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治疗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疗效分析

2015-12-09 01:48:12郑丽
中外医疗 2015年14期
关键词:伏立康清除率白血病

郑丽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小儿血液科,河南南阳 473000

儿童白血病患儿的机体防御、造血功能以及免疫力都会有明显的下降,在长期对白血病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随着激素以及化疗等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儿童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的数量有一定的增加,尤其是侵袭性肺部感染率正在不断攀升[1-2]。该研究整群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的患儿128 例为研究对象,对伏立康唑治疗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血液科接受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的患儿128 例为研究对像,中男性患儿为76 例,女性患儿为52 例,年龄在3~1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8±3.1)岁,所有患儿均符合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评定标准,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的患者有64 例,为口腔的患者有16例,为肠道的患者有12 例,为血液的患者有24 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有1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感染部位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该试验以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作为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诊断为急性白血病。试验中患儿均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0.5x109/L,持续治疗时间为7 d 以上。患儿有发热现象,其中64 例患儿体温超过38℃,48 例患儿持续发热,16 例患儿双峰热。同时,患儿还伴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48 例出现咳嗽、18 例呼吸困难、14 例胸痛、6例咯血。CT 检查:50 例实变区域内出现空腔患儿、46 例光晕征患儿,42 例新月形空气征患儿。

1.3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运用伏立康唑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起始的剂量为每12 h 静脉滴注的剂量为6 mg/kg,维持的剂量为每12 小时静脉滴注4 mg/kg,对患儿的给药应该在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或者病灶消失和稳定后1 个星期停药。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给予对症支持。对照组给予氟康唑治疗,方法、剂量均同于观察组。

1.4 疗效判定标准

以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减轻,包括肺部体征、咳嗽和体温等,影像学异常现象消失或减轻作为治疗有效。否则视为治疗无效。以患儿的相关症状、影像学异常和体征异常完全消失为治疗痊愈;以患儿的相关症状、影像学异常和体征异常有明显改善为治疗显效;以患儿的相关症状、影像学异常和体征异常有改善为治疗有效;以患儿的相关症状、影像学异常和体征异常无改善以及有恶化现象为无效。

1.5 观察指标

对参加该实验研究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真菌清除率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供分析。包括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中的心电图变化、血常规、血电解质和肝肾功能变化,并对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进行记录,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腹泻、腹痛、呕吐、恶心、发热、水肿、皮疹、视觉障碍等。

1.6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64 例,总有效率为100%,真菌清除60例,真菌清除率为93.75%;对照组,治疗有效40 例,总有效率为68.75%,真菌清除36 例,真菌清除率为56.25%。由此表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儿童白血病由于化疗这一治疗手段强度的增加,使的患儿的预后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化疗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缺失,在实施化疗之后患儿经常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而且常常会伴随侵袭性真菌感染,其中以肺部侵袭性感染较为常见,会导致患者的危险程度加重,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患儿的死亡率[3-4]。化疗后,血液肿瘤患者很容易出现侵袭性真菌感染,由于没有诊断特异性,x 线表现也缺乏必要的特征性,因此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在当前还没有特异的检测方法和临床表现,给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很多治疗失败都是由于治疗延迟和诊断困难造成的。

伏立康唑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制剂,其可以对抗的真菌包括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镰刀菌属。曲霉菌属以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其作用的机制是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进而导致细胞膜构成以及功能障碍,进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5]。伏立康唑的适应症为镰刀霉菌引起的感染、由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急性侵袭性曲霉菌病、严重真菌感染等等。在该实验中,所有患儿均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具有半月征、晕轮征、空洞、结节、曲菌球等肺部CT 症状,并伴有咳嗽和发热。在运用伏立康唑对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其总有效率较高,极大的减少了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伏立康唑可以有效的抑制真菌的生长,具有非常小的副作用,依从性较好,过敏发生率也较低,对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5 名无效的患儿进行总结,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的进行诊断,造成了治疗延误,确诊之后虽然立即对患儿使用了伏立康唑进行治疗,但由于感染扩散没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能够及早确诊和及早治疗,避免对患儿的病情造成延误,可以进一步放宽预防用药指征,当患儿在应用广谱抗生素3 d 以上,发热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的好转,则可以立即应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进行预防,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表现具有非特异性的特点,给临床确诊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明原因发热患儿、高危患儿在使用广谱抗菌药无效的情况下,应该积极采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本组抽取了128 例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64 例采取伏立康唑治疗,对照组64 例给予氟康唑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64 例,总有效率为100%,真菌清除60 例,真菌清除率为93.75%;对照组,治疗有效40 例,总有效率为68.75%,真菌清除36 例,真菌清除率为56.25%。由此表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给予氟康唑治疗。伏立康唑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以及真菌的清除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用于治疗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疗效较好;因此,值得在临

[1]王淼,杜瑜,尹小文.2011年1月—2013年1月某院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抗真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3,15(42):52-55.

[2]高国荣,任建平,白云.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15例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1):227-229.

[3]陈懿建,张立群,万通,等.伏立康唑治疗48 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6):42-44.

[4]高辉,王建荣,李慧娟,等.伏立康唑治疗粒细胞缺乏患者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6):64-66.

[5]保鹏涛,赵卫国.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40 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8 下半月刊):837-839.

[6]石苇,谢晓恬,蒋莎义,等.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规范诊断与伏立康唑疗效研究[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2(4):153-156.

[7]章德峰.米卡芬净在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2012,21(9):21-23.

[8]闫玉玲,王焱,王明林.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3):666-667.

[9]孙蓓,苏延军.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治疗严重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13(24):253-255.

[10]郭豆豆,赵文理,郭万亮.伏立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急性白血病患儿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7):58-59.

猜你喜欢
伏立康清除率白血病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军事文摘(2024年2期)2024-01-10 01:59:00
成人患者体内伏立康唑代谢的影响因素分析 Δ
中国药房(2023年4期)2023-02-27 11:07:18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38
基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血液透析滤过中前稀释和后稀释的选择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治疗肝移植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比较
山东医药(2015年13期)2016-01-12 00:39:39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