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平章
摘要:阅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阅读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也能够使其视野得到开阔。尤其在小学阶段,如果具有非常浓厚的阅读兴趣,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阅读在语文课堂中是非常关键性的环节,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阅读的过程便是一个吸收的过程,而写作的过程便是倾吐的过程,写作程度的好坏,同阅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阶段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教师也要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潜能。本文就小学语阅读兴趣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语文;教学;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281-02
新课标指出必须要增加学生阅读的数量,提升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对于语文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阅读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如果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那么学生的视野便会得到扩宽,也会积累更多的信息资源,拥有非常多的词汇储备。因此,阅读对于学生们来说非常重要。
一、以读代讲,让学生受到感情熏陶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工作必须要同朗读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最好是能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利用朗读来进行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朗读。
1.确定明确的朗读目标。在阅读一篇新的文章时,可以制定出朗读的目标,避免出现朗读走神的现象。具体而言可以确定以下四个层次:其一,朗读课文,将里面的文字读正确,生字生词都要认识;其二,在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尽可能的将课文读流利,并且要掌握其中的主要内容;其三,将课文当中的重难点以及经典的段落,勾画出来进一步细读;其四,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行朗读,使整篇课文的感情都能够得到升华。
2.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阅读。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一直抱有兴趣,切莫一直用单一的方式进行朗读,应该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在现实课堂中,最常用的形式可以为大家一起整齐的阅读,亦或是自由阅读、点名由某位学生阅读、小组pk阅读、男女搭配阅读以及扮演角色进行朗读。具体采用的方式则需要根据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行确定。例如,在讲到《爱什么颜色》时,由于整篇文章适合单人进行朗诵,教师便可以随机抽取某位同学进行朗诵,尤其是每段开始的第一句,“我爱碧绿的颜色”、“我爱火红的颜色”、“我爱蔚蓝的颜色”,教师可以从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更为浓一点。
3.感情充沛的朗读。带着感情进行朗读是感受文章语言的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真正意义上的朗读是需要带入情感的,在这样的过程中,读者和作者的心灵是相互碰撞的。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知识水平或者理解学习能力存在着不同,所以学生带有感情进行朗读所展现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由学生带入感情进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当中能够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也不用担心学生是否会进行感情朗读了。例如,在讲到《祖国在我心间》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讲述一些爱国的小故事,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后,便可以让学生带着对祖国的爱进行朗读,读出来的文章便会富有激情,同时也会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因为祖国时时在我心间”的含义了。
4.进行阅读评价。学生在进行阅读后,给予其积极性的评价可以产生激励的作用,不仅能够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还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中。当然,进行阅读的评价不一定非要局限在教师的层面,也可以是同学间相互进行评价。例如,在讲到《风》这篇文章时,前一位同学读了之后,教师可以请出一位同学进行评价,如果同学指出这篇文章应该用更加舒缓的语气阅读,那么教师便可以请后面的这位同学用他的方式进行再次朗读。这样,每一位学生在听或者想的时候都能够得到进步。
二、明确教学目标,精讲、精读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对于一篇文章可以大概的看明白,但是对于某些文字中的含义不能全部理解时,教师便应当选择合适的时机,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为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白,切记不可讲的过多,三言两语的程度即可。如果这样的做法成为教师的习惯,那么长期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定会有所提高。这个教学理念也体现了我国古代所倡导的“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过,很多时候教师在进行讲课阅读的过程中会很难全面顾及到所有的内容,这时候的讲读便需要集中于重点内容进行阅读和讲解。具体而言,要先明确好教学的目标,理清教学的重点。例如,在讲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主要的内容便是壮士们最后英勇牺牲的瞬间,所以可以要求学生们阅读相关的语句,尤其是“战士们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山往下跳”一句,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思考当时壮士们在往下跳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尽量做到精读和精讲。
