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丽,陈宣华,张凤敏,姚丽萍,张岩波
(1.山西省人口计生委科学研究所附属不孕不育专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妊娠期孕妇营养状况与胎儿发生出生缺陷的相关性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al status of pregnant women and birth defects
刘雅丽1,陈宣华2,张凤敏1,姚丽萍1,张岩波2
(1.山西省人口计生委科学研究所附属不孕不育专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部分县(市)出生缺陷现状的调查,探讨妊娠期孕妇营养状况与胎儿发生出生缺陷的相关性,为预防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6县(市)对符合条件的已生育妇女及其出生儿采取问卷方式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SAS 9.21软件进行统计描述,随机效应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孕期孕产妇摄食肉类、蔬菜类及增补叶酸情况与出生缺陷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6 716份,调查对象发生出生缺陷的比例为134.55/万。出生缺陷种类以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常见,其次为唇腭裂、指/趾畸形,分别占总出生缺陷人数的42.1%、27.1%和11.3%。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不吃肉类的占7.7%,其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7%;偶尔吃肉类的占68.1%,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3%;经常吃肉类的占24.2%,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1%。被调查对象不吃蔬菜的占1.7%,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2%;偶尔吃蔬菜的占33.6%,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3%;经常吃蔬菜的占64.7%,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0%;被调查对象无叶酸增补的占60.6%,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5%;有叶酸增补的占39.4%,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4%。固定效应参数估计和Ⅲ型假设检验均显示蔬菜和增补叶酸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妊娠期孕妇营养状况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直接相关,营养的不均衡会明显增加出生缺陷发生概率,所以孕期孕妇的饮食指导至关重要。关键词 出生缺陷;饮食;妊娠期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BD)又称先天疾病或先天异常,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内发生的发育异常,而非分娩损伤所致的个体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异常[1],包括先天畸形、残疾和染色体异常。出生缺陷已成为重要的人口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中国人口出生素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非常复杂,出生缺陷病因同样非常复杂,对这样双重复杂体系的认识难度很大,尤其是对其病因和发生机制的研究更是困难重重[2]。因此,出生缺陷研究应有明确的定位,应将提高出生缺陷的可控性作为研究目的。本文从妊娠期孕妇饮食情况着手调查,研究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期营养状况的关系。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妊娠年龄在20岁~35岁之间,非近亲结婚且排除家族性遗传病和妊娠期有毒物质、放射线等接触史的已生育妇女及其出生儿。依据山西省各地区区域特点,重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综合素质,选择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6个县(市)作为调查区域,对这6个县(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调查。现场调查时间为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共调查人群36 716人。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和现场查看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母儿情况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乡(镇)级调查员对所有出生儿(无论现在尚存与否)及母亲进行直接或间接询问,并由调查员填写调查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妇女妊娠次数、每次妊娠期饮食状况、妊娠结局和出生儿健康状况等。出生缺陷的诊断严格按照《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的诊断标准。为确保研究的有效性,调查资料由省督导员按照1%的比例对调查对象情况进行电话复核。
1.3 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SAS9.21软件进行统计描述,随机效应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36 716例,出生缺陷儿共494例,其中单发畸形为459例,多发畸形为35例。所调查的6县(市)3年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4.55/万。
2.1 出生缺陷的种类
494例出生缺陷中涉及出生缺陷种类共17种,以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占42.11%,其次依次为唇
腭裂、指/趾畸形、显性/隐性脊柱裂、外耳畸形等。结果见表1。
表1 调查中主要出生缺陷病种发生率
2.2 调查对象孕期的饮食状况
本次调查孕妇饮食中肉类、蔬菜及增补叶酸情况,结果见表2、表3。饮食肉类中不吃肉类的占7.7%,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7%;偶尔吃肉类的占68.1%,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3%;经常吃肉类的占24.2%,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1%。饮食蔬菜中不吃蔬菜的占1.7%,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2%;偶尔吃蔬菜的占33.6%,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3%;经常吃蔬菜的占64.7%,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0%。无叶酸增补的占60.6%,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5%;有叶酸增补的占39.4%,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4%。固定效应X的参数估计值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蔬菜、叶酸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参数估计值分别为-0.4547、-0.329 6,表明偶尔吃蔬菜的比不吃蔬菜的出生缺陷发生风险降低36.5%[1-exp(-0.454 7)];增补叶酸比不增补叶酸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降低28.1%[1-exp(-0.329 6)]。固定效应X的Ⅲ型假设检验,结果同样显示蔬菜、叶酸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见表4,表5。
表2 调查对象孕期的饮食状况 [例(%)]
表3 调查对象孕期的叶酸服用状况
表4 固定效应参数估计
