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秀 杨勇
摘要:作为一所具有行业特色的地方理工科院校,长春理工大学紧紧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以内涵建设为指导,以实践育人为主题,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为手段,进行多方的探索和实践,达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实践育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0-010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贯彻落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教育部、宣传部、财政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统筹和推进实践育人的各项工作,努力指导和加强高校的人才培养,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一所具有行业特色的地方理工科院校,长春理工大学紧紧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以内涵建设为指导,以实践育人为主题,进行多方的探索和实践,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廓清内涵,明晰实践育人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学校应当“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从培养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出发,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性指标与最终评价标准。实践育人,首要目的是人才培养,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目标,其本质是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自由探索能力;三是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是其他两种能力的基础。它包括三大要素: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其他能力培养的基础,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石,其他能力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人才培养最基础最根本的就是要奠定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
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践环节将专业知识具体化、现实化,从而在专业知识的理论运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的相互统一,专业知识指导实践,实践的经验又反作用于专业知识,提炼和丰富专业知识。
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当今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人才的基础素质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应用实践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说培养出了真正的创新人才,实践育人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地实现。
实践育人是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和内在要求,学校多举措多渠道多方式多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力狠抓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转变传统的“轻实践、重理论”、“轻育人、重学科”的观念,从根本上确立了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和主要目标的办学思路,牢固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同时,学校以“厚基础、宽领域、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形成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多方培育,努力打造实践育人新格局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都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挑战。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一定要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注重个性和共性的相互统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实践育人”,多方培育,努力打造高等教育实践育人的新格局。学校在全面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的目标下,积极开展实践育人的改革和创新工作,努力探索实践育人的培育模式和培养理念,在确定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实践育人的合力。
1.确立实践育人的总体思路。针对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视程度不够、各环节之间缺乏体系性以及个性与特色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完善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实践安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改革,从而从根本上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教学内容上,突出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更是深化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必要步骤,也是学生掌握、应用、提升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学校在各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基础上,从学校的特色和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新版培养方案中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权重,加快实验内容的改革,按学科、专业大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其次,按照教育部对本科实践教学的要求,根据学科门类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比重,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及过程管理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突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的质量和效果。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一是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二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等各种实践性活动。教学体系上,科学合理安排实践环节。在注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调性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军事训练、创新性实验、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验实习、科研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一是与理论学习形成良好互动,实践环节要成为理论学习环节的助推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科学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实践环节之间的内部之间的协调性,科学合理地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环节,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层次性和衔接性、基础性与专业性实践安排的先后性以及与理论之间的融合度等特点,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网。
2.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完善实践教学平台。(1)积极改善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搭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不断更新和改善全校所有本科专业的实验室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夯实实践基地建设。2008年以来与108个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就学生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作,超过37000余名学生进行了实践。目前学校有各级各类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等多个教学科研中心对学生开放。搭建了“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校实践教学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2)构建实践教学的多维体系。一是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学校除了加强实验室开放,加大科研训练、实践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之外,还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创业教育)、各类竞赛等措施,充分发掘实践教学的各种途径和资源。二是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一是师资保障。学校积极培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每年除了派出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育之外,还利用各种途径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如依托实践教育中心,让教师进入企业生产一线熟悉生产各环节工艺、流程等,使教师得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增强了工程意识,积累了工程经验;学校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并为教师进行讲座,增强教师的工程意识。二是经费保障。学校多方筹措资金,通过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吉林省省属重点高校建设项目、省级高等教育专项资金项目等项目获得的专项经费和年度实验教学专项经费、创新性实验计划(创业训练计划)专项经费、大学生创新竞赛专项经费等,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3)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新途径。2011年,学校获批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校工科专业进行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将行业企业作为教学主体之一,参与人才培养。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相关要求,根据专业的相关行业标准进行人才培养,大力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探索构建有利于增强学生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并积极寻求多种培养方式,力争达到实践育人模式的多样化,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按模块化课程体系需求确定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构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科研及创新实验多层次和课内实验、自主实验、特色实验多模块的实验教学。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工程能力。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际联合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加强实验室建设、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此外,还结合学生各种协会或分会,组织学生开展学术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了若干协会,协会依托学院自身软硬件设备优势,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和实践创新活动,让其成为在校学生课余时间的活动平台、动手能力平台、科学兴趣培养平台和综合能力训练平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
[2]吴亚玲.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