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升王思明
(1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江苏 南京 210095; 2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明清以来南瓜传入中国的经济影响
李昕升1,2王思明2
(1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江苏 南京 210095; 2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南瓜被用来售卖,参加商品交换,取得经济效益,随着南瓜本土化的加深,南瓜的商品化程度也逐渐提高。主要表现在直接贸易南瓜对经济的影响、南瓜子对经济的拉动、南瓜众多深加工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南瓜与养殖业发展。
南瓜;传入中国;经济;影响
南瓜原产于美洲,嘉靖年间分别从东南海路和西南边疆传入中国[1],南瓜常见别名有倭瓜、番瓜、金瓜、饭瓜等。南瓜是我国重要的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在我国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南瓜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在我国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多有种植,单产很高,产量颇丰。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瓜菜,还可作为饲料和中药材。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南瓜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但对南瓜史的研究很少,涉及南瓜的影响研究更是一片空白,经济影响是南瓜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南瓜在传入中国不久即对经济产生了影响,种植南瓜的记载在明代中叶以来比比皆是,任何一种作物的种植必定首先是满足自给自足的饮食需求,在满足自我需要后,出现的剩余产品很自然的拿来交易。
销售南瓜的最早记载见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成书的《露书》:“长者买瓜,卖瓜者曰一两,长者曰安得十倍其直?卖瓜者曰税钱重,十里一税,宁能不如是!及蒙正来卖瓜者语如前,蒙正曰吾穷人买不起,指旁南瓜曰买黄的罢,卖者怒曰黄的亦要钱,时上觉其规已,落其两齿,落齿者火者,姓火。”[2]在万历年间,南瓜就已经作为商品出售,姚旅虽是福建人,但长期周游中国,见多识广,非常留心异地风土人情,所见之事都有记述。
明清之交的文人吴骐的《顑颔集》中有最早歌颂南瓜的诗篇《题画南瓜》:“连年螟螣苦无收,所喜瓜壶略有秋,记得卞梁围正急,百金高价竞相酬。”[3]明末清初由于天灾、战乱粮食无收,但南瓜生长力超强,依然获得了产量,清军围困开封时,对城内兵民来说是雪上加霜,南瓜成为了唯一可食用品,价值百金。这种情况只有在凶年才会出现,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各地天灾人祸并不罕见,无粮食可食时,南瓜身价倍增,“百金高价竞相酬”的情况,也不会是少数,囤货之人必然获得丰厚利润。
乾隆《太康县志》载:“可切条晒干,煮食味与瓠条相似,远近负贩土人因以为利”[4],民国《三河县新志》载:“窝瓜,又名南瓜……为夏秋日用菜品,子可炒食,凡有园者均于篱边墙下种之,少者自用,业圃者售于村镇”[5],如果南瓜种植形成了规模,能产生规模效益,于是出现了大规模种植南瓜的“业圃者”,所以“有鬻于市者”[6],“滇中所产甚大,与冬瓜相似,市上切片出售”[7]。南瓜几乎无人不种,只是种植规模有所差别,种的少则主要是自家食用,节约了粮米,种的多就可“售于村镇”,牟取利润。从乾隆时期开始,南瓜成为苏南太仓州的大宗交易商品,“番瓜,亦出塘岸,苏人大舸来贩之”[8],一直到民国仍是如此,“南瓜,俗名番瓜,邑种最繁,苏人大艑贩载而去”[9],可见南瓜在当地两百年来一直是大宗出口商品,上海亦是如此记载。
