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圆梦 同创同享

2015-12-09 16:23向梅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生态美学和谐关系

向梅荣

摘要: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从生态美学研究的角度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美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本文从我国传统生态理念出发,主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审美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自由统一的生态审美状态,并从人的生态需求,培养“生态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三个方面来阐述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需求;生态人;和谐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008-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美学在我国应运而生,并正成为当下学术热点。对于生态美学来说,目前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生态美学着眼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审美关系,提出特殊的生态美范畴。广义的生态美学则包括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存在论美学观。我更赞成广义的生态美学,认为它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以崭新的生态世界观为指导,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出发点,涉及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等多种审美关系,最后落脚到改善人类当下的非美的存在状态,建立起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审美状态。

一、提高生态审美意识,满足人的生态需求

人要生存和发展就离不开特定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起发展起来的,并且依赖这些手段发展。换句话说,人的需要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还受到这些社会条件的制约。人的需要反映在对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依赖上,并以主观欲望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人的生态审美意识是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它所引发的审美享受便是它的价值表现。

徐恒醇教授说:确立生态美学这一范畴,首先是为了与传统美学中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等范畴区分开来,以便确认生态审美现象的存在,同时也是为了由这一审美存在而唤起普遍的对生态审美需要的自觉,并强化人的生态审美观。离开生态美这一范畴,人们就很难客观地去把握主体的这种生态审美需要,更无从使这种需要对象化。从自身的经历来说,随着眼界、阅历的提高,幽美的生态环境能唤起自己的生态审美感觉并强化生态审美意识。正是生态美把人的生态意识植根于人的情感生活,从而把生态审美观转化成为了一种精神追求。把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自然美出发,落脚到生存美,即人的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达到人们对生态美的渴望及人的生态需求。

二、树立生态价值观,重塑生态人

审美文化是人文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沟通和连接科技与人文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众所周知,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某种人文条件,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掌握科学技术的主体也是人,所以无论是发展科学技术还是促成它的社会应用,都离不开人。人的具体状况构成了社会的人文条件,如其表现在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人们的价值认同、人文素质等方面。可见,重塑生态人是促进生态美学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人是指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念,遵循生态伦理规则,能够用科学的生态观、价值观指导自身行为的人,是具有生态伦理素养和生态环境意识,并且日常行为生态化的人。生态人必须具备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责任感、和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生态人格。个人理解“生态人”就好比一粒种子,要孕育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首先要有一片土地,使它融入、取之、反哺于这片土地所在的环境之中,与环境共同协作成长,构建出一个生态环境,使它可以孕育出一片森林,且使这片土地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同时使其可持续发展。正如道家老子所言,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如同宇宙的诞生,可以造福人类、自然、福及子孙后代。

树立生态价值观对于促进生态美学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危机的出现,重新审视、认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变得越来越重要。树立生态价值观首先需要我们将自身融入大自然中,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其次国家应该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伦理素养,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要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从根本上规范人们的行为,让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态化;此外,要鼓励人们积极自觉地参与到环保行动和环保监督中去,使人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者,让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人人有意愿而且有能力参与的自觉行动。

当下的景观设计师更多的是治疗城市疮疤,首先应把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作为首要条件;其次与人文生态理念相结合,指出园林的意义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赏玩和凭吊的层面上,它应该在梁思成先生提出的“整旧如故”,冯纪忠先生提出的“以故为新”,以及在现代主义设计形式中获得新生,承担起现代园林的实际功能和传统园林文化传承的载体的双层重担,使其在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加人性化、生态化,从而更能满足人们的生态审美意识和生态需求。

三、构建生态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首先继承、发扬中国道家思想的生态理念非常重要。中华民族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时代,从殷商时期开始便出现了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是以生物体的自然生长为基础的经济活动过程。它对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强化了人们的泛生命意识,也产生出与之相应的宇宙观和时空观。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道”为核心的自然本体论和“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思想有着卓越的生态智慧之光。中国独特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的总体生态美学精神。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传统城市生态美的典型形态——山水美和园林美以及传统民宅、宗教建筑的生态美。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阴阳学说是《易经》文化的精髓,对中国传统城市建设影响很大,由此表现出两种生态美:整体美和韵律美;风水学中所遵从的“山环水抱”的风水理论,对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苏州园林的意境美;华清池“山环水抱”的风水原理;方塔园的北门以现代钢结构体系结合传统青瓦覆顶的方式所设计,兼有古典与现代气息,且屋顶的钢结构节点还体现了一种力学美和韵律美等。这些都是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当前,我们居住的环境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存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更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神。在当前景观设计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的保护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生态建设,为人类提供一个可以涵养、健全人性美的生态环境。就像徐恒醇教授曾说:“现代生态观念把主体和环境客体的概念纳入了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之中,主体的生命与客体生物圈的生命存在是共生和相互交融的,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是生态美的根源和基础,离开了这种相互之间的和谐共生,生态美就不存在了。”endprint

其次要融会贯通,探索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理念相结合的方法也不容忽视。在做城市景观设计时,首先应该在尊重自然、尊重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条件下,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其次把生态、环保放在首位,将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设计出满足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体系和规划方案,有效打造一个和谐、易居、乐美的生态环境;最后将环境美学运用到设计之中,强调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强调环境带给人的一种由内而外的美,这样既能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又能通过美学的设计角度,使城市变得赏心悦目,并且陶冶人们的情操。就像庄子基于“道”的整体美特点,主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审美的,追求人与自然自由统一的审美生存状态和具有超越的精神。这种超越精神是以绝对自由的境界为最高目的的,它不仅要超越世俗、名利、物欲,而且要完成对自我的超越,从现实的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让自然本性自由地张扬,获得一种物欲之外的精神的满足,达到一种无待逍遥的美感状态。

综上所述,这种生态美实际上是一种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关人类的崭新的存在观,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是一种新时代的理想审美人生。其深刻内涵是包涵着新的时代内容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类当下“非美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改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更是对人类永久发展、世代美好生存的深切关怀,也是对人类得以美好生存的自然家园与精神家园的一种重建。

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曲折、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在国内众多学者的推动下,生态美学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产生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成果,但在有些方面还需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我们相信,生态美学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和谐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以科学、严谨、全面、生态的治学态度,注重其内涵与本质的研究以及外在形式和运用的多元化、艺术化和生态化。我们应以一个生态人的视野去塑造一个具有生态美的自然环境,追求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生态的当代世界,并使其以一种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延续到未来,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恒醇.生态美学[M].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2000.

[2]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3]王凯.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美]西蒙兹.景观设计[M].俞孔坚,王志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王凯.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美学和谐关系
建构人本生态美学的开创性努力
曾永成美学研究之路述评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浅议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关系
小学班主任管理中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方式研究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法律视角下民办高校师生和谐关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