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军
摘 要 高中历史教材采用模块化设计,强调专题化教学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教材编写体例是建立在初中毕业生已经完成了一轮较为理想的通史教育基础之上的。但事实上,多年来历史学科一直被广大学生和家长视为“副科”,因而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始终存在着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客观上给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模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基于此,以必修I《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笔者尝试在高一新授课过程中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使其能够贴近高一学生的学情,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做好初中和高中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外交 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1.058
Take Students' Learning as the Center to Make Middle
and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Cohesion
——"Lesson 23 New China Diplomacy" Instructional Design
ZHU Guangjun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9)
Abstract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 modular design, emphasizing the themes of teaching history to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mproved. Such textbook writing style is built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have completed a round of ideal general history education foundation. But in fact, over the years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 has been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and parents as "minor subjects", which students learn in history there is always a serious shortage of investment, the topic objectively to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model brought no small challenge . Based on this, to compulsory I "Lesson 23 new China diplomacy" for example, the author tries to teach in high school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new textbook knowledge re-integration, so that it can close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easy to understand, entertaining", to do good convergence between middle and high school teaching.
Key words new China; diplomacy; teaching cohesion
与初中历史教材通史体例不同,高中历史教材采用模块化设计,强调专题化教学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教材编写体例是寄希望于初中历史教学已经基本完成中外通史知识的普及。但事实上,多年来的初中课程改革并没有改变历史学科的“副科”地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如人意。
在照顾到学生的现有学习基础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将来能够顺利通过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促进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便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下文将以必修I的《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谈谈如何围绕学情和课标,进行教材知识的重新整合设计的有效尝试。
1 以学生学情为中心,尝试教材整合的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江苏省教学要求将其细化为三点,即“(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从中可以发现,本课应该把握“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个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
1.1总体思路
本课教材总共包含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及“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等三个部分,主要知识点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建国初期的三个具体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建国一周年已经与17国建交、中苏结盟等)、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等。
一般性的教学设计都是将本课三部分视为总分结构,即第一部分作为外交总方针提出,后面两部分作为在此总方针下的具体外交成就对待。但在这样的结构框架下,学生无法解决两大困惑:(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否等同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如果是,为何理解当今中国外交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为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被单列为一个部分?它与前后两个部分究竟有何逻辑关系?endprint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查找阅读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将本课三部分的逻辑关系调整为“方针提出:建国初期具体外交政策提出及成就的取得——理论调整: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代建国初期的具体外交政策——实践检验:五项原则在两次重要国际会议上经过了成功检验”。
1.2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教学、影视资料、文字及图片资料等进行讲授,辅以学生活动(如答记者问、模拟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讲)及分组探究合作等。
2 互联网+时代多样化课程资源的利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寓教于乐
2.1 设计一:利用视频资料,提升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导入:观看新中国成立的珍贵影像资料,教师提示:新中国建立了,是否真的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如何看出新中国外交与近代以来的不一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接着列出本课标题以及课标要求。
【设计意图】重温新中国成立的激动瞬间,让课堂气氛迅速升温,同时也使学生对新中国的建立由内焕发出自豪感,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然升华。
2.2 设计二:重新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教师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第一部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之后,找出这一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具体外交政策表现主要包含哪三个方面?学生找出教材中“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个方面的内容后,教师再结合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简要的解释。
【设计意图】明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教材上这样写道:“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这样的表述是很有问题的,会造成学生无法正确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2012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上已经在“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后面加上“(政策)”,这恰恰说明将长期一贯坚持的外交方针和不同时期的具体外交政策区分开来还是很有必要的。
2.3 设计三:采用新颖的答记者问模拟活动,达到深入历史的课堂效果
关于“这三个方面具体外交政策是如何体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这一问题的探究,教师可以采用“新中国外交发言人答中外记者问”的学生活动形式,让学生自组分组合作,推荐外交发言代表以及中外记者团,完成对这一难点的消化吸收。
【设计意图】对于这一问题,最难的就在于需要学生能够站在建国初期那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去体会和思考新中国外交的艰难。如果采用传统讲授法,很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采用“新中国外交发言人答中外记者问”的学生活动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热情和积极性,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学习。在“中外记者”的不断刁难下,“代表们”运用自己的智慧灵活应对,而其他同学在仔细听取双方的问答后会更加深入体会到新中国领导人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效果远比老师单纯讲授要好得多。
2.4 设计四:模拟外交现场演讲,感受外交家的智慧
从总体结构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论的重要实践尝试,在前面总体思路上已然提出,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万隆会议的介绍,教师可以采用一个模拟演讲的学生活动,要求结合教材的相关介绍,学生自主推荐1~2名同学模仿周恩来同志的发言,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顺利进行。
【设计意图】建国初期的外交应该渗透一个重要价值观:那就是外交家的智慧和外交策略的灵活性,是新中国外交取得众多成就的因素之一。通过这样的学生扮演活动,能够让学生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去感受外交家的魅力。
2.5 简洁直观的板书设计,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学习
图1
在层层递进的板书设计完成后(如图1),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何认识和体会?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1)外交的出发点究竟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还是以国家利益为主,这是一国外交成熟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2)新中国在处理外交事务时,不仅能够站在自己的国家利益上考虑,而且还能尽量兼顾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如维护世界范围内的和平,这是促成诸如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3)外交家的智慧和外交策略的灵活是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计意图】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黑板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结构板书能够弥补多媒体课件的不足,既形象直观,又能够为学生的讨论留下很多提示信息,使得学生的课堂讨论“形散而神不散”。
3 本课教学反思:把握核心知识,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方面,直到今天,我国在外交方面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在新世纪新的国际形势中,在保持外交方针和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外交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有新发展,如我国外交部长王毅所指:“化解国际冲突应坚持政治解决、兼顾各方利益、推进民族和解和践行多边主义等四项原则。”
历史学习是为当下政治服务的,古为今用。另外,通过最后的总结和提示,既让学生懂得“新中国一直坚持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这一核心观念,也使学生对科学发展观有更全面的认识,懂得及时了解时代发展的必要性。
任何教学的最终目的,一定是希望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要么通过死记硬背,掌握教材知识点;要么通过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两种选择,意味的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孰是孰非,相信这个不断发展的新社会正在给我们指明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