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平
温县第二人民医院内五科,河南温县 454850
探讨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杨会平
温县第二人民医院内五科,河南温县 454850
目的在对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客观评价适合初发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案,从而进一步提升其预后水平。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温县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51例初发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予以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同期再选取51例初发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作对照,予以二甲双胍单纯治疗,在对所有入选患者预后情况、治疗情况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客观比较两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指征。结果上述入选患者中,治疗后实验组入选患者体重指数(20.05±2.11)kg/m2,对照组(23.56±2.71)kg/m2;实验组入选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41±0.96)%,对照组(7.80±0.95)%;实验组餐后2 h血糖值(8.66±1.35)mmol/L,对照组(11.25±2.61)mmol/L;实验组空腹血糖值(5.52±1.49)mmol/L,对照组(6.51±1.82)mmol/L,实验组有1例(1.96%)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出现,2例(3.92%)出现便秘;对照组有8例(15.69%)恶心呕吐,2例(3.92%)头昏,6例(11.76%)便秘,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6.08%,对照组入选患者有效率76.47%,两组对比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初发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时选择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方案效果突出,可推广。
二甲双胍;西格列汀;初发糖尿病;餐后2 h血糖值;并发症
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初发糖尿病,除了可以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以外,而且还能够控制其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以及空腹血糖值,因此其临床效果已经取得医师及患者的认可。为了评价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笔者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选择51例初发糖尿病患者作该研究重点研究对象,同时选择51例初发糖尿病患者作对比,在诊疗工作中分别予以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和二甲双胍单纯治疗。在对所有入选患者治疗情况深入分析的同时,对各项数据进行客观对比,重点分析提升初发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以及预后水平的临床方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法选择温县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51例初发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年龄结构:最大60岁,最小36岁,其中位值(44±1.1)岁;性别构成:女性共有23例,男性共有28例。病程:最长有半年,最短有0.2年,中位值(0.4±0.12)年。同期再选取51例初发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作对照。年龄结构:最大59岁,最小34岁,中位值(43±2.05)岁;性别构成:女性共有22例,男性共有29例。病程:最长有0.7年,最短有0.3年,其中位值(0.5± 0.14)年。治疗时,实验组入选患者予以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单纯治疗。
1.2 方法
治疗时,所有入选患者都接受运动疗法以及饮食疗法,除此以外,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单纯治疗,即给患者使用500 mg二甲双胍,3次/d。实验组入选患者接受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即给患者使用500 mg二甲双胍+100 mg西格列汀,其中二甲双胍使用频率是3次/d,而西格列汀的使用频率是1次/d,治疗疗程共有12周。
1.3 评定指标
治疗完成后,给予所有入选患者测量其临床指征,有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值以及空腹血糖值等。除此以外,治疗完成以后,如果患者空腹血糖值处于4.4~6.1 mmol/L之间,同时非空腹血糖值处于4.4~8.0 mmol/L之间,表明效果显著;如果患者空腹血糖值≤7.0 mmol/L,同时非空腹血糖值≤10.0 mmol/L,表明效果一般;如果患者空腹血糖值以及非空腹血糖值都未达到上述标准,表明无效[1]。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0.0统计学专业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处理,对于文章中的一般资料,选择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对于所有计数资料,都以χ2检验方案予以客观对比。
2.1 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指标
上述入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体重指数(20.05± 2.11)kg/m2,对照组(23.56±2.71)kg/m2;实验组入选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41±0.96)%,对照组(7.10±0.95)%;实验组餐后2 h血糖值(8.66±1.35)mmol/L,对照组(11.25± 2.61)mmol/L;实验组空腹血糖值(5.52±1.49)mmol/L,对照组(6.51±1.82)mmol/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指标(±s)
表1 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指标(±s)
组别时间体重指数(kg/m2)空腹血糖值(mmol/L)餐后2 h血糖值(mmol/L)糖化血红蛋白(%)实验组(n=51)对照组(n=5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5.65±1.47 20.05±2.11 25.57±1.39 23.56±2.71 9.78±1.38 5.52±1.49 9.69±1.59 6.51±1.82 14.49±2.71 8.66±1.35 14.29±2.99 11.25±2.61 8.81±1.03 6.41±0.96 8.70±1.37 7.80±0.95
2.2 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效果
