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2015-12-10 01:48常波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室管膜脊膜牵拉

常波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常波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3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特点。结果 30例患者中,行肿瘤全切除术患者22例、行肿瘤近全切除患者8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24个月的随访,其中症状改善者21例、症状无改善者6例、症状加重者3例。结论 以MRI诊断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对于确诊患者及时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往往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诊断;显微手术治疗

室管膜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脊髓髓内肿瘤,该病发病率占椎管内肿瘤的20%左右,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1]。因脊髓室管膜瘤多位于髓内中央,特殊的生理位置对手术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微手术在临床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治疗效果也受到了肯定[2]。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分析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技巧,为更多患者的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18-45岁,平均(32.8±2.5)岁。根据病灶部位对患者进行划分,其中位于脊髓颈段患者共14例、位于胸段患者10例、位于腰段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

1.2 方法

1.2.1 影像学诊断方法 在治疗前对患者实施MRI诊断,本次30例患者中,其均单发于髓内,且病灶位的脊髓增粗。肿瘤呈囊实性与实质性特征,诊断脊髓周围的边界比较清晰。MRI诊断过程中提示室管膜瘤T1加权相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加权相呈均匀等信号或高信号。对相应部位作增强扫描后见肿瘤呈轻中度强化,且存在囊变及肿瘤上下界不同程度的脊髓空洞形成。

1.2.2 手术治疗方法 指导患者取侧卧位,于后正中作手术切口。将颈椎椎板及其两侧部位进行切除,但需保留小关节。于手术显微镜下纵行切开硬脊膜,调准高倍放大视野,以蛛网膜钩刀将蛛网膜挑开。揉患者蛛网膜粘连,则以显微镊对蛛网膜作分离处理,并将银夹固定在硬脊膜缘。观察脊髓增粗变宽的部位,通常可以此判断肿瘤的具体部位。对软脊膜及脊髓表面的血管以低功率的滴水双极电凝到进行电灼切开处理,于脊髓最薄处将软脊膜与脊髓切开。并在切开后可显露出肿瘤。对于边界清楚的肿瘤,沿着肿瘤周围的胶质增生水肿带向四周分离,后将肿瘤提起,并逐渐向另一端作分离处理。在牵拉肿瘤时动作需轻柔,避免对脊髓产生牵拉。对于肿瘤壁上的非供瘤血管,先观察有无囊性变,若存在则先将囊液抽取出,减压后以利于剥离。对于分离过程中存在出血症状的患者,先以小棉片对出血部位进行轻压覆盖,若仍存在一定的出血症状,则采用电凝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处理。待肿瘤切除后,可见脊髓塌陷,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症状,无异常后可对软脊膜与蛛网膜作缝合处理,同时对肌肉层及皮肤作缝合处理。

2 结果

30例患者中,行肿瘤全切除术患者22例、行肿瘤次全切除术患者8例。对患者术后进行为期6-24个月的随访,并由结果可知,症状改善者21例、症状无改善者6例、症状加重者3例。但本次调查中,无复发患者。

3 讨论

脊髓髓内肿瘤因其生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临床治疗上一直较为棘手。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使得室管膜瘤的治疗获得了一定的进展。手术治疗室管膜瘤的基本原则在于解除脊髓的压力,同时改善脊髓功能。因髓内室管膜瘤来源于脊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其成长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即沿着中央管呈嘭胀性生长。使得肿瘤与正常的脊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界面,利于手术的切除[3]。

优于脊髓较为娇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十分的谨慎,一旦在治疗过程中脊髓受到牵拉或外界压力,即可对脊髓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对于医师的操作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及相关文献报道,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治疗要点进行总结,如下:(1)在术中切除椎板时,其范围需超过肿瘤两极。在切除时,以保留小关节为主要治疗原则,并以此向周围两侧作扩大化处理,避免挤压到脊髓。(2)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操作手法要熟练,将硬脊膜打开后于镜下操作。因髓内室管膜瘤主要呈中心性的生长,因此手术切口部位选择于脊髓后正中,但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脊髓最薄处对患者进行切开处理。此外,脊髓处的切口需充分展露肿瘤,以利于将肿瘤完整的剥除。(3)在分离肿瘤时,对肿瘤及其正常髓界面分离时遵循钝性与锐性相结合的方式[4]。以彻底的清除肿瘤,同时避免对脊髓进行牵拉处理,并将牵拉的着力点置于肿瘤侧位,而非脊髓侧位。(4)若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肿瘤与脊髓紧密粘连,不可对肿瘤进行强行的牵拉,在切除时对其作大部分的切除而不可扩大切除处理,否则可导致脊髓的进一步损伤。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根据本文调查结果显示,脊髓髓内室管膜瘤通过显微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在后期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复发者,提示本次治疗的有效性及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实施MRI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手术操作的要点,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1]刘希光,王贵怀,李爱民,等.颈段脊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策略及疗效评价[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3):250-251.

[2]江普查,马超,刘细国等.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7):462-463.

[3]储卫华,叶信珍,张杨,等.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12):1000-1005.

[4]刘宝来,田俊敏,许建新,等.脊髓髓内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附25例)[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5):456-457.

R739.4

B

猜你喜欢
室管膜脊膜牵拉
脊柱手术并发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的研究进展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产科患者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山羊硬脊膜的微观形貌及三维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