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放++吴九洲++王清华
摘要: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师资力量。长期以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并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培养教师的方法和措施。往常学者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相关论述比较详细,而本论文则在“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探讨高校中“三师型”教师的含义、人才队伍的构建、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对其的创新研究等,从而为高校培养“三师型”教师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三师型”教师;培养;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10-02
随着国家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而培养人才的重任便落在了高校的肩上。高校是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人才的场所。在具体培养人才的工作中高校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细则,这些关于人才培养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对高校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后教师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思维和教学理念进行培养。
伴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之前提出的“双师型”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三师型”教师,在强调教师理论专业知识方面的同时,实践技能和对学生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也都纳入了教师需要掌握和熟练运用的范畴。总之,“三师型”教师就是在“双师型”教师基础上的一个扩充,增添了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这二者之间的简单组合,而是这三方面内容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鉴于“三师型”教师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本文就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三师型”教师的构建、培养和创新研究上,从而确保高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高校“三师型”教师的含义
“三师型”教师是指不仅能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能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同时还能协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方面规划的复合型教师。当代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有广博的知识理论,还需要人才具有实际的动手应用能力,更需要人才对于自己的职业进行十分科学、细致的规划。而“三师型”教师则具备这方面敏锐的洞察力。“三师型”教师不仅能够从事教育领域内的教育教学活动,还能够结合市场、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实践素质能力的培养,并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选择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师型”教师已经成为了贯通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二、高校“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构建
1.高校“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构建的方向。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高校应该转变以前对教师人才队伍构建的目标,为了与市场紧密地结合,高校对教师人才队伍构建要朝着“三师型”的目标方向转变。高校“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构建的方向是:以培养清晰的职业规划、良好的就业心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树立“高效、合作、充满活力”的管理理念,构建一支多功能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从而提升高校培养人才的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2.高校“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构建应该遵循的规则。在高校构建“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效益的原则。高校实施“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的构建工作要体现效益的原则,这效益主要体现在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提高高校的竞争力上。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开始,高校中每年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出了一种不断增长的趋势,这对社会就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所以当前高校教育水平如何,关键点是看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这些因素也决定了高校能否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便成了高校工作的当务之急。而构建“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便是高校采取的应对之策,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职业技能规划指导、实践能力等,进一步增强高校的竞争力。第二,以人为本的原则。高校构建的“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学生存在着多方面的需求,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外,还需要保持一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些需求便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内容。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个性化的发展,教师需要针对以上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三,合理整合的原则。学生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但是在学校中却存在着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之间的脱节。专业教师专门负责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而辅导员则负责学生的就业和职业规划指导,这二者的脱节不利于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而高校构建的“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很好地整合了教书和育人这两个重要内容,从而实现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
三、高校“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培养
1.高校“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培养的转变趋向。高校应该将教育教学理念由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培养转向对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和职业指导、规划的培养。通过将职前培养、职中自学、职后提升这三个阶段进行融会贯通,充分整合高校、企业等资源,积极促进高校教师朝着“三师型”的方向发展。高校应该将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的重点内容,在这两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穿插进专业所涉及到的社会中多样化的行业以及目前这些行业在发展方面的一些状况和这些行业对人力资源相关细节的要求等。对于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则要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在教师的学习时期和在职时期进行不间断地培养。高校要将对“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向综合素质方向转移。高校合格的“三师型”教师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更加熟悉自己所教专业的相关教学内容,还需要有比较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术创作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力,这种职业指导能力不仅要结合市场、企业的实际需求,还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指导,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职业选择和规划能力。另外,一些具备“双师型”能力的教师还要实现自我向“三师型”教师的转变。通过自学、市场调研、实践等一些活动促使自己多方面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实现转变。
2.在学习时期对高校“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在教师学生学习期间,要有意识地培养准教师们具备“三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学生学习阶段,高校要增设一些除了专业理论知识以外的实践和职业规划、指导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几年对这些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能力的系统锻炼,使自身具备“三师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职时期对高校“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在教师入职之后,仍然不放松对教师进行“三师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首先,应通过政府或社会救助加大对高校教师培训的资金支持,为“三师型”教师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外在条件。其次,在对高校教师的培训方式上,可以采取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内部培训指的是教师参加教育部门提供的一些培训和拓展课程。外部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在职进修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再次,高校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一个“三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高校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和实际训练场所,从而为教师进行实践和教学提供有利的硬件条件;在学校外,要充分与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厂房、设备等资源的作用,定期组织教师到这些地方进行专门培训。
四、高校“三师型”教师的创新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高校教师的录用资格变得越来越严苛,不仅对其专业证书、学历证书有一定的限制,还要求其考取相应教学水平的教师资格证书。但随着高校对于“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的构建和培养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是十分明显。因此,需要我们创新高校“三师型”教师人才队伍的研究,以促使高校教师可以顺利向“三师型”教师转型。高校在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录取资格审查时,可以以专业证书、学历证书、同水平的教师资格证书、职业指导师、规划师证书等作为新教师入职的硬性规定。“三师型”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算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还需经过很漫长的过程。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自身、学校、学生、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来促使高校教师朝着“三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更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崇华.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与学科式的统一[J].教育与职业,2004,11(31).58-60.
[2]屈海群,宋海宁对高职高专“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9(18).46-47.
[3]屈海群,戴碧露.略论高职高专“三师型”教师的岗位职责[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197-199.
[4]金崇华.职业院校“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成人教育,2008,5(5):185-186.
[5]魏宏聚.教育质量观的内涵、演进与启示[J].教育导刊,2010,1(1):6-7.
[6]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
[7]吴二利,付占国,那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8).153-157.
[8]屈海群,葛莉.高职高专“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难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2(2).
[9]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