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殊,一位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制香师。他采集各种香料植物的样本,同时研习古方,反复尝试,调制出取悦嗅觉清静身心的香品。借香与世界沟通,与知己相交,与自我内省,这是制香之人独有的语言。
苏小:您是怎么接触、热爱香道的?
昌殊:十多年前接触香是因为从家中长辈处得来《群芳清玩》与《香乘》两本书。《群芳清玩》是民国出版的旧书,但是真正让我了解到古代香文化的书是被收入《四库全书》的《香乘》,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传统香文化的内容最丰富的一本书,可谓是集大成者。我对其中关于传统香的描写很好奇,就开始参照古代香方自己尝试制作和香。在2012年我就创办了三宜轩,专注于和香的研制,接触到传统香品后感觉自己慢下来了,心向和美。
苏小:您为何要以此为追求和事业?是什么样的精神在促使您不断追求?
昌殊:和香的千变万化让我着迷。我感觉之前在尘世中迷失失了方向,香以养性,它让我能沉静下来,可以专注于我喜欢的工作,就是用气味创造文心。我把制香当成人生的一种外在的修炼,意志的磨砺,感知自己对气味的创造,看成是心灵内在的升华。就是这样的精神在促使我不断追求。
苏小:在这一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小故事?或者经历?
昌殊:传统天然香品的制作算是一种复兴的行业,我以自学为主,很难有师可拜,同好间的交流还是比较多的。刚开始制作是叫依样画葫芦,这么多种香料绝大部分产地不在杭州,置备这些香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要把他们弄清楚就需要投入许多时间与经济。和香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大体要经过拟方、备料、炮制、研磨、合和、成型、窖藏、包装等主要工序方能成品,很多工艺与流程都需要自己来梳理总结。现在问朋友刚开始给他们的香是什么感觉?回答是像烧柴一样,烟火气太大。报废的原料太多了,很多时候也没有人来指点,只能反复的试验对比,制作的每个工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好在我有兴趣,要不很难坚持下来。去海南五指山地区考察沉香与降真香的时候,深入到深山之中的黎族、苗族的村寨,那种热带雨林的气候让我记忆深刻。坐朋友的摩托车驶向森林中,云追着我们跑,雨就在我们身后面,后来看到野生的沉香树,觉得沉香的产生真是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而且好的沉香更是来之不易。还看到巨大的野蜂巢,他们食用蜂蜜就是采自这些野蜂。
苏小:您现在快乐吗?香给您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昌殊: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成事业,是很快乐的事情。当自己的香品得到认同的时刻,就会有一种存在感。香以养性,颐和身心,和香多样而微妙,自己制香、品香,和朋友分享合意的香品,感觉特别惬意。眼前满屋草木精华,小山苍翠,一缕香气漫过鼻端,感觉静在古画中。
苏小:对未来,对香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呢?
昌殊:我希望传统香文化全面复兴,既有创作型的文人香品,又有寻常百姓家的生活用香,香可以是文艺的,也必然是生活的,但都要是真香!真香用的就是恭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