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裕(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浅析赛前心理状态因素对大学生长跑运动员的影响
刘景裕(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以全国高校大学生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研究影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为大学生长跑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取得最佳的比赛成绩提供参考。
大学生 长跑运动员 赛前心理状态 因素
长跑不仅是田径运动比赛中比赛时间和距离比较长的耐力性竞赛项目,而且是动作比较单一,枯燥乏味的运动项目,要求大脑皮层能承受较长时间的、反复单一的均衡刺激,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有吃苦耐劳的毅力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状态。身体素质是保证运动质量的物质基础,运动技术是基本条件,而心理素质能使两者能够发挥内部动力,挖掘最大的潜能。因此,中长跑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合理的运动技术,较强的心肺功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在赛前把生理和心理调到最佳状态。那么,影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都有哪些呢?本研究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促使大学生运动员形成良好赛前心理状态的建议。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全国高校大学生长跑运动员60人,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均为二级以上水平,平均年龄20.4±1.03岁。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参阅运动心理学、田径教材,及各类相关论文和文献资料。
2.2.2、访谈法:咨询全国部分高校专家、教授,探究影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
2.2.3、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要求,进行问卷设计,并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拟定了影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最后确定为正式问卷,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95,经征询专家,该问卷的内容效度可靠,可用于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测量。结果表明问卷信度很高,符合要求。在网上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采用最大频数组的组中值作为该因子的权重,并根据各因素子项的权重系数值,权重系数t≥0.1的因素定义为极重要因素,权重系数0.05≤t<0.1因素定义为重要因素;把t<0.05的因素划分为一般因素。(见表1)
3.1、运动员因子
3.1.1、竞技能力(t=0.147)
表1 影响因子与权重系数的关系一览表(n=60)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竞技能力是运动员赛前心理稳定的前提,也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表2),大部分参赛运动员都认为竞技能力极重要,竞技实力与心理状态成正比,实力越强,赛前心理状态越好。
表2 对竞技实力与参赛关系的认识情况一览表(n=60)
3.1.2、耐力水平(t=0.115)
长跑需要耐力、力量、速度、技术,属于有氧代谢范畴,因此运动员的耐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比赛,同时也影响着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耐力水平高的运动员绝对有信心完成整个比赛,对整个比赛不会产生畏惧,更不用担心比赛过程中会因为体力的下降而影响竞技能力,将会以一种平和自信的心态去完成整个比赛。
3.1.3、运动焦虑(t=0.105)
运动焦虑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对当前的和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景产生的担忧倾向。它有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积极的方面,焦虑情绪促进了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最大激发潜能,使运动员在大赛中得以超常发挥的一个心理生理基础。其次,也有消极的方面,过度的焦虑会造成交感神经系统的失调,让人意识范围变狭窄,影响运动的精确度和机体的协调程度,就会影响成绩的发挥。因此,教练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刺激运动焦虑水平适当增高,使之处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以利于体能的充分释放和达到最佳的竞技水平。
3.1.4、自信程度(t=0.102)
自信是促使长跑运动员竞技实力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的极重要的因素。自信程度高的运动员在进入比赛后,不论是体力控制还是战术运用都能做到“收放自如”并能保持稳定状态而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通过训练认清自己、认清比赛的本质,不断的总结每次训练比赛的得失、收获,才会不断地在思想上和技术及能力上成长和脱变,从而从量变达到质变,从根本上丰富比赛经验,让自己不断成熟。只有认清了自己的能力和所做事情的本质,才能更有把握把事情做成功。
3.1.5、比赛动机(t=0.053)
比赛动机是推动运动员进行比赛中的内在动力,比赛动机过强会引起运动员情绪的混乱,使其运动能力下降,直接影响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积极性。激发运动员良好的比赛动机,是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分考虑个人的得失及比赛结果容易造成害怕失败、紧张不安或淡漠消极的情绪反应,直接影响动作技术水平的发挥和导致战术安排方面的失败,使比赛成绩下降。
3.1.6、运动疲劳(t=0.049)
动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产生的身体不适应性。对运动员来说,参加训练或比赛是常有的事。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产生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疲劳大体分肌肉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疲劳的程度一般可以通过运动者的自我感觉和某些外部表现来判断。
由于赛前训练调整计划安排不当,或由于运动员参赛过多而无法进行系统的恢复性训练,或由于运动员不积极配合,或自身缺乏经验,以及运动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都会导致运动员身体状态得不到很好的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皮层兴奋性下降,抑制过程加强,参赛时不能进入状态,达不到适当的激活水平。
3.2、训练情况因子
3.2.1、心理训练(t=0.112)
