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5-12-09 08:02:10刘佳
中外医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评量原发性维度

刘佳

湖南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南长沙 410008

原发性高血压是当今社会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1],同时也是肾衰竭、 心脏病以及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一项独立危险性因素,通常发病于老年人群。原发病高血压患者一般存在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血压控制以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不利影响。现择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该院就诊治疗的1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一步探析心理护理作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择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该院就诊治疗的1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各有67例患者。干预组:32例男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39~80岁,平均年龄(57.97±10.18)岁。病程时间0.6~23年,平均时间(11.52±4.66)年。血压水平:收缩压水平(165.73±12.35)mmHg;舒张压水平(95.92±10.84)mmHg。对照组:33例男性患者,34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37~83岁,平均年龄(58.09±9.07)岁。病程时间0.4~25年,平均时间(12.08±5.71)年。血压水平:收缩压水平(165.84±11.90)mmHg;舒张压水平(94.28±10.09)mmHg。将伴有严重并发症、精神疾病以及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统统排除,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差异P>0.05 不具统计学意义,研究可比性比较明显。

1.2 方法

对照组:67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①饮食护理:患者饮食必须清淡,少食荤多食素,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必须规律、定时定量,多进食低胆固醇、低脂以及低钠的食物[2],控制患者钠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用钠盐量应该不超过6.0 g,多进食富含钙、钾的食物,少进食高胆固醇、甜食;多进食新鲜的瓜果蔬菜、五谷杂粮类食物,可适当搭配海产品,少进食腌制的食物、辛辣食物,监督患者少饮酒、少抽烟,尽量帮助患者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及良好生活习惯行为。②运动护理:指导患者学会、发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量,根据患者实际年龄、病理状况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频率、强度、时间以及方式[3]。通常情况下,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气功、太极拳、慢跑等有氧运动[4]。通常运动的最佳时间为清晨或者餐后30 min 开始,运动时间在30 min 左右,每周运动3~5 次,运动强度以患者未感觉疲劳为宜,运动量应该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并且必须长期坚持,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以防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水平出现较大波动。③嘱咐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用量、用法、药效作用、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加强患者遵医行为,监督患者按次、按量、按时用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劝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过程非常漫长,甚至是终生,必须注意药物的使用原则,切勿擅自停止用药[5],或是随便更改药物,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干预组:67例患者在一般临床护理的同时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原发性高血压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发放疾病有关资料、口头讲述等方式,让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概念、致病因素、病理机制、治疗及转归等情况[6]。告知患者虽然高血压需要接受终身治疗,但是坚持积极的药物治疗、饮食调节以及运动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便能够使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各种临床并发症的产生。试验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波动较大的原因与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 错误的认知具有紧密相关性。所以,对首次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我们必须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查、综合分析,对发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①针对盲目乐观的患者,医生及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详细讲述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健康知识,通过果断的结论、明确的词汇以及简短的语句,强化患者对高血压疾病诱发因素、临床症状、转归的认知及了解。②针对紧张、焦虑的患者,向患者说明稳定的情绪,对维持血压水平非常重要,通过听广播、看电视以及音乐疗法等缓解紧张的心理情绪[7]。③针对抑郁消极的患者,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沟通,鼓励患者多与家属交流,多参与有益的集体活动,一笔那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并且获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支持,尽可能多陪伴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及温暖。④针对敏感多疑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耐心解释、尽量安抚,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让患者能够正视疾病,消解心理顾虑,从而配合治疗、护理工作。⑤针对安定积极的患者,主要进行指导性心理干预,为其讲述先进、有效、正确的自我调节方法,强调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保证其处于安定、积极的心态。

1.3 指标评价

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8],共有20 个项目,每项评分为0~4 分,依次表示无、轻度、中度、重度以及相当重,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焦虑程度越为严重。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躯体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等四个维度,总分为6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表示,并使用配对样本t 进行检验;当P 值小于0.5 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得到改善,而干预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分析表(±s,mmHg)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分析表(±s,mmHg)

干预组(n=67)对照组(n=67)分组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时间95.92±10.84 82.13±9.01 94.28±10.09 90.89±10.55 165.73±12.35 133.22±12.01 165.84±11.90 148.59±11.04舒张压 收缩压

2.2 抑郁及焦虑状况

干预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 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分析表(±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分析表(±s,分)

干预组(n=67)对照组(n=67)分组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时间70.12±5.27 40.22±10.07 70.01±6.13 53.57±13.28 72.09±6.23 40.18±12.07 72.15±6.15 53.80±14.14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2.3 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组患者在社会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躯体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等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干扰的疾病,一般与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有所联系[9]。当患者受到不良外界刺激,或是精神心理受刺激时,会造成机体交感神经变得异常兴奋,从而产生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水平增高。在患者心理情绪过度激动时,便会产生紧张的心理,血压水平迅速增高,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因素,有助于血压保持稳定的状态。在实践护理工作中,必须尽最大努力消解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安定患者的不良情绪,激励患者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析表(±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析表(±s,分)

干预组(n=67)对照组(n=67)t P分组45.28±6.07 38.91±7.09 8.483 0.001<0.05社会功能维度57.24±12.04 45.83±5.17 9.053 0.001<0.05心理功能维度55.75±11.30 48.91±8.70 9.125 0.001<0.05躯体功能维度48.57±3.39 37.09±3.76 10.253 0.001<0.05 50.29±5.17 43.14±4.08 9.184 0.001<0.05物质生活维度 总分

心理因素是引发原发性高血压的一项关键因素,并且心理因素与疾病互为因果。以往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几率比较高,具有严重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呈正比相关性,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心理护理干预是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能够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缓解患者内心的压力,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纠正各种因素引起的不良心理。切断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发展过程中的恶性循环,以免不良心理因素刺激、持久,致使内分泌、体液以及神经等系统血压调节机制遭到破坏,造成持久性血压增高。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治疗能够确保患者血压保持在理想水平范围内,可适当降低用量,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心理护理对整个护理工作发挥了推动作用,改变以往护理简单、机械性的护理操作。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沟通,能够切实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迅速消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无需应用机器设备,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该试验可见,干预组患者舒张压(133.22±12.01)mmHg、收缩压(133.22±12.01)mmHg 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 (90.89±10.55)mmHg、(148.59±11.04)mmHg,这与卫琴等[10]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该研究的真实有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理指征,以利于患者持续性降压治疗。干预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表明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纠正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正视疾病、配合治疗,消除了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显著性提高,有助于疾病的恢复、血压的控制。总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以利于血压水平的稳定及控制,是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1]柯月兰,黎观妹,孙小霞.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1,15(23):3034.

[2]刘翠香,朱爱莲,刘喜平,等.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病发生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8):485-486.

[3]薛华,陈淑霞,张素巧.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8(24):2976-2977.

[4]刘庆伟,姚海云.高血压病患者心态及心理护理后依从性改变的分析[J].山东医药,2012,45(16):69-70.

[5]熊秋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4):486-487.

[6]白雪歌,胡慧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行为特征及心理干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4(27):693-694.

[7]曹东方.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4):139-140.

[8]张益娥,汤建红.护理干预对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14-15.

[9]宋文,宋丽.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2):166-167.

[10]卫琴.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5):91-92.

猜你喜欢
评量原发性维度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