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晓冉
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需要一个安抚浮躁、平心静气的栖所,这个栖所源自我们的世界。仅通过双眼观感的世界,认知只停留在表层。而隐藏在深处的价值与真实,才能震撼人心,达到精神的洗涤与提升。
事物的深处,是多方面的,范围也可大可小,广至城市、世界与灵魂,细至回忆、街道与琐事。每个存在都有隐藏的一面,这一面很重要也极易被忽视。比如,挖掘鲜为人知的地点,可以拓宽展望世界的视野;挖掘各人相异的观点,能打开一个思考人生的新思路;了解人类彼此的内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换言之,深处,意味着一个崭新的世界。
整本《深处》杂志的创意围绕三个方面展开:探索未知、解放自我、诗意生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想要借助杂志给受众传递的观念,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大千世界鲜为人知的故事,在一切未知的面前解放思想,表达新看法,重新审视世界,在发现与探索的路上与美同行。
1 在深处,探索未知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曾说:在路过而不进城的人眼里,城市是一种模样;在困守于城里而不出来的人眼里,她又是另一种模样;人们初次抵达的时候,城市是一种模样,而永远离别的时候,她又是另一种模样。
城市有其纷呈的特点,中国地域之广,自然有深隐高峰之巅、静坐清幽湖畔、藏身葱郁密林的土地。因此,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精选了9个城市深处中的隐世仙居,将其作为第一期选题。这9处地点并不像热门旅游城市有太多人蜂拥而至,我们也着重关注每一处的人、事与景,阐释此地的文化、历史、人情乃至社会变迁的种种,不仅将就地理意义上的深处,更要呈现不同城市里深层多样的人文空间。
为了展现一个真实的城市深处,我们在组稿写稿的过程中采访了多位本地人来讲述他们的生活,还与在台湾交换学习的学生约稿,让他们讲述九份这座城市除了宫崎骏笔下的神隐之地、侯孝贤镜头里的“悲情城市”之外还兼具的其他特质。在摄影图片的选择上,我们向摄影师约稿,他深入四川拍下了被誉为最后一片净土的稻城,他说:“不往深处走,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惊奇在等待着自己。”
对一切未知的探索是杂志在内容选择上的首要因素,一定是新鲜的,具有特色,不太受关注却有深度的内容。符合这种条件看起来很难找到,但我们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却发现,我们只是平日里不关注生活与身边,其实简单的一件小事能够挖掘到很多有意义的价值内涵。
2 在深处,解放自我
《深处》杂志创办的目的不仅承担介绍功能,还要在深处的基础上体现深度。所以,在其他选题的选择上,我们综合多个领域,提出大胆的新观点,讲述新故事。
杂志的板块分为八个,每期都有《艺术》《文学》《思想》《历史》《人物》《生活》七个固定栏目。在第一期中,《事记》板块强调新闻性与实用性,综合一个月内最热门并体现深度、或应受关注的时事、新闻、事件等。《他者》板块是人物评论或访谈,当月我们选取了文学界热点莫迪亚诺,在满屏皆是介绍莫迪亚诺的文章中,我们提出“谁都没资格评论莫迪亚诺”的观点。《古云》版块最初的构想是选取有趣且深度的历史变化与现象,无论野史还是正史,每个历史变化都有无穷的探讨空间。《思潮》版块融合了新奇前卫的思想观点,比如《洗澡时为什么会灵感乍现》。《乐活》版块旨在提倡生活美学,第一期以《文学家的乐活时尚》等文章,鼓励新生代的健康、自由、绿色的生活方式。让读者了解在繁忙生活之余的另一种有趣新鲜的生活。《艺赏》版块介绍中国民间或国外艺术欣赏。
在每个版块的内容选择上,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类似于“草根文化”的接地气作品,是读者在生活中轻而易举接触到而并非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内容。尤其是在艺术领域与生活领域,艺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的,我们选择艺术鉴赏时,就会着重找一些普通人的艺术灵感或者艺术作品,让读者产生与艺术的亲近感。
3 在深处,诗意生活
诗意生活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最后一个目的,这体现在内容与装帧上。
一本令读者记忆深刻的杂志,内容与装帧同样重要,尤其在装帧效果上,给人以第一眼的冲力。在装帧设计上,我们也做了一些突破。首先是封面的立体设计,本期封面结合选题“隐匿山水间”做出两扇大门,打开大门会看到完整的封面图片与大策划重点内容。目前,市面上立体杂志鲜见,原因在于其高额成本及手工操作的高难度,我们在制作杂志的过程中深有体会,因此,我们将立体的概念进行了转变,封面日期在杂志的右角另附一层,采用凹凸手感,这样使封面看起来不呆板,将右角设计为雕花造型,同样将纹路雕刻出来。
除此之外,我们摒弃传统刊眉设计,为使版面看起来简洁活泼,不设刊眉,用版面替代,配以各版块的专属背景色。另外杂志的版块中西合璧,设置中英文对照,并且页码为英文设计。封面采用中国禅画,翻转便是西方公益广告,卷首中英双译。
现代社会越发展,越需要一种悠扬的心灵力量。隐藏在深处的某些价值既会理性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对各式生活的向往,让想象的意象活在心里。《深处》不罗列内容,也不给任何事情做出任何结论和答案,只是让大家一起用心去接触深处深埋的美丽与蕴意,唤醒现代人蛰伏在生命深处的生活诗意。
咖啡虽苦,但细品之后的醇甜则是生活的底子,更是生命的原味。表面化越来越严重,贴标签等文化现象凸显着现代社会浮躁片面的目光。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杂志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来自于心灵世界等内在产生的力量,渐渐将追求本质的精神内化为一种风格,以多样的角度去迎面新世界。
(指导教师:谭诚训;王一鸣、闫维嘉系本创意方案小组另外两位成员,系烟台大学人文学院2012级本科生。)
(收稿日期: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