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蕊
摘要:通过对《英语听说I》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探索适合信息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体系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英语听说;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98-03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网络课程是传统课程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重新建设,其物理环境发生了改变,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此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一系列变革。2012年5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正式启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英语听说I》作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被推荐为建设项目之一,且经过两年的建设于2015年3月顺利通过学院验收。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一、课程定位
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我国各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的英语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要求。随着涉外交流机会的增多,企业对英语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听说I》是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学生第一学期的基础课,学生在二、三、四学期将继续进行听说和读写学习,三年级将学习专业英语。英语听说课以听说技能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力争培养符合各行业通识要求的、具有简单涉外口语交流能力的人才,并为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可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通用能力。
二、课程建设目标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开发教学视频、试题库等一系列网络课程资源,形成结构规范、操作方便、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三、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英语听说I》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始终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一)校企合作、四方共建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教育部鼓励高等学校采取学校与社会联合等方式,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课程共建共享。英语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一方面为学生进入专业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则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劳动者服务。因此,其课程建设应充分与企业合作。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构建力量可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学校提供软硬件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促使网络平台不断完善和成熟。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导力量,是整体建设的策划者,依据网络平台模块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提供学科信息和学习资料,为课程的效用负责。学生不仅是精品课程的使用者,同时也是主体性建设力量,是学习成果、作业和论坛等互动性版块的主要建设者。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课程建设,不仅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提供建议,还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四方共建力量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将教学的关注点从教师转化为学生,赋予学生权利,让其更充分地参与,更好地被激发,对自己的学习更负责任。基于SCL理念,以及九零后“网络一代”的特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使用习惯和需要,本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目的进行整体设计,以充分调动学生使用网络平台学习的积极性。
(三)关注有效性
课程建设应紧紧围绕课程定位,把握“有效性”原则,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提高使用精品课程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使建设资源能够切实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
(四)服务于信息化教学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符合信息化教学的特点,适合网络使用。
四、课程建设内容
本着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创建优质网络共享课程的目的,《英语听说I》精品资源共享课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精心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课程建设目标的重要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一线教师主持建设。师资队伍应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且包括专业教师、教育技术骨干以及企业兼职教师。课程建设团队应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切磋教学方法,互相听课观摩,提高教学能力;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培训,增强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意识,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科研可包括课程建设内容研究、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微课设计研究、网络互动模式研究、网络优质教学路径研究等等。拓宽教师思路,将课程建设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
目前,《英语听说I》师资队伍包括9名教师,全部为中青年教师,其中4人为学院骨干教师,1人为企业兼职教师;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6人;建设期内进行各类培训24人次;承担相关科研课题4项,主编教材3册,发表相关论文10篇。通过两年的努力,已建设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科研能力强、具有现代信息化教学意识与能力的优质师资队伍。
(二)课程内容建设
《英语听说I》在建设初期即深入企业调研,充分听取企业建议,并邀请了一位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企业专家全程参与精品课的各项建设。根据企业对员工英语能力的通识要求,以2010年6月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发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为基础,并参考了2009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英语教学新大纲》,制定了课程内容。
《英语听说I》的课程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和简单涉外工作所必需的8项语言功能和话题内容,通过完成“展开对话与相互介绍”、“请求帮助与提供帮助”等8项学习任务来实现。每项学习任务细化为3个子任务,共24个子任务。这些任务的目标以训练英语听说技能为主,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综合素质为辅。该内容安排突出显示了课程建设重视能力提高的特点,且有利于任务教学法的实施,具有基础性、系统性、针对性等特征,遵守了国家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三)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教学资源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
1.基本资源。基本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英语听说I》根据课程特点,建设了整门课程的基本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方案、ppt演示文稿、教学视频、教学日历等。在上传至网络平台时,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个别文件进行了修改,将基本资源分解为简短易懂、使用方便的九项内容:课程介绍、教学团队介绍、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方案、ppt演示文稿、教学微视频、教学日历、教学环境及考核评价。