从另一个层面上,民国《太康县志》载:“种而能代谷者曰南瓜”[10],可见南瓜因能“代谷”但价格又低于五谷,因此能够使种植南瓜的农民减少五谷的消耗,获得比较高的利润。南瓜是“每斤以数十文计,的是平民化食品”[11],就是说食用南瓜可以少食甚至不食五谷,在荒年是不得不如此,在丰年可以节省粮米。节省出粮食,用来商品交换,等于依靠南瓜间接增加了一笔收入,米贵之时尤其如此。“乡间的风气,以能俭省粮米为第一要义,但除粮米外又无可食之物,南瓜面质极多,糖质也不少,可以代米面而饱人,到冬季熬此,再加些面疙瘩,稠稠的吃两碗,又饱又暖,实为寒家救济之品,可以不吃干食,因无重要工作,即此便算很够营养。”[12]
南瓜虽然与其他蔬菜相比并不昂贵,但因产量很高,收益比较可观。1949年之前关于南瓜的统计资料较少,但一些零星资料仍可窥见一斑。
表1 民国六年(1917)奉天瓜类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
从民国奉天省的情况来看,南瓜栽培面积虽远不及黄瓜,但远超菜瓜、冬瓜,而且南瓜单产很高,亩产408斤,领先其他瓜类及大部分蔬菜,所以综合效益较高。很多家庭是随处种植南瓜,房上篱下、过道田间,这些面积和产量无法统计,其他瓜类则没有这种优势。总之,南瓜种植面积与产量应该比统计数据更多。
表2 民国三十年(1941)吉安县瓜类产销概况一览表
从民国江西吉安县的情况来看,南瓜在瓜类中处于优势地位,不但单产较高,总产量、栽培面积均领先于其他瓜类,在蔬菜中也是名列前茅。南瓜虽然单价并不高,易于获得(这也是南瓜救荒的优势之一),但胜在高产,能够获得规模效益,因此南瓜的栽培面积并不低。
南瓜从清代以降就一直是瓜类产量中的大宗,农村家家户户都喜欢在田间隙地、屋前屋后种上一些,自食或自销。笔者虽是1980年代生人,笔者小时候奶奶家依然依靠出售南瓜补贴家用。
表3 台湾南瓜产销统计(1936-1945)
通过表3可以直观的看出台湾南瓜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且日益增加,收益增加的原因在于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单价的逐年增加。通过与《台湾农业年报》中记载的其他瓜类对比可以发现,南瓜的栽培面积完全领先于其他瓜菜,南瓜的栽培面积从1936年的904公顷到1945年的1298公顷,冬瓜的栽培面积从1936年的701公顷到1945年的518公顷,西瓜则是从1895公顷到592公顷,葫瓜从777公顷到663公顷。众多瓜类唯有南瓜栽培面积不断增加,支撑了南瓜规模效益的增加,农民无利可图的话不可能盲目扩大生产,其他瓜类栽培面积萎缩也成为了佐证。再看南瓜的单价,从1936年百公斤2.63元到1945年的百公斤23.01元,单价增加了8.7倍;冬瓜从2.28元到16.43元,单价增加了7.2倍;西瓜从3.42到20.44,增加了5.9倍;葫瓜从4.51到28.89,增加了6.4倍。当然价格的增加肯定有物价上涨的原因,不过在同一时段,南瓜是单价上涨最快的,栽培面积越扩大,相对获利也就越多。
表4 台湾南瓜产销统计(1945年)
(续)
表4是民国三十四年(1945)台湾主要地区的南瓜产销情况。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四大县,南瓜栽培面积就超过了1000公顷,几乎占到了总栽培面积的80%,又以台北和台南最多,都在300公顷以上,呈南北相望之势,其实南瓜清初最早从台湾东南部引种以来,经过清代一两百年的发展,已经在台湾遍种,但栽培主要集中在台湾西部平原。南瓜在台北县的单位面积产量为每公顷14265公斤,为台湾最高,因此台北县是名符其实的台湾南瓜第一生产大县。台中县单产仅次于台北县,也在每公顷10000公斤以上。台南县南瓜单产并不高,或许是南瓜质量略差于台北县等地,所以百公斤平均单价也仅为22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南瓜主要生产大县的南瓜定价水平基本也决定了全省南瓜价格。高雄县单价最低仅为14.5元每百斤,但因栽培面积(89.73公顷)和一公顷平均收获量(8080公斤)都不高,所以对整体南瓜销售情况产生不了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南瓜对经济的影响可见拙作《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的生产与发展》[13]。
