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

2015-12-09 05:33刘竺华皇菊莲任顺平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脾虚消化道腹痛

刘竺华,皇菊莲,任顺平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理中丸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Lizhong pills plus Tongxie Yaofang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 type)

刘竺华,皇菊莲,任顺平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目的:观察理中丸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中药理中丸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丁胶囊治疗,疗程2 w。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消化道症状及大便性状,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及Bristol评分。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评分和Brist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中丸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值得临床推广。

肠易激综合征;理中丸;痛泻要方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高,虽然肠易激综合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生存期无明显影响,但许多患者因为症状长期反复发作,不能及时确诊和治疗效果不理想而频繁就诊,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内脏感觉过敏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其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交叉共同作用的结果[1-2]。按照罗马Ⅲ标准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和不定型,研究表明我国IBS最常见的亚型是腹泻型,约占全部患者的74.0%。目前治疗无特效方法,西医以症状治疗为主,易反复[3]。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生物-心理-社会因素,辨证论治,能够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013年9月-2015年2月,笔者采用中药理中丸合痛泻药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60例,并与西药马来酸曲美布丁胶囊单独治疗60例作对照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该病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符合RomeIII标准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的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排除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IBS患者;排除伴有心肝肾等主要脏器严重病变、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肿瘤患者;排除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胰腺炎等),或有影响消化道动力的全身疾病的患者(如甲亢、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精神神经系统病变等);排除正在或需要持续使用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药物的患者(抗胆碱能药物、钙通道阻滞剂、5-HT3受体拮抗剂、止泻药、抗酸药、促胃动力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泻下药、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药物等);排除有腹部手术史(如胆囊切除术等)、神经系统及精神病史者。选择符合上述要求的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7.38±10.38)岁,病程(1.72±1.10)d;对照组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47.60±10.16)岁,病程(1.69±1.09)d。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丁胶囊每次0.1 U,每日3次口服,1个疗程2 w。治疗组:予中药口服,药物组成:党参10 g,炒白术15 g,炮姜炭6 g,陈皮10 g,白芍10 g,防风10 g,茯苓15 g,甘草6 g。兼见湿热者,加黄连6 g,木香10 g,车前子19 g;脾虚明显者,可配伍参苓白术散;肾阳虚者可配伍四神丸;气滞明显者可加佛手10 g,玫瑰花10 g。1个疗程2 w。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观察消化道症状并进行评分,观察大便性状进行Bristol评分[4]。无不适感觉(腹痛消失,大便为成形软便,1次/d或1次/2 d)计0分,轻度不适(便前有轻度腹痛,便后腹痛消失,大便为不成形稀便,1~3次/d)计1分,中度不适(便前有明显腹痛,便后腹痛消失,大便为不成形稀便,3~5次/d)计3分,重度不适(每天多次腹痛,便后腹痛不消失,大便为不成形稀水便,每天5次以上)计5分。按照大便性状进行Bristol评分,1型为分散的干球便,如坚果,很难排出;2型呈腊肠状,多块;3型呈腊肠样,表面有裂缝;4型呈腊肠样或蛇状,光滑而柔软;5型呈柔软团块,边缘清楚(易排

出);6型呈软片状,边缘毛糙,或糊状;7型呈水样,无固定成分。1~7型分别对应1~7分。

2.2 疗效观察

2.2.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3.23±0.98 0.70±0.911)治疗组 60 3.23±1.05 0.33±0.481)2)

由表1可见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Bristol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Bristol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Bristol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6.28±0.45 3.93±1.101)治疗组 60 6.32±0.47 3.23±0.431)2)

由表2可见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Brist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rist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腹痛”范畴。现代医家在结合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徐景藩教授认为,脾虚湿盛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病久则累及肝、肾[5]。劳绍贤教授提出该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为现代人饮食不节、饥饱寒热无常,使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最终郁而化热形成湿热;或情志失调导致肝郁化火,再伤太阴;或为湿热之气从口鼻肌肤侵犯人体发为本病[6]。张艳国等[7]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为久病,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故脉络瘀阻是其主要病机。从历年文献看,大部分学者认为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

笔者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泄泻必兼腹痛不适的特点,且患者发作时多有情绪刺激、或外感寒湿、贪凉饮冷等诱因。分析其病机,第一,针对其泻必腹痛的症状特点,多有肝郁脾虚的表现,如《医考方》中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景岳全书》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第二,多有脾阳虚的表现,脾阳虚易受寒邪伤内,脾阳不足失其健运之常致寒凝湿聚,故外感寒湿、贪凉饮冷则易诱发;第三,与湿邪密切相关,“湿盛则濡泻”。由此可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其病机具有肝郁、脾阳不足、湿邪偏胜等特点。

笔者采用理中丸配合痛泻药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理中丸出自《伤寒论》,由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治疗脾阳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寒湿下注之下利,此易干姜为炮姜炭,可加强其止泄之力。且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理中丸有镇痛、抑制小肠推动和止泻的作用[8-9]。痛泻药方出自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可用于治疗脾虚肝旺之痛泄。现代医学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精神心理异常的居多,精神心理异常可通过脑肠轴影响患者对内脏刺激的感知,痛泻药方除了有明显镇痛作用外,对脑肠轴功能紊乱有明显调控作用[10-11]。二方配合使用,既能温脾阳、健脾气、散寒湿,又能调和肝脾。恐其针对湿邪之力稍弱,故加茯苓健脾渗湿止泻。兼见湿热者,加木香、黄连、车前子清热利湿;脾虚明显者,可配伍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肾阳虚者可配伍四神丸温肾固涩;气滞明显者可加佛手、玫瑰花理气。同时该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悦,有利于条畅气机,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安彩萍,杨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74-477.

[2]王健,邓立香.自拟健脾清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8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1):45.

[3]梁列新.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规范[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2):79-81.

[4]庞海红.补肾健脾汤联合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5例[J].中医研究,2014,27(9):64-65.

[5]叶柏,陈静.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 746-1 748.

[6]彭林.劳绍贤教授治疗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J].中医研究,2013,26(8):34-37.

[7]张艳国,佟秀芳,郑素梅,等.活血通络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J].药学与临床,2010,13(6):864-865.

[8]柳逢夏.理中汤效能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4):315.

[9]胡昌江,李兴华,杨婷,等.理中汤配方颗粒与汤剂的药效学比较[J].中国药业,2006,15(8):5.

[10]胡旭光,杨全,洪文,等.慢性内脏痛觉超敏大鼠及热板法疼痛小鼠模型对痛泻要方的镇痛反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6):3 086-3 088.

[11]李冬华,白霞,谢小磊,等.从脑肠互动的角度研究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2):118-121.

(编辑:梁葆朱)

R256.34

A

1671-0258(2015)05-0052-02

刘竺华,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E-mail:sxtylzhu2012@163.com

猜你喜欢
脾虚消化道腹痛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