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角度谈教材编辑的综合素质

2015-12-10 04:05董龙凯
出版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育出版综合素质教材

董龙凯

[摘 要] 在教育出版中,教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要想做好教育出版,必须懂教材,了解教材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人文性,适切性、灵活性等。提高教材编辑的综合素质是做好教材的前提和保障,教材编辑除了具有其他图书编辑应有的能力外,还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学者型编辑,具有科学与人文精神,形成综合学科视野,能胜任教育培训工作,具备多个环节的沟通能力。在数字出版趋势下,教材编辑还要懂得利用新技术、新媒体。

[关键词] 教育出版 教材 教材编辑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6-0033-04

About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extbook Editors

Dong Longkai

(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Shanghai,200031)

[Abstrac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textbook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education publishing. In order to do well in education publishing, textbook editors must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book, including its character of thoughts, time, scientic nature, humanity, appropriateness and flexibility.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extbook editors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guarantee of textbook editing. Besides having the deserving capability of other book editors, textbook editors are expected to grow into thoughtful editors of scholar type. With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spirits, they will form a comprehensive view. They can be competent for the work of training and have strong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digital publishing trend, textbook editors are supposed to know how to make use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edia as well.

[Key words] Education publishing Textbook Textbook editor Comprehensive quality

在我国,教育出版占有重要位置。无论是教育类出版社还是非教育类出版社,基本上都已涉足教育出版。民营书商更是以教育书籍的经营为主。有人说,中国的出版实际上是教育出版,这话有一定道理。在教育出版中,教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材编辑是教材的主要责任者,重要程度更是不言自明。要想做好教育出版,出版机构必须掌握教材出版的主动权,必须懂教材、做好教材,而要做到这一步,除了在其他方面努力外,必须有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教材编辑队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教材编写、编辑、出版的经验和思考,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总结,以求教于方家。

1 懂教材是做好教育出版的前提

教材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指教科书,广义的教材范围就大了,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所有教学材料,如教学参考、教学用具、学习辅导等。其中基础教育教材最引人注目,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目前我国存在两种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和上海课程标准。与此对应,有两种基础教育教材:一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可以称为国家教材或国标教材;二是根据上海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可以称为上海教材。但不论是国家教材还是上海教材,总的要求基本是一样的。本文中的教材指教科书,而且是基础教育教科书。

基础教育教材的使用对象主要是中小学师生,不仅面广,而且影响深远。可以这么讲,教育成功与否,与教材质量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因此教材才备受关注。不仅学生、教师盯着教材,家长、教育专家及社会上很多人士都盯着教材。教材出现问题,很快会成为热点和焦点。为了保障教材质量,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教材出版必须慎之又慎。

做好教材的前提是深入了解教材、懂教材,不仅从事教材出版的出版机构要懂,直接从事教材工作的教材编辑更要懂。但实际上,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教材市场良莠混杂,虽然有的教材通过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家长及社会曾不止一次予以反映,让有些出版社陷于被动。衡量一套教材是否优秀有很多因素,比如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妥帖、语言是否流畅、是否紧扣课标、文图是否搭配、形式是否美观等。这些都很重要,做教材时必须要考虑。此外,更应注意教材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人文性、适切性、灵活性等。

1.1 思想性、时代性

不论是教材还是其他书籍,也不论是基础教育教科书还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等,都要有思想性。对基础教育教材来讲,更要讲思想性。一般来说,教材的思想性指的是教材内容体现的思想倾向、政治倾向。教材的思想性,直接关涉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当教材涉及思想性特别是涉及政治、法律、军事、外交、安全、历史(尤其是党史、国史、军史)、民族、宗教、疆界、统战、保密等方面的敏感问题时须特别慎重,注意内容是否合乎国家的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在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其实这也是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思想性无论对教材出版还是对其他图书出版,都至关重要,是重中之重,因此所有出版机构包括教育类出版社无不予以高度重视。

时代性就是要以社会变化为参照,适当取舍内容。教材不仅要在编写时注意体现时代性,在修订过程中也要体现社会状况的新变化、新要求,特别是对教材中已经过时的材料进行更换,补充新知识、新信息,根据时代要求对教材进行增删改补。时代在进步,教育教学也有新的需求。在数字化教学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传统的纸质化教材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相结合就成了必然之路。这也是教材时代性的表现。

