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期观察治疗的临床探讨
李建国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
目的探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期观察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在2012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1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DRⅠ、Ⅱ、Ⅲ、Ⅳ、Ⅴ、Ⅵ各期分别各30例,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80例患者在该院接受治疗后,45例患者视力明显好转,占23.9%,92例患者视力稳定,占51.1%,43例患者视力下降,占25%。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I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视力情况没有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期患者、III期患者、IV期患者、V期患者以及VI期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视力都有所好转。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期均存在适用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的拯救患者视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疗效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病发率随之上升,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有文献[1]指出,现阶段,我国糖尿病患者达到1亿,病发率较高,且患者多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属于我国糖尿病患者多发的一种并发症,是患者致盲的主要病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严重受到糖尿病病程的影响,一旦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永久性失明,造成极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以降低患者失明的发生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的不同,其临床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该研究收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在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1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中均有30例,给予不同治疗方案,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期观察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在2012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1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都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患者102例,女患者78例,患者年龄最大是85岁,最小是36岁,平均是(63.5±2.5)岁,患者的病程在5~50 d,患者的平均病程为(23.5±2.5)d,且男性患者198眼,女性患者128眼。共包括DR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6个病期,每个病期均有30例患者。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该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 诊断方法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患者不存在明显症状,在体检过程中的发现率较高,且眼底照相正常,但是在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患者存在微血管瘤症状;Ⅱ期:患者的视物较为模糊,与疲劳,眼底照相存在黄色渗出、片状出血、血管瘤等症状,微血管瘤数量较少,存在遮蔽荧光;Ⅲ期:患者的视力逐渐下降,以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眼底照相存在黄色渗出、片状出血、缺血坏死等表现,眼底血管造影中,微血管瘤数量较多,不存在遮蔽荧光与灌注区;Ⅳ期:患者的视力严重下降,无法进行日常生活与工作,眼底照相中存在新生血管、黄白色病灶以及大片状出血等症状,眼底血管造影中微血管瘤大量,不存在异常新生血管与灌注区;Ⅴ期:患者仅存在光感与手动感,眼底照相中存在大片出血,视网膜出现增殖机化,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存在荧光遮蔽与荧光大面积渗漏等现象;Ⅵ期:患者有无光感,眼底照相较为模糊,存在增殖、出血、机化等症状,眼底
血管造影中出现荧光积存、渗漏等现象。②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异常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荧光眼底造影医务人员在安排患者造影前,需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了解,并开展脉搏、血压测定、肝肾功能与心电图等检查,并给予患者托品卡胺滴眼液以保证患者瞳孔散大的充分性,通过0.1%荧光素进行过敏试验,如果患者没有异常反应,可给予患者20%荧光素钠,剂量为3 mL,肘静脉注射。注射结束开始计时,给予患者双眼连续交替拍摄在眼底静脉充盈后,进行间断拍照,并连续观察30 min。
1.3.2 治疗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方法。DRⅠ期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导升明胶囊[3](国药准字:H20070370),口服,剂量为1000 mg/d,连续服用4个月;DRⅡ期患者也给予药物治疗,用法与用量与Ⅰ期保持一致;DRⅢ期患者实施激光光凝联合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导升明胶囊,口服,剂量为1500 mg/d,同时给予患者激光光凝[4]治疗,通过法国光钛公司提供的532 nm的激光光凝治疗仪进行检查,根据患者乳头鼻侧、黄斑颞侧之间直线为直径的圆形范围进行检查,能量设置是160~360 mw,曝光时间是0.2 s,光斑直径是200~300 um,选择灰白色Ⅲ级光斑,且光斑之间距离是1.5个光斑距离,总共需选择500~700个点,可分为两次进行,两次之间需间隔7 d;DRⅣ期患者实施激光光凝联合手术治疗,激光光凝与Ⅲ期患者保持一致,患者选择球后阻滞麻醉,以固定患者眼球,开展常规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医务人员线切除患者中轴部的玻璃体与积血,并保证患者基底部玻璃体清除的彻底性,分段切除患者视网膜与玻璃体之间的粘连,通过蚕蚀技术对患者网膜前纤维血管末进行剥除,松懈患者视网膜,并对患者周围视网膜裂孔进行观察,以对患者位于视网膜表面的增殖膜进行切除与剥离;DRⅤ期患者实施激光光凝+手术治疗,与Ⅳ期一致;DRⅥ期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与Ⅳ期一致,术后需给予抗生素与激素眼药,以预防感染的出现。
1.4 疗效标准