其中,教学视频最具特色。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全学期共应完成24个子任务,因此教学视频覆盖了24个子任务的全部内容。由于教学视频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学生网络学习和教师信息化教学时选择使用的便利,因此,连续两个小时的全程教学实录没有意义。所以,《英语听说I》的教学视频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微课”是指按照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英语听说I》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主张,将每个子任务分解为“导入、语言支撑、任务完成、语言点聚焦和小结”五个环节,分别录制成5~15分钟的微课教学视频。每个环节既是一个教学步骤,又有其独自的教学内容。在“任务完成”环节,由于需组织学生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出镜;而在其他环节,录制时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风格考虑是否出镜。“任务完成”环节需在录播教室录制,其他环节可由教师使用录屏软件、摄像机、录播教室或三者结合来完成录制。
在传统课堂教学时,语音和语法知识的学习融合在每次课当中。《英语听说I》为了师生使用方便,将该两项内容的视频单独录制,每个知识点自成一微课。
通过网络平台的设置,在微课播放过程中实时插入相关问题,学生答对后才可继续观看视频,既方便了教师管理,又辅助了学生自学。
2.拓展资源。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试题库系统、在线自测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英语听说I》根据需要,开发了视频素材库、试题库、作业系统、在线自测系统和交流论坛。
(四)教学环境建设
《英语听说I》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环境包括传统教室、语音实验室、学生活动室、网络教学平台以及计算机房。语音实验室可提高听力训练效果,学生活动教室里桌椅可自由摆放,利于小组活动和对话表演。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目的之一是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而落实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保障。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观看视频、进行自测、完成作业、递交成果、开展讨论等等都需要网络平台的软件支持。因此,学校应完善网络平台、开放无线网络使用权限,建设足够的计算机房并增加开放时间,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和学习条件。
(五)教学模式改革
引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主要建设目的之一。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境的建设为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混合式教学是有效将多媒体、在线学习与传统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混合式教学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
《英语听说I》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实施混合教学模式。它以完成24个口语任务为主要目标,实行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在此种模式下,微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任务的准备阶段,学生可利用网络平台“导入”环节的微课了解本次课的目标、任务和学习内容,引起学习兴趣;利用“语言支撑”环节的微课,在教师的辅助下学习任务所需的单词和句型;“任务完成”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语言,在互相扶助与教师指导下完成口语任务,通常是情景对话,该环节的视频可为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复习提供参考;任务完成后需对重要语言点进一步学习,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该环节的微课“语言点聚焦”即为此服务,学生可在线自学;最后一个环节“小结”的微课用于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除微课外,学生还可充分利用PPT、论坛等开展自学和辅助学习。
实施混合式教学时,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可利用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学生课上传统学习、课上及课下在线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充分利用课件、视频等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六)评价体系建设
学生成绩的评价是职教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由于网络平台的使用、教学模式的变革引起相应的评价体系改革。学生作为教学质量的载体,最终要接受企业的考核。而且随着校企合作内容的深化以及层次的提升,企业有能力也有必要参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因此,《英语听说I》由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评价方式转变。教师、学生本人、同学以及用人单位都发挥各自的评价作用,按一定比例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进行多维度考查,形成多维度聚合评价体系。该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五、特色与展望
1.《英语听说I》精品资源共享课经过两年的建设,已成为一门资源丰富、实用性强的网络课程,它具有以下特色:
(1)校企合作建设保证了课程定位的准确性与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2)建设了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的一系列完整教学资源,尤其是以教学环节为单位录制的微课,以其完整性、适用性和易用性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和教师的使用。
(3)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传统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4)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维度聚合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
2.《英语听说I》作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建设的第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为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今后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进行教改研究:
(1)探究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微课设计,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单位,与技术人员合作,制作更加有趣的微课。
(2)研究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方式,探索课上教学、课上在线学习与课下在线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分配,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探索多元化评价中各方的评价方式,以及多维度评价体系中各考核点所占的比例,并且将这二者有效结合。
总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沉淀精华,需要广大教师对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改革教学模式以及实现优质课程的共建共享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精品开放课程简介[EB/OL].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2014-02-28).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高厅[2012]2号,2012-5-21.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2005-10-28.
[4]张爱丹.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5):431-433.
[5]李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解析[J].黑龙江教育,2014,(3):56-58.
[6]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7]刘子潇.美国高校混合学习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