1.2 科学性、人文性

什么是科学性?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性是指概念、原理、定义和论证等清楚、确切,历史事实以及图表、数据、公式等准确无误;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性是指稿件内容符合客观实际,概念、定义、论点正确,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可靠等。实际上,这两种定义没有本质区别,都强调确切、可靠、符合事实等。基础教育教材和一般图书不同,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过程中,很多知识来自教材,很多认识、判断基于教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受教材影响很大。教材中的科学性错误很容易对他们形成误导,所以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些具体知识的错误和不科学,比较容易发现,但如果教材中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狭隘的爱国主义倾向,就不太容易察觉。比如,关于用肉眼从太空看长城的问题,多年以来很多人深信不疑,甚至有的教材中出现这样的话,“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观察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能否真的看到围海大堤,我们先不管,有很多争论和质疑。关于能否看到长城,也有很多争论。其实,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光学原理进行理论分析、遥感实验和实地验证后已经证实:人类肉眼无法从太空看到长城,但依靠高分辨率遥感技术能“看”到长城。

教材还应具有人文性,它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培育综合素质。但什么是人文性?帮助学生学习各种各样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如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就表示教材具有人文性吗?没这么简单。教材要具有人文性,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在教育理念中,以人为本基本上是指关注学生的学习与需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等。实际上,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这么几层意思。一是重视人的价值。任何时候,人都是最宝贵的,应该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为先,而不是其他。著名学者葛剑雄曾经作过形象的比喻:一头鲸鱼搁浅在西方海滩,大家把它推下海,值得称道;如果这头鲸鱼搁浅在非洲海滩,而这个国家正在闹饥荒呢?大家把鲸鱼吃掉,当然无可厚非,这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教材以人为本,是否也要渗透这种人文关怀的理念呢?二是要重视发挥人的潜能。每个人在某方面都有一定的特长,通过努力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在每一方面取得较大成就。教材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三是要能教育学生热爱人生、向往未来。生命是可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教材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珍惜别人的生命。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这样的倾向,即对未来有些担忧,什么气温升高、能源枯竭、海平面上涨等,有的教材对未来的描述就有些失当。对于未来,葛剑雄总结过八个字,即“不能无忧,不必过虑”。教材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未来并不像有些人描述的那么可怕,如果人们珍惜现在、珍惜未来,未来会更加美好。

1.3 适切性、灵活性

适切性就是要适合学生。教材多种多样,按学段分,有高年级的、中年级的、低年级的;按区域分,有以城市为主的、以乡村为主的,有主要面向发达地区的、主要面向欠发达地区的。教材应充分考虑使用对象,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与之相关的学生认知能力,密切关注不同地区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的差异。比如对于城市学生,教材要结合城市特点融入乡村内容;同样,对于乡村学生,教材要结合乡村特点融入城市元素。只有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社会成长,教材才会更有生命力,更有教育意义。当然,教材的适切性还表现在便教利学上,既要方便教师教学,又要利于学生学习,这是对教材的基本要求。

教材也具有灵活性。教材在编写时,无疑会碰到一些矛盾。比如,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同一个课标可以对应不同的教材版本。那么,怎么衡量哪个版本的教材更好呢?当然要根据教材本身的特色。这实际上就是一对矛盾,即教材与课标的一致性和体现教材特色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要有灵活性,不能生套课标。同样,学科本身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而学生的认知规律却不一定是系统的、完整的,这之间也存在矛盾,也需要教材具有灵活性。现在都在讲与时俱进,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但教材毕竟是一种特殊产品,要考虑教学的规律和要求,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又出现一对矛盾,即教材相对稳定性和与时俱进之间的矛盾。处理这一对矛盾,也需要灵活性,尤其是在教材修订时更应如此。

2 提高编辑综合素质是做好教材的前提

教材编辑是为教育服务的工作者,是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专家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一个桥梁。通过教材编辑,最新教育理念和一线教学实践能更好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能得到更好的反馈。但是,做一名称职的教材编辑特别是基础教育教材编辑并非易事,除了具有高度责任心、敬业精神,明确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良好的创新意识、策划能力外,还应具备其他综合性素质。

2.1 有思想的学者型编辑

有思想,就是教材编辑对教材编写、修订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学者型,就是像学者一样研究,能写研究性文章。目前的教材,无论是编写还是修订,出版社越来越占主动,教材编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教材编辑不仅是编辑,更是作者之一,而且是重要作者之一。就上海来说,教材编写将实行主编和责编共同负责制,这就对教材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必须首先是有思想的学者型编辑。只有教材编辑做到这一点,出版社在教材方面才更有发言权,教材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掌握在出版社手中,这对出版社的发展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要成为有思想的学者型编辑,专业功底非常重要。不管每个教材编辑自己的专业领域是什么,都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只有这样,教材编辑才能很好地研究课标、把握课标,与主编及编写组其他成员平等对话,有效参与讨论及教材的撰写工作等;稿件定稿后,才能编辑得更好、改写得更好,才能更好地处理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适切性等问题。