上述入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有22例(43.14%)效果显著,27例(52.94%)效果一般,2例(3.92%)无效,所以其有效率96.08%;而对照组入选患者有15例(29.41%)效果显著,24例(47.06%)效果一般,12例(23.53%)无效,所以其有效率76.47%。此外,实验组有1例(1.96%)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出现,2例(3.92%)出现便秘;对照组有8例(15.69%)恶心呕吐,2例(3.92%)头昏,6例(11.76%)便秘,所以两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当前,初发糖尿病患者总数骤增,给人们正常工作、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初发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理表现出复发性特征,具体有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分泌出现缺陷等方面,临床上多选择服用降糖类药品为首选方案,常用药品有DPP-4抑制剂、TZDs药品、双胍类降糖药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等[2]。由于上述药品作用机制有所差异,因此在药效方面也会有区别,为了控制副作用出现,应选择适合患者的药品。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初发糖尿病已经得到临床认可,并且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二甲双胍属于口服、双胍类降糖药,在作用机制方面表现出多样化特征,不仅可以对患者胃肠道产生作用,使其无法快速摄取大量葡萄糖,而且还能提升胰岛素整体敏感性,使外周部分葡萄糖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升,避免患者肾脏、肝脏出现糖原异生现象。不仅如此,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以后,其肌肉组织、肝脏组织胰岛素抵抗现象会有所改善,除了能够减轻体重和控制甘油三酯等指标以外,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血浆内的胆固醇含量,通过提升患者机体组织细胞对于葡萄糖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防止肝糖输出,使患者肠壁细胞无法摄取到葡萄糖[3]。除此以外,当患者使用二甲双弧后,通常不会有低血糖症状出现,尽管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单独治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指征,但是却可能会有急性高热以及糖尿病昏等情况出现,甚至引起消化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以及恶心呕吐等,因此临床上通常选择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方案[4]。
如果初发糖尿病患者单用二甲双胍以后,其血糖值尚未达到预计控制目标,以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方法。西格列汀属于DPP-4抑制剂,对于B细胞的凋亡起着抑制作用,使B细胞重新生长,有助于增加患者体内B细胞总数,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标[5]。不仅如此,西格列汀还能够提升患者肠促胰岛激素整体水平,涉及到葡萄糖依赖性的促胰岛素分泌多肽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等,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属于一种多肽激素,由机体肠粘膜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分泌,除了可以防止胰升血糖素大量释放和加快胰岛素的整体分泌速率,还能够使患者胰岛素抵抗现象得到进一步改善,
推动β细胞迅速增殖,防止β细胞出现凋亡现象,从而确保患者肠道充分释放葡萄糖[6]。当患者血糖浓度异常升高,或者是处于正常状态时,肠促胰岛激素会通过细胞中的信号途径提升胰腺β细胞的合成速率,并且释放出大量胰岛素。如果患者对于葡萄糖的依赖性越高,其血糖也会升高,用药西格列汀时的效果也会更加突出,而如果患者血糖值降低,西格列汀的疗效也会减弱[7]。
曹月琴等人[8]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值和初发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几率等均有直接关系,所以临床上以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低幅度视作初发糖尿病患者疗效的评定标准。如果采取西格列汀单用方案治疗初发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通常而降低1.0%左右,该次研究采取二甲双胍单用方案治疗初发糖尿病患者后,其糖化血红蛋白(7.80±0.95)%,然而采取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方案的实验组入选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是(6.41±0.96)%。不仅如此,实验组入选患者体重指数(20.05±2.11)kg/m2,对照组体重指数(23.56±2.71)kg/m2;实验组餐后2 h血糖值(8.66±1.35)mmol/L,对照组餐后2 h血糖值(11.25±2.61)mmol/L;实验组空腹血糖值(5.52± 1.49)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值(6.51±1.82)mmol/L,表明实验组入选患者接受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以后,其临床指征已经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入选患者进行对照时表现出优势(P<0.05),表明两种药品共同使用治疗初发糖尿病患者,其效果比二甲双弧单独使用时更好,不仅可以确保患者餐后2 h血糖值以及空腹血糖值恢复至基本正常水平,而且还能有效控制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效果突出[9]。
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初发糖尿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各项指征,同时还能控制低血糖症状的出现。该研究入选患者中,治疗时实验组入选患者予以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单纯治疗,两组均未出现低血糖症状,但实验组有1例(1.96%)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出现,2例(3.92%)出现便秘;对照组有8例(15.69%)恶心呕吐,2例(3.92%)头昏,6例(11.76%)便秘,且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6.08%,对照组入选患者有效率76.47%,所以两组入选患者在临床效果、并发症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上述现象,笔者认为其影响因素如下:西格列汀在加快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大量释放速度时,通常采取葡萄糖的浓度依赖手段,通过有效控制患者体内胰高糖素整体水平,当患者服用碳水化合物以后,西格列汀就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当患者处于非进食条件中时,其血糖值就不会降低[10]。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初发糖尿病效果明显,除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征以外,而且还能进一步预防并发症,是提升患者临床效果的重要方案,可推广。
[1]何静,陆秀红,张圭,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 (30)∶6279-6280.
[2]李政周,张汉中,陈忠宁.社区应用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12)∶179-180.
[3]蔡奕琪,王盈盈,余晓华,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20)∶169-170.
[4]李玲,任伶俐,刘琳,等.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4)∶1895-1897.
[5]李颖,李健,胡德龙.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5)∶3295-3296.
[6]曲颖,张纯利,胡文娟,等.西格列汀、罗格列酮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1)∶4077-4080.
[7]阮勇,王秀景,谭擎缨,等.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5,18(7)∶1160-1162.
[8]曹月琴,范海波,陆庆红,等.二甲双胍联合优泌林治疗初发糖尿病病足的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6)∶615-618.
[9]张敏,陈景言,陈树,等.拜糖平联合西格列汀治疗餐后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8)∶735-738.
[10]宋秀霞,姜涛,康慨,等.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2)∶215-218.
R587
A
1672-4062(2015)12(a)-0035-03
10.16658/j.cnki.1672-4062.2015.23.035
2015-08-20)
杨会平(1964.4-),女,河南温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普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