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2015-12-09 05:02胡俊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胡俊杰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胡俊杰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行疗效。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进行腹股沟斜疝治疗的5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止痛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体温升高、切口化脓、尿潴留、术后剧痛及复发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无术后复发情况。

传统术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及腹壁薄弱者。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1]。然而,传统手术对患者创伤性大、术后复发率高,疗效不理想,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且增加了术后恢复时间。无张力疝修补术可起到保护正常组织的作用,减小切口处组织张力,避免因腹压增加引起疝气复发。其分为平片式和疝环填充式两种,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修补方式。本文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的28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均排除相关器质性病变。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1±1.2)岁;左侧、右侧及双侧斜疝分别为10、13、5例。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4.2±1.1)岁;左侧、右侧及双侧斜疝分别为9、1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局部消毒、铺单,内外环做长约6 cm的斜切口,逐层暴露并游离腹外斜肌腱膜及精索,查找并暴露疝囊,疝囊小者可经腹股沟管深环送回腹腔内;疝囊大者直接横断,近端疝囊先回纳内容物,之后在疝囊颈切断、结扎或先进行缝扎后送回腹腔,疝囊的远端部分则全部切开,将内面翻转出包绕精索后缝合。精索复位后,采用连续缝合式关闭包绕精索,重建腹股沟管浅环。然后依次将皮下组织和皮肤进行缝合。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内外环做长约6 cm的斜切口,逐层切开并游离腹外斜肌腱膜,探查并切开提睾肌,查找并暴露疝囊。疝囊小者经内口环直接送入腹腔,然后行高位结扎术;疝囊大者距内环口5 cm处切断疝囊,并在近端关闭疝囊,同时对出血点进行止血。依据疝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网塞,首先对疝环缺损及薄弱处进行填补,然后再将网状补片缝合在腹股沟管的后壁。精索复位后,采用连续缝合式关闭包绕精索后缝合,重建腹股沟管浅环,然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止痛次数及术后康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止痛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后下床时间(h)住院时间(d)止痛次数(次)对照组 28 46±7 18.9±5.3 7.9±2.0 1.1±0.2观察组 28 30±10 10.3±2.4 4.3±1.6 0.6±0.3 t值 6.475 9.916 9.429 9.303 P值 <0.01 <0.01 <0.01 <0.01

2.2 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体温升高、切口化脓、尿潴留、术后剧痛及复发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腹股沟内侧、肌腱下缘及腹股沟韧带之间的区域仅由一层腹外斜肌腱膜和较薄的腹横筋膜,力量极为薄弱[2]。若有腹股沟斜外疝发生,则疝囊易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依次经过腹股沟管、皮下环,最后进入阴囊,形成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是腹膜鞘状突未闭所引起的,后者与腹股沟部先天性缺损、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发育不全有关。斜疝是外科常见的腹外疝,男性发生率较女性高,并且右侧发生率多于左侧[3]。

传统手术治疗由于需将缺损周边的肌肉强行缝接,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疼痛,部分患者术后仍需长期服用止疼药物。此外,恢复时间较长,术后3个月内不能从事劳动强度大的体力活动,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4]。并且,由于缝合处比较薄弱,传统手术患者术后若出现腹压增高,易导致腹股沟斜疝的再次复发。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美国医师Lichtenstein在1986年率先提出来的,经过漫长发展,目前在临床上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无张力疝修补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补片,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及干扰,并且修补后的周围组织不存在相互之间的张力约束,术后不会因腹压的突然增大而导致腹股沟斜疝复发。目前,临床上主要有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两种方式对不同的斜疝种类有不同的临床疗效,例如腹股沟斜疝Ⅰ型患者应首选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Ⅱ型患者可选择任意一种,Ⅲ型和Ⅳ型患者应首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5]。与传统手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有:①手术操作过程简单,大大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②采用人工生物材料加强后壁,不强行缝合,也不增加周围组织张力,可大大减少术后复发率和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用药次数;③术中所用网片可避免因传统术式强行拉合造成的腹部隆起现象,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和相应的神经损伤;④网片具有较高的组织相容性,可有效减少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治疗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明显好于传统手术,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无术后复发情况。

[1] 董兴金.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54-55.

[2] 赵学静,钱峰.老年患者腹股沟斜疝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2):13-14.

[3] 丁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3(29):242-243.

[4] 孙厚权.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204-205.

[5] 周永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19):85-86.

R656.2+1

A

1673-5846(2015)06-0116-02

广东省丰顺县留隍镇中心卫生院,广东梅州 514361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