2.2 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教材要有科学性、人文性,教材编辑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首先应该是一种科学的观念、一种求真求是的精神。教材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观点性错误、表述不当等,都要认真改正。隐藏的问题,也要善于发现,不能认为作者写的就一定是对的,不能轻意相信权威资料等一定无误。作为教材编辑,一定要在核查、考证的基础上完善教材内容,书中内容、观点一般应是已成定论的研究成果。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及对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等。具备人文精神的前提是有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不等同于文化素养。文化素养高并不代表人文素养也高。美国屡屡发生大学校园枪击事件,中国也不止一次出现大学生伤害他人的事情,我们能否认这些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吗?但他们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何在?教材是为教育服务的,影响千千万万个学生。教材编辑是做教材的,也是为教育服务的,必须要懂得人文关怀,具有人文精神。

2.3 形成学科综合视野

虽然编辑号称杂家,这也只是因为接触的书稿种类多、内容涉及面广而已。但就教材编辑而言,这远远不够。编辑应该在立足本专业的同时,眼光更开阔些、高远些,不仅对本专业有所研究,对相关专业领域也要主动关注、主动探索。现在各学科一方面以不断分化的方式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渗透,形成多层次、综合的统一体。所以很多大学都设有交叉学科,如历史地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等。在这些领域中从事研究,就不能像传统分科那样,历史是历史,地理是地理,物理是物理,化学是化学,而要具有学科交叉视野,进行学科综合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原有思维模式,取得更大成就。其实知识的获得是容易的,难的是观念的形成、方法的掌握,只要掌握了方法、更新了观念,换个领域也能做出成就,因为很多领域本身就是相通的,就看如何进行联系。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三门综合课程,并出台了相应的课程标准。与之相对应,是《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三种综合教材的编辑出版,它们都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品德与社会》实际上也属于综合性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程度的提高,课程和教材的综合化还要加深。所以,教材编辑要想在教材方面有更大作为,必须形成学科综合视野。

2.4 熟悉教学,胜任培训工作

熟悉教学,做出来的教材才更有针对性、适切性。熟悉教学的前提,是尽量多了解教育发展形势,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人说,最懂教材的应该是编辑。这话有道理,因为编辑不仅参与教材编写的全过程,前期的调查研究、后期的教材使用和服务,也都离不开编辑。比如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材编辑要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理解课程和教材,还要和教师一起听课、磨课,一起研究如何教学等。对教师来说,围绕教材、教学举行拓展型讲座是很有必要的。这时,教材编辑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一是起中介作用,能够约请到有关专家授课;二是编辑本人充当专家角色,为教师授课。事实上,编辑本人授课更为方便,这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教材编辑要想做到称职,必须走专家型路子,必须在教师培训等方面有自己的位置,而不是仅仅对教材作编辑加工。

2.5 具备多个环节的沟通能力

基础教育教材往往有一个编写团队,其中有大学教授、学科教研员、一线教师等。编辑也是编写组成员之一,有的参与编写,有的作为副主编,有的甚至是主编。不论哪种角色,教材编辑都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种沟通有时是在会场上,有时是在会场外;有时是面对面的,有时是通过电话、邮件等。不论哪种沟通,都要建立在编辑掌握编写全局的基础上。除此之外,编辑还要协调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等。比如,对于国家教材,要和教育部教材部门沟通;对于地方教材(如上海教材),要和课程改革办公室沟通。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编辑要和教师、学生沟通,听取他们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还要和教材使用地区的教育部门沟通,做好服务工作。无论是哪个环节的沟通,编辑都要表现出自己的尊重,尊重主编、尊重编写组其他成员、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家长等,尊重每一位对教材建设和使用有贡献的人。

2.6 紧跟出版形势,懂得利用新技术、新媒体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从甲骨文到竹简书帛,从手抄、刻字到印刷术,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伴随新技术、新媒体而来的数字出版同样将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现在的教育出版基本上属于传统出版,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数字出版的冲击。但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机会和上升空间。很多教育出版机构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在摸索数字化转型之路,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家出版社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系统可行的盈利模式。比较谨慎的做法是采取务实、理性的态度,认真研究和分析,根据出版社自身状况,量力而行,不能一哄而上。

从另一个角度讲,数字出版毕竟是发展趋势,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所以,作为教材编辑,应在掌握内容的同时,想办法掌握新技术、利用新媒体。教材数字化不是将纸质教材转化为数字那么简单,而是蕴含着一整套教学体系,讲究与读者的互动、与教学的互动。只有教材编辑懂得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教育出版才能如虎添翼,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葛剑雄.我对人文与科学的若干想法[EB/OL]. [2004-09-21].http://www.china-review.com

[2]郭红建.自然科学学报英文稿件的审稿[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3]许文深,陈俊.论科技期刊责任编辑与同行专家审稿[J].编辑学报,2002(2)

[4]本书编委会.中国出版年鉴2013[S].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13

(收稿日期:2015-02-06)

猜你喜欢
教育出版综合素质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务实之路
教育出版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的思考
教辅出版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转型发展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