“南瓜这东西,都市中人,或许是不怎么熟悉的……但我们一提到南瓜子,大致是任谁都知道的吧。这南瓜子便是南瓜中的子实,正如西瓜中的西瓜子一样。”[14]民国时期南瓜对于部分都市中人不太熟悉,但南瓜子却是家喻户晓。南瓜子,直到今天,依然是南瓜产业的重要一环,也是南瓜获利的主要渠道和对经济拉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南瓜子,又称白瓜子,是较为普遍的“瓜子”食品之一。全国各地方志屡有记载。以开发较晚的东三省为例,民国《开原县志》载:“种子可炒食曰白瓜子”[15],民国《珠河县志》载:“其子可炒食”[16],民国《黑山县志》载:“子亦为食品”[17];尤其是民国《桦甸县志》载:“其子甚繁,可炒食,田家多种之,隙地距县山远之田冀获瓜子种者甚多,每岁产量约在二三万之斤之谱”[18],这条记载不单能说明南瓜在吉林种者甚多,而且说明南瓜子是重要的农副产品,否则不可能“冀获瓜子”,产量如此之高,除了销售外难以想象有其他用途。同为美洲作物的向日葵在我国大范围栽培利用应该是20世纪之后的事情了,我国关于向日葵的大范围种植记载是民国《呼兰县志》:“葵花,子可食,有论亩种之者”[19],在20世纪之前在全国各地应该只是零星种植[20]。而炒南瓜子作一种干果零食佳品,应该在葵花子之前便比较流行了。
南瓜子“可充果品”[21],“其子如冬瓜子而厚较大”[22],非常适合作为“瓜子”食用,是南瓜创收的一个重要渠道。除了上述东三省的记载之外,“北方饷客尚倭瓜子”[23],无论南方北方南瓜子都是流行零食,“南瓜,境种最饶,子可炒食”[24],“为农家佐餐要品,子供茶果”[25],“子亦为食物”[26]等。南瓜子应该从清中期开始流行,在全国任何地方都比葵花子流行的更早,至迟在道光年间“南瓜子、西瓜子同售于市”[27],方志中对南瓜子的最早记载是咸丰(贵州)《兴义府志》:“郡产南瓜最多,尤多绝大者,郡人以瓜充蔬,收其子炒食,以代西瓜子”[28],以及同治(浙江)《湖州府志》同样较早:“子亦可炒作果”[29]。南瓜子是零食中的上品,“南瓜……子炒食尤香美,款宾上品也,茶房酒舍食者甚多,而宾筵则必以陕西之瓜子为贵,忽近图远良可慨矣。”[30],陕西瓜子“为贵”,可见南瓜子的流行程度,四川本身多产南瓜与南瓜子,陕西产的南瓜子却成了四川的款宾上品,说明已经诞生了名优产品,所以才“忽近图远良”。“子,市人腹买炒干作食物,终年市于茶坊酒肆,人竞买食之”[31],川西北高原的金川还成了南瓜子的著名产区,“子白色佐茗酒,产金川者贵”[32]。流行程度均可见一斑,几乎与当时最为流行西瓜子相比肩。
民国时期还专门有专栏报道不同品牌南瓜子的价格行情。“南瓜子价俏。湘莲见新,尚有二月,近存底颇丰,惟产地存底薄弱,故价格尚能维持现状,今日价格如左:
名称日新本牌衡州莲湘潭正牌湘潭副牌价格53元42元50元48元名称本湖莲九溪莲常德莲饶州莲价格46元44元40元48元
成昌开出南瓜子数十包,肉实饱满,价开十四元五角,少红枣开六元六角,成交百数十包。”[33]
“南瓜子市价回跌,烟台子18.50元至18元,威海子17.50元至17元,寿莊子17元至16.50元,太谷子16.50元至16元,六合子16元至15.50元,获鹿子15.50元至50元,河南子13.50元至13元。”[34]
籽用南瓜是以种子作为主要食用器官或加工对象的南瓜。近三十年来,籽用南瓜在我国栽培甚多,形成了“育种、繁殖、加工、推广、销售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籽用南瓜约占世界市场的70%,2009-2010年生产面积为33-40万公顷,生产南瓜子40-50万吨,出口15-20万吨;其中东北产区又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0%,占全国生产面积的34%,年产南瓜子20-24万吨,产值为28.7-34.4亿元,主要销往台湾,其他还有日、韩、美、加、俄及中东、东南亚等5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8-12万吨。[35]以黑龙江2007年前9个月为例,黑龙江地产南瓜子共出口13000吨,货值1919万美元。[36]2010年的黑龙江林口县,籽用南瓜种植面积位居种植业第3位,经济作物第1位,总产达到1500万千克,实现产值2.1亿元。[37]
民国《南皮县志》载:“嫩者可煮食可作羹作馅,老者蒸食煮食可用以代饭,种子炒熟食之为嗜食品,嫩花油煎和糖食之亦佳。”[38]南瓜功用颇多,如果利用得当,通过深加工,就会产生较高的产品附加值,成为经济增长点。
