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千载经幡动 居士一声阿弥陀

2015-12-10 21:12南枝云山
醒狮国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石楼居士乐天

南枝云山

龙门,两山夹峙一水,望之若阙,古称伊阙。其风光之壮美秀丽令白居易不禁大赞:“洛都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因山产香葛而得名的香山即龙门东山,被白居易赞为龙门十寺之首的香山寺位于香山南端。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武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

这是一座在盛唐诗人秀口中璀璨了许久的寺院。李白在“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的空寂中写下《秋夜宿龙门香山寺》,李颀在“峰峦低枕席,世界接人天”的渺远中写下《宿香山寺石楼》。而当它遇见白居易的时候,已是一派“楼亭骞崩,佛僧暴露”(《修香山寺记》)的萧条之状了。那是元和三年(829年)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一个人和一座寺的长达十八年的传奇故事便展开了。

迷路心回因向佛

唐代文人参佛问道者众,乐天向佛本不足为奇。然似他般虔诚并颇有造诣者却不多。《旧唐书·白居易传》云:“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说起个中缘由,苏辙在《书白乐天集后二诗》中概括得较为恰切:“乐天少年知读佛书,习禅定,既涉世,屡忧患,胸中了然照诸幻之空也。”他一生经六朝,少年丧父和中年丧母的生离死别、战乱中的颠沛流离、两个兄弟的早夭和四个子女的相继夭折、“朝承恩,暮赐死”的危险仕途,以及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使心灵敏感的诗人不由叹惋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常。所以他在29岁时就写下了“借问空门子,何法易修行;使我忘得心,不教烦恼生”(《客路》)的诗句。

因此当他来到洛阳这个香火鼎盛之地时,内心便生出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洛阳的夏天“炎光昼方炽,暑气宵弥毒。摇扇风甚微,褰裳汗霡霂”,香山寺却是避暑的胜处。白居易有时也会在香山寺住上几天,过着“朝随浮云出,夕与飞鸟还”(《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的日子。白天在寺中参禅问道,“晚下香山踏翠微”,一路沐浴着凉风,“卧乘篮舆睡中归”(《香山避暑二绝》之二)。甚至夜里,他也会“起向月中行,来就潭上浴”,(《香山寺石楼潭夜浴》)。对佛法的痴迷和对香山寺的眷恋使他到了以寺为家的地步,正如他在《〈香山寺二绝〉之一》中所说:“空门寂寞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他是唐代在洛阳与佛门接触最广、最深,所作涉佛诗文最多的诗人。晚年在洛阳的十八年中,与其交往的僧人,单洛阳各寺院就有近三十人。尤其是与如满和尚长达四十年的友谊更传为佳话。他常来常往的寺院颇多,但对香山寺他似乎总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据粗略统计,他的有关香山寺的诗文达二十首(篇)之多。

宦海沉浮数十载的白乐天,其实早已“迷路心回因向佛”,因此他与香山寺一见如故,在这里过着一种半官半隐的佛教居士生活。为此他得意地写下“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这样的诗句。他一生“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并能“放心于自得之场”,这种平和的心态和处世的境界也得益于他的虔心学佛。但在他心里一直有块心病,眼前的香山寺破败不堪,他虽有修复之心却无修复之资,故而寝食难安。

他生当作此山僧

大和五年(831年),白居易的挚友元稹猝死,弥留之际留下遗嘱让乐天为其撰写墓志。其家人遂携价值六七十万的马绫、银鞍、玉带等物作为润笔费来见白居易。睹物思人心更哀,乐天一口答应“文不当辞”,但“贽不当纳”。推辞再三,元稹家人留下钱物便离开了洛阳。白居易遂将这笔钱物作为修缮香山寺的费用,翌年五月即开工,经一旬之工,香山寺再现了“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的景象(《修香山寺记》)。他见之前的寺院“有佛像有僧徒而无经典”,于是又鼎力相助,“于诸寺藏外杂散经中,得遗编坠轴者数百卷帙,以开元经录按校之。”经增补,“合新旧大小乘经律论集,凡五千二百七十卷,乃作六藏分而护焉”(白居易《新修经藏堂记》)。可以说白居易为唐香山寺之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开成四年(839年)十月,白居易始得风疾,翌年秋,他不顾体弱多病夜宿“经年不到”的香山寺,不禁感慨万千,以往那些“饮徒歌伴”已经“雨散云飞尽不回”了,年已七旬,而那“十二年来昼夜游”的香山寺,于自己来说,“假如无病亦宜休”,可能来的机会不多了,他不禁满腹惆怅(《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同年,他拿出三万两俸银,请人按《无量寿经》经文,画大型西方极乐世界变相图。图高九尺,宽三尺,他每日必焚香顶礼,十分虔诚。翌年十一月,他把在洛阳居住十余年所写的八百余首诗辑录为《白氏洛中记》藏于香山寺藏经堂。

白居易的晚年生活,是“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的修行。抛却年轻时赋诗的苦思冥想,他全心专注于参禅,佛教已成他难以释怀的精神支柱。他“朝餐唯药菜,夜伴只纱灯。除却青衫在,其余便是僧”。全身心礼佛、至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诗人,回想所历种种,竟似前世一般。他“坐倚绳床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他还自号“香山居士”,以居士情结与如满和尚等八人结为“香山九老”,唱吟于香山寺的堂上林下。

71岁那年,他写下一首《念佛偈》,道出自己此生所愿,文辞明白晓畅,流传广远,至今仍脍炙人口: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但念阿弥陀。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居洛阳,八月十四日那一天,他“念佛坐榻上,倏然而逝。”(《佛祖统纪》中载)也就是说,白居易最后在念佛声中安然往生。世寿75岁。临终前他特意嘱咐家人,死后将其葬于香山寺北如满禅师塔侧,世称“白园”。或许在轮回的世界里,他会穿着芒鞋,披着袈裟,行走在香山的曲径上,继续他和香山寺未完的故事。

猜你喜欢
石楼居士乐天
High-fidelity quantum sensing of magnon excitations with a single electron spin in quantum dots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联围小学作品集
《乐天》
青塘居士诗词选
成双结对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趣味语文
山西省石楼县在京召开 “塬谷石楼”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
调结构 抓培训 强品牌 保增收 山西石楼:开展技能培训 科技助农致富
文学居士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