①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具体的疗效判定标准为视力好转∶患者的视力与治疗前相比较已经提高了2行及以上,且患者的眼底病变已经相对稳定,患者的视网膜出血症状以及渗出吸收症状明显减少,其视网膜的微血管瘤没有相对明显的增加;视力稳定∶患者的视力与治疗前相比较已经提高了1行,且患者的眼底病变已经基本稳定,患者的视网膜出血症状以及渗出吸收症状有所减少,其视网膜的微血管瘤基本没有增加;视力下降∶患者的视力与治疗前相比较没有明显变化或者是加重,且患者的眼底病变也没有变化,患者的视网膜出血症状以及渗出吸收症状仍然存在,其视网膜的微血管瘤出现明显增加,患者的视力恶化,且眼底病变呈现为进行性加重。②观察患者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视力性化情况。主要分为十一级,包括小于0.1、0.1、0.2、0.3、0.4、0.5、0.6、0.8、1.0、1.2以及1.5,并做好详细记录。
2.1 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
在该次探究过程中,在该院治疗后,180例患者中,45例患者视力明显好转,占23.9%,92例患者视力稳定,占51.1%,43例患者视力下降,占25%。
2.2 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视力变化情况
该研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I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视力情况没有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期患者、III期患者、IV期患者、V期患者以及VI期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视力都有所好转。II期患者治疗前视力为0.6的有3例,为0.8的有9例,为1.0的有13例,为1.2的有5例,治疗后视力为0.8的有12例,为1.0的有14例,为1.2的有4例,III期患者治疗前视力为0.5的患者有3例,为0.6的有3例,为0.8的有5例,为1.0的有11例,为1.2的有6例,为1.5的有2例,治疗后视力为0.6的患者有1例,0.8的有3例,为1.0的有15例,为1.2的有8例,为1.5的有3例;IV期患者治疗前视力为小于0.1的患者有7例,0.1的有8例,为0.2的有6例,为0.3的有5例,为0.4的有4例,治疗后视力为小于0.1的患者有2例,0.1的有4例,为0.2的有7例,为0.3的有3例,为0.4的有3例,为0.5的有6例,为0.6的有3例,为0.8的有2例;V期患者治疗前视力为小于0.1的患者有14例,0.1的有12例,为0.2的有4例,治疗后视力为小于0.1的患者有5例,0.1的有8例,为0.2的有7例,为0.3的有4例,为0.4的有6例;VI期患者前
视力为小于0.1的患者有18例,0.1的有11例,为0.2的有1例,治疗后视力为小于0.1的患者有7例,0.1的有7例,为0.2的有8例,为0.3的有3例,为0.4的有5例,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视力变化情况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药物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眼底的微循环,而且能够对视网膜微血管进行保护,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的最理想时期是DRⅠ期、Ⅱ期、Ⅲ期。视网膜激光光凝属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破坏患者视网膜中的新生血管,消除灌注区,同时有效降低视网膜耗氧量,从而对患者视网膜缺血缺氧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以减缓患者病情的发展,预防眼底出血,以有效挽救患者的视力。DRⅢ期与Ⅳ期较为适用。手术治疗主要是对患者玻璃体中存在的积血进行切除,以消除患者视网膜中存在的复位、牵拉与增殖现象[5],为患者激光光凝治疗营造良好的条件,以保证患者视力恢复,在DRⅤ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较为适用。
在此次探究过程中,该研究选取1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涵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不同病期,180例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后,45例患者视力明显好转,占23.9%,92例患者视力稳定,占51.1%,43例患者视力下降,占2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I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视力情况没有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期患者、III期患者、IV期患者、V期患者以及VI期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视力都有所好转。例如,VI期患者治疗前视力为小于0.1的患者有18例,0.1的有11例,为0.2的有1例,治疗后视力为小于0.1的患者有7例,0.1的有7例,为0.2的有8例,为0.3的有3例,为0.4的有5例,与纪丽君[6]等人的探究结果极为相似。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对因此复诊极为重要,医生需依据患者病情的发展阶段给予对应的治疗方法,并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I期、II期、III期、IV期、V期、VI期的特征情况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嘱咐患者定期进行复诊。若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再次治疗,有效保留患者的视力,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1]郑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防治∶进展、挑战与展望[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28(3)∶209-214.
[2]沈炜,柳林,铁军,等.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4,37(5)∶664-667.
[3]胡安娣娜,李涛,罗燕,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9)∶925-928.
[4]胡利,李东豪,陈慧,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相关因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关系[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1,27 (3)∶210-213.
[5]胡萍,高永峰,许文俊,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中TG/HDL比值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7)∶831-833.
[6]纪丽君,孙景莹,梁俊芳,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控制情况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4)∶478-480.
R58
A
1672-4062(2015)12(a)-0113-03
10.16658/j.cnki.1672-4062.2015.23.113
2015-09-07)
李建国(1977.7-),男,云南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