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模式在医学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2015-12-09 21:34熊晶晶,张泽洪,马洪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团队管理学教学改革

团队模式在医学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熊晶晶,张泽洪,马洪君

(温州医科大学 人文与管理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

摘要:以团队为载体开展教学与管理是对《管理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核方式一体化的改革。首先分析《管理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基于团队的管理学教学设计、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实施效果,最后给出结论。

关键词:管理学;团队;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15-05-04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kg2013236);浙江省自然科学

作者简介:熊晶晶(1978-),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学教学与质量管理研究工作。E-mail:xiongjj2004@163.com

中图分类号:G642

DOI:10.13555/j.cnki.c.m.e.2015.05.035

Application of Team Model in the Reform of Management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ONG Jing-jing, ZHANG Ze-hong, MA Hong-ju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Abstract:To draw team model into the teaching of management course is a kind of integrated reform, which involves teaching ideas, contents, methods, organization forms and examinations. 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management course. Then it introduces the team-based teaching desig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s. Finally, it draws some conclus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am model.

Key Words:management; team; teaching reform

医学美学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整个医学医学教育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医学美学。医学美学由于它的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综合性强,已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在由繁到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抽象到直观或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医学科学发明和进步离不开医学美学的设计、传播、推广。总之,医学美学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医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医学美学作为揭示医学内部规律的手段,将会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域,表现形式也会更加多样化并向更多学科渗透,医学美学必将推进医学科学、医学教育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琳枝,彭庆星.医学美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彭庆星,王光护.我国医学美学学科发展述评(I)[J].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1(2):31-33.

[3]李泽厚.中国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郭文斌.自我实现者理论与心理健康[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82-86.

[5]徐国庆,李昌英.医学生美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6]高晶.美容中医学专业医学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158-159.

[7]朱武江,张云兴.医学生医学美学教育的层次目标探析[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6):38-39.

[8]杨天鹏,亢晓冬,何敏慧.美容医学教育的探索[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4(2):57-58.

(编辑:赵伊昕)

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具有医学背景管理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管理学课程教学则是培养管理人才的重要基础。管理学是有关管理原理的课程,属于各类管理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课程。早在1987年, 我们国家教委就要求把“管理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各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不断发展,90后的大学生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列,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与以往大学生形成显著差别。新形势下如何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提高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管理学教学质量,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和输送足够数量的管理人才,是我省医学院校管理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1]。

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性综合学科。现代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以及授课对象特点的变化,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受到较大冲击与挑战,具体表现为:

课程吸引力不足。部分90后学生对于管理学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认为管理学课程过于抽象以至于空洞,没有什么实在的、可见的价值;有的则认为学习管理学很容易,就像学习历史等文科课程一样,主要依靠期末的背诵与记忆,导致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上。

教学内容不够具体与形象化。一些年轻教师由于没有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管理学理论的体会和解读难以形成个人深刻且丰富的科学总结,再加上授课对象缺乏对商业社会的感性认识,容易使教学内容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

教学方法单一。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如果仅仅采用灌输式的理论讲授与文字类的案例教学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考核方式偏重背诵记忆。如果把管理学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课程考试无疑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控制和监督手段之一。当前高校管理学考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依然偏重于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以掌握重复既定教科书内容的准确程度为评定标准,虽有平时成绩,但比重较小,考查内容简单,许多学生喜欢把所有复习的时间都拖到期末,突击应考。

2 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过程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近些年《管理学》的教学改革受到各大院校的重视,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改革思路和路径。我校将团队模式引入《管理学》课堂,在现有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借鉴最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理论,根据90后学生的性别、学习特长和性格特点,将学生组成5人-7人的学习团队[2]。配合各章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主题,辅以相关的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让学生在微型组织(团队)中深切学习和体验管理的各项职能,接触到各种管理困境,一方面可以促使团队成员之间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让学习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互相挑战,形成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3]。

课题组在2014级管理类大一新生1-6班中实施了《管理学》的教学改革。首先,将6个班级204名新生分成3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含2个班级,人数控制在60-70人之间。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让任课教师在有限的管理幅度下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但又适时保留竞争的余地。其次,让学生随机组成5-7人的团队,每个小组要考虑男生和女生的搭配。随机性分配可以保证公平性,也更符合现实社会中组织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是被动加入一个团队,然后从适应、磨合、冲突到主动融入。分配结果为每个教学班有12支管理学团队。再次,每个教学级配置2名课长,采用先报名、后面试确定的方式。每名课长负责管理6支团队。每支管理学团队选出1名组长,由小组自行决定。最后,设计与教学改革配套的考核方式。每位学生的成绩组成为:个人考核占60%,团队考核占40%,另外,平时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这样的成绩设计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一考定终身”,期末突击复习,考完忘光,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

