2 超声误诊和漏诊原因本组4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2例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1例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误诊率为21.43%(6/28),漏诊率为3.57%(1/28)。误诊及漏诊原因多是因为检查者经验不足,对增生的子宫内膜与内膜癌的增厚不能准确把握,对内膜息肉的超声特点不能熟悉掌握,或是因为超声诊断医师的疏忽大意,扫查不够全面细致,没有发现较小的瘤体。临床上现在常用分段诊刮来确诊子宫内膜癌,但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在超声观察子宫内膜有病变时再行诊断性刮宫,两者结合可最大程度避免盲目性刮宫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并且能明显的提高刮宫的阳性率。MRI具有高分辨率、多参数、多序列扫描的特点,可全方位的显示人体正常组织及病变的结构,特别是其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可以明确发现子宫内膜癌对肌层的浸润、周围淋巴结转移与否,同时MRI检查价格昂贵且检查时间较长,所以在本病的筛查中并不作为首选,但在超声不能诊断时结合MRI检查协诊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提高本病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具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无电离损伤等优势,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优势,TVCDS及超声造影检查可准确的判断宫腔内病变及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结合子宫分段刮诊及MRI检查可以为本病的检出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710065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521医院功能科

[1]毛萌君.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 2011,32(12):1870.

[2]廖群香,邓茂莲,潘淑莲.25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8.

[3]邓俊祥.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特点及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8):1871-1872.

[4]王虹,孙丽莎,李妍芳.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618-619.

[5]吴静,张倩,任美杰.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超声诊断特点及临床意义[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10):715-716.

[6]梁如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1-82.

R737.33

B

猜你喜欢
宫腔内肌层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研究进展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时机选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对比观察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