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道++王曙光
摘要:“校园英语报”是一门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应用已经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并结合基本的选题策划、编校和图文处理技能、报刊版式设计,自行编排出版校园英语报刊。本文对该课程的创新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描述和总结。
关键词:实践课程;“校园英语报”;创新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22-02
一、课程简介
“校园英语报”是一门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必修课,本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本课程还为英语专业学生创造了一个锻炼自己和检验已学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运用进而内化所学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培养语言编辑和校阅能力。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播报校园内的最新时事,可以书写自己的心情故事,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轶闻趣事和幽默短篇。“校园英语报”这门课程对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在语言知识方面,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用词恰当、语句通顺、逻辑清晰的文章;在编排能力方面,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报刊采编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能,能够应用编辑校对符号对文章进行编辑加工,掌握基本的板式设计能力、图片加工处理能力和文字编排能力;在思想政治方面,本课程要求学生要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校园英语报”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课程是在第6学期开设的。在此课程开设之前,英语专业学生已经修习了阅读、口语、听力和写作课程。在这些已开设的课程中,写作课与本课程密切相关。
二、创新教学安排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任课老师安排了6次共计12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其中具体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如下。
第01次上课为教学导论课,主要介绍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为学生讲解“校园英语报”的性质、教学实践要求和考核方式。《校园英语报》共发行6期,完全由学生负责撰稿、编辑、校对和发行。这门课程的学生分成3组,每组学生负责编排2期《校园英语报》。第1组负责第1期和第4期,第2组负责第2期和第5期,第3组负责第3期和第6期。每组由12~13个人组成,其中主编1名,校对2~3名,其余则为撰稿人兼编辑,组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在该组内的职责。《校园英语报》采取主编负责制,即主编负责确定选题策划和板式,统筹整份报纸版面。同时,主编需要协助任课老师印刷和发行其所负责的报刊。校对人员主要负责图文的编排和校对,同时辅助主编工作。撰稿人兼任编辑,就主编所选定的题目进行撰稿并编辑,最后把编辑整理好的图文稿件交由校对人员和主编。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始终作为指导者和解惑者,为学生提供报刊采编和校阅等原则上的指导,解决学生知识性的难题,但任课老师并不参与具体的报刊编校工作。
第02次上课为新闻写作课,主要讲述新闻写作要领和简明英语规则。本次课程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简明英语就是“以读者感到清楚的方式组织信息的技巧”,是读者“只需读一遍即可以理解并据此采取行动的语言”。简明英语“不仅强调语言,也强调外观设计和排版”[1]。简明英语要求避免写一些中式英语和烦琐复杂的句式。本次上课使用的主要教学参考书为:李长栓的《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关于“简明英语和简明英语运动”的一章;William Strunk于1918年出版的写作教程The Element of Style;[2]史振洪和李展共同编写的《新闻采编与制作综合实训》的部分内容。[3]在本次课堂,任课老师提醒第1组学生编排提交第1期《校园英语报》。
第03次上课为编辑校对课程,主要讲解编辑知识、编辑原则、校对知识和校对常用符号。编辑校对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进行《校园英语报》学习实践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这是因为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将来会从事文字编辑或者出版发行等领域的工作。现实情况是编校知识和技能在英语专业的常规课程设置中却常常被忽视。如果在大学期间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作岗位上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尽快地融入工作角色,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本次课堂使用的参考书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附录4”,[4]主要讲述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和文章行文格式;《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校对符号”一章,主要讲解校对符号的类型和使用方法。本次课堂还就第1组提交的第1期《校园英语报》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在本次课堂,任课老师提醒第02组学生编排提交第02期《校园英语报》。
第04次上课为编辑排版课程,主要讲述微软word的编辑功能以及简单介绍了主流排版软件。本次上课的重点是介绍微软word的编辑排版功能和使用。针对有些学生对微软2007版的word使用仍然不熟悉的情况,任课老师仔细讲解的内容包括:微软办公软件常用的快捷键、“插入”菜单栏下面的页眉和页脚、“插入”菜单栏下的文本编辑、“页面布局”菜单栏下面各个条目。同时,任课教师还简单地介绍了方正飞腾排版软件和Adobe旗下的排版设计相关软件。本次课堂还就第2组提交的第2期《校园英语报》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在本次课堂,任课老师提醒第03组学生编排提交第03期《校园英语报》。
第05次上课为报刊点评和建议。截止本次课堂,3个小组都已经分别做出了一期报刊。本次课堂针对这3期《校园英语报》进行集中点评。任课教师点评的角度如下:报刊的版式设计、文章选题、语言风格、语言用词和句式、篇章结构、标点符号和写作格式等。通过课堂集中点评,大家认为在文章选题方面《校园英语报》应该突出“校园”二字,对读者群有个准确的定位;其次,选题应该关注目标读者身边所发生的事件、感兴趣的话题和校园里的事务。在行文格式方面,应该严格按照英语写作的标准格式进行书写,标题中实词首字母的大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不规范的中文姓名拼写容易令读者误读和误解,空格在标点符号前后的使用也是需要小心谨慎的地方。在本次课堂,任课老师提醒3组同学按时依次提交其余各期《校园英语报》。endprint
第06次上课为课程总结。首先,任课老师展示6期《校园英语报》,肯定了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进步。从第1期《校园英语报》到第6期《校园英语报》,学生在报刊的版设设计、文章编排、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上都呈现出逐渐进步的趋势。该报刊在学院内部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性传阅。传阅过程中该报刊受到学院师生的普遍好评,然后任课教师将这些评价反馈给学生。其次,学生自由发言,对本学期的实践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总结。最后,任课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对该实践课程进行总结。教师欠缺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分配给该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任课教师在课堂内容上要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难免存在不足和不当的地方。
三、教学反思
“校园英语报”这门课程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回顾这一个学期,任课教师有如下反思。
首先,如果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提供必要的条件,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出色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呈现出非常优秀的实践成果。
其次,“校园英语报”是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应该突出实践、弱化教学,而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所以学生在课程中应该享有极大的实践自由。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以无直接利益关涉的旁观者身份参与该教学活动中,仅为学生提供编校原则的指导和知识的解惑。
第三,“校园英语报”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校园英语报”是由十多个学生组成的编排小组共同制作而成。一份报刊的出版并非个人劳动的成果,而是集体合作、共同创造的结晶。这门课程要求并鼓励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该报刊纸质版应该在全校公开发行,并在期数和发行上达到一定的量。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实践必修课,面对的学生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学习过英语专业的基础知识,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大学三年级正是利用和提高这些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时刻,而开展《校园英语报》的实践学习恰恰给他们提供了这个机会。把《校园英语报》推广到整个学校,并公开发行。这种做法会给参与报刊编排的英语专业学生带来荣誉感和成就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再接再厉,做出更好的报刊。
第五,《校园英语报》应该综合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增加移动终端的呈现形式,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校园英语报》作为以“校园”为特色的报刊,应该跟得上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潜在读者群所熟悉的信息获取渠道,直接送达他们的移动终端平台上。这些新型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是校园英语报网页、微信、微博或者人人小站等。
最后,扩大稿源。鼓励其他院系的同学向《校园英语报》积极投稿,使非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在供稿方面形成竞争。如此,英语专业学生就会产生危机感,从而促进英语专业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步。对于那些投稿的非英语专业同学可以在大学英语成绩或者评奖、评优方面进行嘉奖和加分,让他们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如此,也可以提升那些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出版翻译公司,2004:162-163.
[2]Strunk,W.The Element of Style[M].New York:Longman,1999.
[3]史振洪,李展.新闻采编与制作综合实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078-2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