关于团队考核,在2014级教改班布置了4次任务,难度由浅至深。分别是:①团队建立。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给自己的团队取好个性化的名称、口号,并设计标识与团牌;制定好团队目标,组长职责和组员职责;制定好团队的制度和激励措施。每支团队以PPT的方式展示成果。第一轮团队任务的特点是预热,让每支团队初现雏形。②联系管理学各个章节的主题,布置不同的任务,如:挑选你经常接触(作为其员工或顾客)的一个组织,评估它们的组织文化;分析小米手机所处的外部环境;研究全球环境中苹果公司的管理特点;结合科学管理理论提倡的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寻找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其改进的例子等。第二轮任务的特点是紧贴教材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每个主题采取随机抽签或主动报名的方式,确定2支管理学团队,给予两周的时间完成,然后选择理论课前的15分钟进行演示,最后其他团队点评以及教师总结。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其他团队观摩,取长补短。③让学生讨论所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和哪些缺点,并撰写一份增进团队凝聚力的策划书。第三轮任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反思前两次团队表现,促进组长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的沟通。④给予3周时间调查、寻找校园/医院/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团队考核的终极任务,难度最大,也是系统考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与应用了《管理学》各章所讲授的知识,是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试金石。学生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圆满完成终极任务的各项要求。

3 实施效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团队管理模式在《管理学》课程的应用效果,课题组对于教改班的204名学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最终192名学生完成了调查。第一部分了解学生对于教学设计的反馈:①关于团队任务的数量。31.8%的学生表示最好为3次,38%的学生表示最好为4次,可见一个学期的课程布置3-4次团队任务是适宜的。②关于每次任务平均完成的时间。49.5%的学生选择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41.1%的学生认为2周的时间刚刚好。③关于团队任务的类型。44.3%的学生最喜欢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27.1%的学生喜欢用情景剧来表现的管理问题,而文字型的案例分析题只有8.3%的学生选择。④关于团队课堂的环节。61.5%的学生最喜欢团队展示,其次是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占25.5%),再次是教师讲解(占13%)。这表明学生喜欢自己精心完成的团队作品有机会展示,同时反映教学相长,学生对于其他同学给予建议的认可度不亚于教师最后的点评。

第二部分重点搜集学生对于所在团队的想法:⑤关于所在团队内部交流的顺畅性。59.4%的学生反映很顺畅,可以及时得到组长指示,也可以及时反馈自己想法,4.2%的学生表示不顺畅,有时候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有想法也不知道找谁去说。⑥关于参与团队合作时的感受。85.9%的学生表示团队合作交流过程很有意思,学到不少东西。⑦关于完成团队任务遇到的最大困难。43.2%的学生认为是任务方面,有时难度较大,33.9%的学生认为是组员方面,个别组员参与热情不高,对布置的任务完成不到位。这恰恰反映学生已经体会到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理解任务,调动组员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是每次团队任务获得好成绩的关键。

第三部分调查团队课堂带给学生的感受:⑧关于管理学团队课堂实施效果。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占29.2%,比较满意占59.4%,一般占10.9%,比较不满意占0.5%,总体满意程度高。⑨关于通过团队课堂学生得到锻炼与提升的能力。问卷设置了多选题,结果显示教改班学生认为以团队为载体,与其他兴趣、性格互补的同学一起完成复杂的团队任务,并撰写报告,制作PPT/视频,进行课堂展示能使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包括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任务执行力,PPT、视频等多媒体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新创意能力等。其中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最快,而创新创意能力与PPT、视频等多媒体制作能力是他们未来最需要继续提升的能力。

4 体会与思考

以团队为载体开展教学与管理是对《管理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核方式一体化的改革,更加符合《管理学》课程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本轮教改实施的效果来看,团队模式能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规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型”、“应试型”的枯燥学习为“主动型”和“研究型”的学习,同时能够锻炼其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未来管理人才所急需的各种能力。另外,试点发现教师-课长-组长-组员的三级结构可以有效减轻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可以建立课长微信群,负责培训和指导各位课长,再授权课长,由他们召集组长定期交流,反馈学生日常学习中的疑惑。

参考文献:

[1]熊晶晶,叶夏,林佂.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医学高校《管理学》考试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6):78-80.

[2]郑霞霞,胡兆华,方仙桃,等.TBL教学中学生角色转变的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125-126.

[3]辛敏,郭艳红,黄文君.生理学TBL教学提高学生能力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0):912-914.

(编辑:杨俊武)

《西北医学教育》杂志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10年陕西省特色科技期刊

猜你喜欢
团队管理学教学改革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管理学的新挑战:硅谷的“扁平化”学得来吗?
浅谈管理学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