三、挖掘教材内容,调动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要能够发现教材本身外在的含义,还要能够挖掘更深层次的价值。教科书是语文课程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一定要能够引导学生们对于教材的阅读和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的钻研教材,发现教材的魅力,理解教材的内涵;在面对教材的时候,不能够粗心大意,抱着满不在乎的心态;要要求学生认真读、用心读,真心的去感悟和体会,尤其是在面对古诗词的时候,展现在眼前的古诗尽管只有寥寥的几句话,但是背后却有非常深远的含义或者是价值,很多对于今天的生活学习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所以在面对古诗的时候不能够只是从字面上的意思进行理解,最重要的是要追求一定的意境和深度。要从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实际状况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才能够产生最为直观且正确、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所以教师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挖掘教材内容更加深层次的含义,抓住教材或者文章当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
四、质疑问难,发挥学生的潜能
质疑对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具有很好的帮助,能够让学生集中精神进行阅读、思考。例如,在讲授课文《挑山工》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对挑山工的尊敬,也要让学生明白生活都是付出了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够收获这一道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带动学生思考问题,在阅读时反复进行思考。课文刚开始便讲到挑山工们挑着沉甸甸的物品,并且他们走的路程比一般的游客要多,可是为什么却能够走到游客的前面去,提出这一问题后便可继续往下阅读。而这个问题将会在第二段获得准确的答案,原来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的路线。学生在阅读中还可以思考各种问题,发散思维,教师要在一旁起到引导作用,例如,挑山工为什么挑了很重的东西,走折尺形的路线还能够超过游客,课文当中“意味深长”的哲理又是什么,课文当中的“我”是如何看待挑山工说的道理的,而“我”又是为什么会对挑山工感到心悦诚服,游客和挑山工鲜明的对比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这些问题必定能够增强阅读的有效性。当学生感知到了挑山工背后的涵义是做人应当脚踏实地且坚持不懈之后,再引导学生通读一遍挑山工的文章,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文章蕴含的道理。
五、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除了在情感上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阅读,在技巧上也应当有所体现,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其一,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阅读的方法非常多,有精读、浏览、泛读以及速读等,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选择适当的阅读方式来最大限度地获取文章里的知识是人们所共同追求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阅读方法不能并存,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结合,例如在泛读了文章之后发现有价值的段落便需要进行深入理解,这时候精读便可以派上用场。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面对故事一类的文章时可采取浏览的方式,在面对描写优美景色类的文章时则需要精读。其二,教会学生读书笔记的书写。读书笔记能够让学生加强对所读文章的记忆,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积累知识。一般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很多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进行选择。例如,摘抄式,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时,觉得精彩的段落或者是有道理的名人名言摘抄下来;内容提要式,即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读到的文章的重点内容、思想自己归纳出来;篇目索引式,即用专门的笔记本将自己所阅读过的所有的文章的名称、作者以及写作的年代、类型都记录下来,方便以后自己进行查阅;思考感想式,即号召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将自己所产生的想法或者是问题记录下来,读完之后再进行分析或者是和他人进行交流体会,不仅帮助了自己记忆,也能够对他人的阅读起到分享的作用。
结束语:小学阶段正是吸收精神内涵最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所阅读的文章对小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故而在这样宝贵的时间段内,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并把人们思想的结晶,即把最优秀的文章都推荐给孩子们阅读,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当一个孩子在小时候便吸收的是优秀的文化,那将来长大后必定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高尚品格的人。因此,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培养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在课余时间喜爱阅读,不能将时间花在现代游戏上。当然在语文的阅读课程当中,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孩子的心灵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1]徐鸿宇.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6):124-126.
[2]陆丹.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1.
[3]张慧娟.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J].快乐阅读,2013,(14):50.
[4]李新辉.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J].快乐阅读,2013,(26):50.
[5]吴美娟.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教育,2014,(06):83-84.
[6]潘巧燕.让心灵在个性化阅读中轻舞飞扬[J].考试周刊,2014,(30):37.
[7]白俊香.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J].黑河教育,2014,(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