表5 固定效应Ⅲ型参数检验结果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中国出生人口素质,成为重要的人口健康问题。科学、经济、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及其疾病负担,出生缺陷的病因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为出生缺陷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预防方向。但因出生缺陷具有与其他疾病不同的特殊性,诸如出生缺陷种类繁多,大多数出生缺陷为低发或罕见疾病,导致出生缺陷的病因很复杂,很难归咎于一个简单的遗传转化。1984年,匈牙利在WHO支持下开展针对遗传、不良生活方式、环境暴露、营养不良等因素的围孕期保健工作,到1994年10年的干预结果表明,围孕期保健显著降低了先天畸形的发生率[3]。所以大部分出生缺陷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4]。其中孕期饮食情况与出生缺陷的发生现已公认为是密切相关的。英国科学家一致认为,女性在孕前和妊娠期采用高脂肪饮食等不良饮食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存在先天性缺陷。英国研究人员通过对老鼠的研究发现,孕妇饮食可能会与胎儿遗传的基因发生互动,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出生缺陷类型与程度,如先天性心脏病[5]。同时,另有许多研究发现饮食与孕前保健行为、孕期疾病发生率、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出生缺陷发生率等存在相关性[6-8]。
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吃肉类的妇女发生出生缺陷的概率会比经常吃肉类的大,而偶尔吃肉类的妇女发生出生缺陷的概率却低于经常吃肉类的妇女;吃蔬菜的妇女比不吃蔬菜的妇女出生缺陷发生率低29.9%;增补叶酸比不增补叶酸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降低28.1%。由此可见,妊娠期饮食平衡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密切相关。蔬菜和肉类中含有大量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锌是人体神经系统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参与人体内200多种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能影响细胞分裂、生长和再生。缺锌可使核酸合成减少,蛋白质合成缓慢,造成组织和器官的发育出现不同步,从而导致畸形[9]。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成分,在消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核酸、蛋白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的必需微量元素。硒通过GSH-Px发挥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能对抗活性氧和自由基氧化细胞膜所产生的各种损害,如使DNA、RNA、酶等生化异常,干扰核酸、蛋白质、
黏多糖及酶的合成及代谢,直接影响细胞分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从而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通透性,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硒还能激活体液免疫,提高免疫功能,对抗汞、铅、砷等有毒元素的胚胎毒性作用,防止镉引起的胎盘坏死及致畸性。因此胚胎及胎儿缺硒,GSH-Px活性降低,脂代谢紊乱,抗自由基的能力减弱,自身保护能力降低,就会造成胚胎发育受阻。这些可能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原因。缺硒的新生儿尤以早产儿可发生溶血性贫血。此外,硒在胎儿体内不能蓄积,需靠母体不断提供,因此孕妇摄入充足量的硒对新生儿血清硒的提高非常重要[10]。
叶酸属B族维生素,是合成核酸所必需的元素,是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所必备的物质,更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11]。叶酸的缺乏主要导致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和唇腭裂。叶酸对神经管畸形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胚胎形成和胎儿早期快速生长期往往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最为旺盛的时期,对叶酸需求也最高,一旦叶酸补充不足,造成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不足,引起神经管发育不良,难以闭合。
脂肪和糖是食物中另外两大营养物质,它们可通过多种途径干扰胚胎的发育过程。流行病学证实,膳食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仅有降低糖耐量、增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增加身体质量的作用[12]。孕妇摄入脂肪较多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风险[13],而患GDM的孕妇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为4.8%,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孕妇的1.5%[14]。
所以,孕妇营养作为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孕妇的营养不仅满足孕妇自身生理需要,维持自身健康,还是提供合适的胎儿期母亲内环境、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15]。为此,要提高育龄妇女健康生育知识水平,同时警醒临床医生要格外重视饮食指导,要把它作为围产期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出生缺陷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为了我国的民生大计,应该花大力气致力于其病因与防控措施的研究。另外,无论是出生缺陷预防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均应以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加强社会科学与基础科学的交叉研究。
[1]江帆.出生缺陷预防[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
[2]郑晓瑛.出生缺陷研究的再思考[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30(3):156-157.
[3]Czeizel A E.Te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periconceptional care[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1999,84(1):43-49.
[4]郑晓瑛,宋新民,陈功,等.出生缺陷干预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多学科的思考[C]∥走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多学科的考察.第二届“北大论坛”论文集.北京:“北大论坛”论文集编委会,2003:182-195.
[5]吴小琴,李盘,周晓娟,等.陕西省2010年出生缺陷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5):84-85.
[6]任爱国.美国基金会发布全球出生缺陷报告[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17(2):121-122.
[7]戴永兰,王存花.内蒙古东胜区免费婚检状况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3):177-178.
[8]胡梅发.搞好婚前保健 保障生育健康[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4,15(1):12.
[9]周继平.锌、硒等微量元素与胎儿出生缺陷的关系[J].医学信息,2009,22(12):1 153-1 154.
[10]颜世铭.硒缺乏与出生缺陷[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4):59.
[11]张淑敏.叶酸与妊娠[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4):62-65.
[12]车前红,董幼丹,赵文娟,等.饮食因素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34-35.
[13]苏伟才,李明子.妊娠期糖尿病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 045-1 046.
[14]Sheffield J S,Butler KosterE L,Casey B M,et al.Maternal diabesmel-litus and infant malformations[J].Obstet Gyneco,2002,100(5 pt 1)∶925-930.
[15]姚方.妊娠期妇女营养需求与膳食原则[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9,5(6):627-631.
(编辑:翟春涛)
R715.9
A
1671-0258(2015)05-0056-03
刘雅丽,主治医师,E-mail:584918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