长跑比赛中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需要速度、力量、耐力和合理的技术,更需要运动员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赛前心理训练是保证运动员心理状态稳定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取得出色的成绩的经历要以固定的信息储存在记忆中,树立必胜的信心,要正视自己的实力水平,对于比赛中出现实力强于自己的选手要有充分的估计,临赛时就不会担心和过于紧张。只有经过充分的赛前心理训练才能临战不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保证竞技实力的发挥和战术的合理运用,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3.2.2、战术安排(t=0.106)
战术安排要具有灵活性。赛前要根据其它选手的报名成绩,对运动员的实力水平做出合理估计后,安排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战术,使运动员充满自信,不仅能在比赛过程中保持自己的节奏,而且能够针对其强劲对手的实力对自己的战术做出灵活变动。
在心肌梗塞患者治疗期间,按照相关要求测量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指标,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电图的变化。吸烟的判定标准为现在吸烟,并且吸烟史在超过3年,每天吸烟超过20支,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判定标准为WHO公布的诊断标准,血脂异常的判定标准参照防治建议[1]。
3.2.3、训练程度(t=0.103)
表3 训练程度与运动成绩关系情况一览表(n=60)
教练员运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借用高科技监测手段使运动员在尽可能短的训练周期内,掌握动作的技术和提高竞技能力,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增强运动员的参赛信心,使其赛前心理状态趋于稳定。从表三分析得知,训练程度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并不是所有的运动员训练程度越好,成绩也越好。当运动员成绩处于平台期时,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调整训练方法,降低运动员的焦虑状态,重新树立参赛信心,保持稳定的情绪,训练程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
3.3、外界因子
3.3.1、场地(t=0.050)
大学生长跑比赛一般是在塑料跑道进行,那么对比赛场地的适应是相当重要的。运动员适应场地,一上跑道就会显得兴奋,动作轻松,充满信心,反之,则会使运动员产生不良的情绪状态,影响比赛成绩。场地与运动员的成绩密切相关。
3.3.2、观众情绪(t=0.032)
调查表明,运动员的比赛状态与比赛的外界观众情绪及其它因素有关,也就是说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紧张、焦虑导致动作僵硬的另一主要原因与周围环境中的教练员、队友及观众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常常也会出现对运动员心理状态产生异常影响,这必然会影响处于比赛之中的运动员成绩。所以,运动员赛前要根据教练员的指导,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受外界观众情绪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3.3.3、环境与气候(t=0.020)
环境与气候也是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一个因素。良好的环境与气候会使运动员的心情显得舒畅,对于比赛充满信心,把比赛当成是一种享受。无形之中缓解了运动员的比赛压力,使之能以一种轻松的状态参加比赛。
3.4、结论与建议
3.4.1、结论
3.4.1.1、影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直接关系到比赛成绩的好坏。
3.4.1.2、影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极重要因素有竞技实力、耐力水平、心理训练、战术安排、运动焦虑、训练程度、自信程度;重要因素有比赛动机、场地器材、身体疲劳;一般因素有观众情绪、环境与气候。
3.4.1.3、对竞技实力和耐力水平是长跑运动员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是影响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极重要因素,没有竞技实力和耐力水平就不可能形成赛前良好的心理状态。
3.4.1.4、长跑运动员赛前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科学、合理、有效,综合、利用各种因素的结果。
3.4.1.5、保持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稳定是获得比赛成功的基础,是长跑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内在实力,只有通过训练,克服各种因素的影响才能逐步形成。
3.4.2、建议
3.4.2.1、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和对对竞技实力,只有具备雄厚的竞技实力和体能实力后,再结合心理训练和战术安排才能逐步获得赛前良好的心理状态。
3.4.2.2、心理训练必须结合比赛情景,使运动员在心理上处在比赛氛围中,把完成训练当比赛,使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成绩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发现在完成训练任务时每个关键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熟悉完成比赛距离的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而在正规比赛时,仅仅看成是一次平常训练,从而保证心理状态的稳定,有利于发挥出运动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3.4.1.3、明确比赛任务,树立必胜的自信心,确立合理的比赛目标,这样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保证比赛顺利的完成。
[1](德)迪特.海克弗特,(美)查理斯.D.斯皮尔约格体育运动中的情绪及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专业委员会,1989,276-227
[2]黄希斌.浅析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训练[J]福州师专学报,1998,1
[3]王强,彭铃群.影响田径运动员竞赛心理变化的因素及心理训练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
[4]刘淑慧.自强.自信.自控--讨论瓦伦达心态与运动员在赛前心理准备[J].体育科学,2001,21(6),74-76
[5]权德庆.《体育统计》[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6]高键,王选艳,胡静萍.对我国优秀冰雪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能力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6),32-33
[7]邓树勋,洪泰国,曹志发.《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田径教材编写组《田径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