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娜娜++姜冰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国家和社会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本文在对现有“体系”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从而为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供具体的指导。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0-0029-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双选”条件下的自主择业制度,就业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这就需要针对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问题,建立科学的指导服务体系,用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广义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应该在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尽可能拓宽指导途径和丰富服务方式。基于以上考虑,国家和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就业采取了很多措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对于高校而言,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是必要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教学、科研一样,是贯穿高等教育的基本环节。”[1]国家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必修课程范围,重点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从而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就业指导教师由熟悉就业情况、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担任,能够准确掌握就业形势,及时捕捉就业信息。高校鼓励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教师进行就业职称评定并参加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的相关培训,重点培养具有此项专长的师资人才;通过组建就业指导教研室,开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在内的指导课程,并有一定的学时要求,保证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断创新教育方式,采取视频、讲座、实习、实践、实景模拟、辩论讲演等多种有效形式,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就业指导网络建设
当前,网络是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渠道。“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一个共享的供需信息平台越来越显得必要。”[2]校园网、地方就业网站、人才网、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等各类网站,均能及时发布最新的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方面的指导。通过网上求职的方式,能够跨越空间与距离的限制,获取较多的就业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跨地域及全国范围内的网上招聘会信息量更大,信息检索更为便捷,求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搜索相关的行业与单位,及时掌握职位特点、工作地点与薪资等信息。网上招聘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双选平台,为求职与用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就业“双选会”组织与安排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和高校组织的网络招聘会、专场招聘会、供求洽谈会等各种就业服务活动,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双选”与就业服务平台。据了解,70%的大学生选择在“双选会”上签订工作。因此,国家大力支持地方在主要城市举办人才招聘会,省会城市在会展中心与人才交流中心等专门场馆组织综合性求职洽谈会;在社会层面上,尽力保证在北京、上海等一类城市,每周均有各种类型的就业招聘会;各大高校将针对应届毕业生,每年举办两次以上的专场招聘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平台;新闻媒体一直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新闻热点,给予了持续关注和报道。上述各类招聘会现场,主办方会尽量保证场地的宽敞明亮,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和推销自己的平台;国家推行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参加招聘会予以免费。“双选会”的组织和开展,为大学生求职与就业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四、社会实践
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习相关的工作知识和经验,作为正式进入社会工作的提前准备,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会做事并不是为了适应某一特定的工作,而应是适应职业的流动、职业的发展和自主创业,使学习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3]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厂矿基地和生产一线,了解社会,锻炼能力,达到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育人目标。
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国家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活动,确保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均有参加实习实践活动的经历;大力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大力拓展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作为高素质人才的最终消费者,用人单位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主动地提供就业实习机会,为毕业生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创造条件。”[4]人们在学校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应用与检验,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只有面对并解决具体的问题,才能促使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提出疑问,对所学知识重新进行思考乃至创新,从而完善其书本知识,扩大知识面。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各自工作岗位上,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目前的就业指导体系还有以下方面有待于加强与完善:
一、就业指导体系亟待宣传
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对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指导体系存在不熟悉、不了解、不认同,甚至是不信任的不正常现象,这就需要高校与社会对该体系进行客观宣传,解决求助无门或者有门不入的窘境。同时,也要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方式,促使就业指导体系更为完整和完善,真正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良师益友。
二、规范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
目前,为体现公平与公开的原则,国家在录用公务员时有公开招考、公示录取等环节,研究生到高校就业也开始采取公开考核的方式进行。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岗位透明与用人公正的基本原则,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对于可以采取异地用人制度,即应届大学生实现异地就业的问题,可有效弱化人为因素的干扰。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进行选人与用人,可以让毕业生学有所用,贡献自己的力量,凸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endprint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机制
目前,自主创业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自主创业可以有效带动就业,大学生在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
如何使大学生勇于创业,在创业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关键在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政府政策支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新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应着力营造舆论氛围,倡导新型就业观。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理念,营造鼓励青年创业、支持青年创业、帮助青年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鼓励更多青年更新观念,大胆尝试,争做创业先锋。纠正自主创业是择业不成之后的无奈之选和没有能力就业的下下之策,而为有能力人的上上之选。
四、创新岗位设置
政府与社会应打破传统观念,创新岗位的设置方式,以增加岗位用人数量,有效缓解大学生现存的就业压力。比如:艺术类,可在初高中增加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的名额,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医学类,鼓励具有资格证书和一定资质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成立诊所,对于我国医疗改革引入市场经济,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有益;对于司法类,鼓励支持具有律师资格证书的年轻大学生开设法律咨询,国家进行资金扶持,对于完善我国法律体系,解决打官司贵,妨害司法公正,以及加强我国监督机构建设,提高抗腐防变能力,具有进步的意义。
国家和高校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采取了多种方式方法,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高校把大学生顺利就业视为育人的重要环节,将大学生能就业、就好业,视为工作的重点,能够体现出社会责任的担当。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观念有显著改善,不再等、靠、要,而是主动地投入就业市场和“双选”市场。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安排好四年大学生涯,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就业技能,就业率有所好转。但从长远看来,要促进大学生就业,就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真正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就业技能,扩大就业视野与就业门路;就要注重开辟更多的新兴就业岗位,而不是冗余岗位;就要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优化岗位设置;就要与我国“十二·五计划”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与惠民政策相协调。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要保证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动力经久不衰,关键要形成新型的人才培育观并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不仅需要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社会要形成有效合力,对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对大学生就业观念进行诱导,这样才能让大学毕业生勇于竞争、勇于参与,从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答案:
[1]郭玉珍,舒晓梅.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创新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42.
[2]胡云虎,朱其永,郭春凤.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创新[J].黑河学刊,2008,(5):143.
[3]钱舟扬.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0):69.
[4]卢仁山,沈国华.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对我们的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