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3》实训课程教学初探

2015-12-09 03:10宋翔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0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

宋翔宇

摘要:《机加工3》是工程学院重点课程包开发项目,课程以“1221”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以”教学型工厂”为指导思想,构建了以真实产品为实训载体;规范了细化课程教学方法;完善了课程考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加工3》;教学;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24-02

一、序言

《机加工3》课程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践课,是在《机加工1》、《机加工2》的基础上,对技能的进一步提高,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普通加工机床按照设计的工艺方案,完成零件的加工并能够解决现场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学生可以将理论课知识有效付诸实践,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增加了实践经验,为今后从事机械加工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实训载体所用零件源于真实的产品,教学设计规范、细致,课程考核方法科学合理,可为广大教师教学提高一定的参考。

二、教学设计

本课程根据国家车工、铣工职业标准中级和高级涉及的加工知识和技能要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产教结合工作过程为依据、真实零件加工为载体,突出车削和铣削加工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方案与方法

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并且需多名教师同时授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两人一机、分工种专业化训练。俗话说“熟能生巧”,唯有多动手,才是提高动手能力的王道。课程教学中,严格保证了两名学生一台机床进行实训。

2.规范、细化教学方案设计。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保证不同教师所讲的知识一致,课程规范、细化了课程教学方案,吸收工业化思想,已改传统的提纲性教学方案,精细到分钟该进行教学内容。

3.注重职业素质培养。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逐步实现从培养“职业技能”到“职业素养”提升,十分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工厂真实环境育人,严格按照工厂业务流程进行,执行“三检制度”以及工厂现场管理的“5S”要求。在实训的过程中同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便毕业后能够零适应融入工作岗位。

四、考核方法

1.突出零件加工的完整性、精准性要求。实际生产与实训教学对零件要求出入较大。实际生产中未加工完成,即意味着对客户工期失约,会带来信誉和效益受损,实训过程的评价同样要求规定时间所加工零件的完整性;同理实际中一个产品的某个尺寸超差即意味着次品甚至废品,实训过程中考核同样要严格测量每个尺寸及表面质量和行位要求的符图性。

2.注重考核的可靠性,注意职业能力的考核。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仅仅取决于最终的一次考核,需注重平时每个教学单元的考核,全过程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注意职业能力的考核,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进行训练和考核。

五、教学效果

课程的教学从源头上引入真实的零件,突出了真实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采用两人一机,保证了训练的时间,细化、量化教学方案,解决了师资可能带来的差异,并且全过程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考核的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来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士博.高职“生产性实训模式”研究[Z].四川省高教学会课题,2008.12.

[2]唐燕.工科院校实训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探索[J].河南科技,2014,(9).

[3]蔡容.机械制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4,(7).

[4]叶志娟.制造类专业实训课程学业评价标准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8S管理模式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研究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