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出自己的禅

2015-12-10 12:20:53章岩
醒狮国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三界云水侍者

章岩

有个云水僧听闻无相禅师禅道高妙,便找上门来挑战。适逢无相外出,侍者出来接待,说:“禅师不在,有事我能代劳。”

云水僧不以为然,说:“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说:“年龄虽小,智能不见得小!”

云水僧一听有理,便用手指画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见了,立即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圆圈。云水僧赶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立即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换成三指齐出,侍者则把手放在了眼睛上。

云水僧见了,诚惶诚恐地跪下,拜了三拜,掉头就走。他一边走一边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问他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把手放在眼睛上,说三界都在眼中。侍者尚且这么高明,无相禅师的修行更加深不可测了,还是早走为妙。

无相禅师回来后,侍者向他汇报:“师父!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就摊开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不,最少五文钱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便宜点吧,三文钱可以吗?我想好货不能便宜,便在眼睛上比画了一下,怪他不识货。没想到他却吓得逃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一切皆法,一切皆禅!”

这个公案似乎是个笑谈,但它蕴含的却是至理——高僧败给了卖烧饼的,典籍败给了生活常识。实际上,孰高孰低,我们真的那么肯定吗?僧人说的道理,是书上的,是别人的。侍者说的道理,却是自家的,是心中的。两者相较,又是孰高孰低?

伟大的力量来自于生活。所谓一理通,百理通。一招鲜,吃遍天,练出自己的心得,你就是专家,你就是大师。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的人,总以为自己学识渊博、学富五车,所以就对别人指指点点,但他们的理论有时被人认为是谬论,虽然他们自己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个人要想获得肯定,必须付诸实践,亲自去了解事情的真相。有时候,我们常常想,为什么有的博士生、硕士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还不明白社会需要的是什么,还没有悟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虽然他们懂得的理论无可挑剔,但是一旦付诸实践,就会出现失误。

只有亲身得到的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那些别人嘴里说的、书本上写的,都是别人的观点,如果你想获得真相,就必须亲自去体验,去实践,自己得到的道理才是最可信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整日拿着一套理论教育别人,可是,结果会怎样呢?这些人一般都会被认为是“满口荒唐语,误人又误己”。其实,这些人就是用别人的经验去教育别人,他们自己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又如何让别人理解得了呢?

牛顿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发现了“万有引力”,伽利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发现了“太阳中心说”,爱迪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验发明了白炽电灯泡,这些人的成就不都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获得的吗?假如他们一味地相信书上说的,听取前辈的理论,而不去亲自思考和领悟,能做出这样的成就吗?答案显然是不能的!

所以,再伟大的专家和名人,说的话也有可能出现错误。要想让自己成为专家和大师,必须亲自去尝试和领悟,自己悟出的道理、得出的理论,才是最信得过的!

猜你喜欢
三界云水侍者
浣溪沙·自嘲
云水禅心
当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01:58:26
镜子
云水谣
幸福家庭(2019年14期)2019-01-06 09:14:52
早已提前死去
金山(2017年12期)2018-01-08 19:20:38
悠然云水(七绝)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3:48
沉浮作品
国画家(2016年4期)2016-08-22 01:48:15
Fast Scheme for Projective Geometric Correction and Edge Blending Based on High Dynamic Range Images
各有安宁
国学(2014年3期)2014-03-20 20:27:18
人分三界
政工学刊(2010年6期)2010-08-15 00: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