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锦华 庄 莹 袁志强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23560
目标性社区护理对于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栓发生几率的应用价值探讨
姚锦华庄莹袁志强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3560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改善社区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血栓的发生几率,探讨目标性社区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抽取73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进行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统一进行目标性社区护理,对照组则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几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血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进行目标性社区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血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用药习惯,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冠心病血栓目标性社区护理疗效
目前我国临床针对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是口服药物治疗,但是由于冠心病的治疗是个慢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坚持长时间的治疗和规律用药,并不能为广大患者所接受[1]。随着对冠心病认识的加深,现逐步强调通过控制饮食和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冠心病病情,要求患者在社区医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自我协调[2]。我社区门诊对732例冠心病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取得了喜人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7月1日-2014年7月1日来我社区门诊就诊的73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6例。治疗组中,男214例,女152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5±15.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3±1.2)年;所有患者临床诊断明确且无严重并发症存在。对照组中,男213例,女153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0±12.3)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4.5±5.5)年,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男女性别构成比例、患病时间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入组的患者均按照其入组前的治疗方案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口服,1次/d,100mg/次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1次/d,25mg/次。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目标性社区护理,具体包括:(1)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在目标性社区护理过程中,医务工作者会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情况不同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时间、剂量、方法等,做到定点、定量用药,保持血压稳定,减少血压波动情况。(2)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社区医务工作者会去了解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生活方式、经济状况、饮食结构等,然后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生活方式和条件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对于有冠心病隐患的患者坚决杜绝其进食油腻、过咸的食物并向其讲解危害,嘱患者多吃清淡及新鲜蔬菜。(3)帮助患者合理调整情绪:社区医务工作者更贴近患者,医务人员要经常同患者进行交流,指导其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和锻炼,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4)定期在社区举行各种讲座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各种关于冠心病知识的讲座活动,医务工作者尽量将讲座活动办得生动和有趣味。(5)教育冠心病患者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目标性社区护理,让患者了解自己以往生活方式的危害和不足。(6)鼓励患者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活动,对资料进行整理后由医务工作者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2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血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冠心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统计发现其发病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往针对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随着对冠心病认识的加深,逐渐提出让护师和患者共同参与到管理中,即由社区为患者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血压自我监测等维持冠心病病情的稳定[3]。但是在进行目标性社区护理过程中,很多患者会忽略对自己的要求,造成病情变化。社区医务工作者贴近患者,这样有利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患者自身的治疗方案,更有利于为患者创造严格、规范、可行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和家人对治疗过程了然于心,同时可以增加医患间的信任度,有利于保证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连贯和完整[4]。冠心病属于常见病,因其具有终身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治疗必定得是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做好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的防治工作,是医务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要降低冠心病血栓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必须提高高危人群和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并能在发病后及时接受合理有效的治疗,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血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5]。本文结果证明,治疗组患者的血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目标性社区护理,可以引起基层人员和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同时有利于形成完整、系统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形成习惯,使其整个治疗过程循序渐进,在全面系统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从内心去接受治疗,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童芳,黄新苑,罗桂芳,等.目标性社区护理对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栓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5):130-134.
[2]黄孝玲,孙丽,刘兴山,等.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24-326.
[3]于惠影.对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3):99-100.
[4]梁翠群,赵汝丽.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7):2182-2183.
[5]胡红达.综合护理干预对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84-86.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4-07-29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6-08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