乾隆年间王鸣盛《西庄始存稿》记载了这样的史实:“乡人用豆作乳弃其渣,太淑人取为糜粥,或杂以南瓜作饼,噉之,其攻苦食淡至此,以故,凶岁反得稍赢余,而田芜价贱,乃以其间买得数十亩,及岁丰虽有赎去者,其未赎者遂享其利。”[39]乡人依靠“南瓜饼”为食,省下了不少钱粮,然后购地从而盈利,南瓜间接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南瓜饼就是南瓜深加工的最初产物。
宣统元年(1909年)成书的《成都通览》中有“七十二行现相图”,描述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七十二行业,其中就有“南瓜担子”[40],是小贩用扁担挑着两筐南瓜沿街贩卖。“成都之席桌菜品”的蔬品类中有“瓤小南瓜”、“鸡丝南瓜尖”[40];“成都之食品类及菜谱”各样包子中有“窝瓜包子”,各样饺子中有“南瓜饺子”[40];“成都之茶食名目及价值”中淡香斋之点心价目有“红皮金瓜八头一百二十八”[40];“成都之杂货铺售品”有“白瓜子”[40]。仅仅是成都一地,南瓜作为商品就有如此之多的利用方式,深加工南瓜利润高低可见一斑。
南瓜糖分含量较高,南瓜制糖的文献记载不少。“此瓜初结如拳如碗时清松适口,圃人摘卖于市得值较多,群呼小瓜或呼嫩瓜。崽志皮坚肉黄时味尤甘,圃人多剖而卖之,群呼老瓜,世之研讨植物者皆谓老瓜能制糖,信乎其能制糖也。”[41]除了说明获利较多外,也可见南瓜是制糖的重要原料,“每斤三四钱,或云可煎糖、可制火药,泰西人尝为之”[42],“小瓜作菜,老瓜切块煮作饯,为糖食大宗”[43]等。
1850年代或更早,就有深加工南瓜“可酿酒”[44]的说法,“瓜有金瓜(即南瓜)。大金瓜特异种空地,八九月始熟,大如罂坛重数十觔,皮肉俱黄,煮食甜甚,或切片晒蒸数次放酒壅中,酒作金色味如饴”[45],“宜蔬宜餹片宜饲豕,嫩薹宜豆汁,子宜佐茗酒”[46],南瓜酒作为一种嗜好饮料,因其保健功能和与众不同(与传统酒类相比),能够取得较高的利润。在晚清台湾,南瓜还可作为肥皂的原料,“近时之洋肥皂,其黄色者,即此瓜所制也”[47]。在民国浙江,南瓜又可制作酱豉,“嫩时色绿老则朱红,俗人晒干以制酱豉”[48],均能增加收入。上述深加工产品在清代民国时期尚属罕见,到了当代真正的形成了巨大产业链。
1949年之后对南瓜深加工有了更为深刻认识。“南瓜用途很广,除能代替粮食外,还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也是制糖、酿酒、榨油等轻工业的重要原料。”[49]随着对南瓜认识的加深,南瓜深加工产品已经不限于清代民国时期史料中记载的寥寥几种。在今天,据统计,南瓜饮料就包括了南瓜全肉饮料、南瓜豆奶饮料等25种;南瓜发酵食品包括了南瓜酱油、南瓜果醋等14种;又有南瓜面包、南瓜月饼等10种属于南瓜糕点、糖果;南瓜粉还有南瓜全粉、南瓜速溶粉等6种;其他南瓜食品亦有南瓜果酱、南瓜脯等31种。[50]综上所述,共有86种南瓜加工产品,这还只是2004年仅仅一本书的统计,十年后的今天,南瓜产业发展迅速,加工技术日新月异,估计会将近100种了,南瓜深加工制品必然或多或少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是技术进步的动力。
近些年,南瓜菜大量兴起,一改上世纪凤毛麟角的局面,有人归功于南瓜饼的功劳,使人们重新发现南瓜。南瓜食法很多,上世纪初的《成都通览》便记载了一些南瓜菜的雏形,南瓜可炒、可蒸、可烧、做汤、可包包子、可包饺子、可与米面做成南瓜饭或南瓜饼等,今天甚至还有将小南瓜切成丝后用清油爆炒的做法,清炒南瓜叶也是“天然去雕饰”的菜中佳品。目前南瓜菜已经红遍大小酒店,是餐桌的必备点心,花样别出,味美可口,使人们对南瓜饮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开发了南瓜潜力,从南瓜身上获取了更多的利润。有人专门收集整理了26道南瓜菜谱,包括南瓜鱼羹、南瓜豆豉腐乳鸡翅等。[51]目前南瓜在食品加工上应用最为广泛,仍有部分认为南瓜是“粗粮”,难登大雅之堂,在烹饪产品的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值得一提是南瓜粉,在晚清民国时期,已有记载南瓜“又可为粉”[52],“可澄粉”[53],但是长期以来未受重视。直到改革开放后,发掘了市场潜力,除了直接食用外,还能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各种药品、食品和保健品中。南瓜粉是目前南瓜制品中需求量、出口量和换汇率最高的产品。我国南瓜粉在东南亚、北美、北欧等地区,以及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地有广泛的需求市场,我国南瓜粉常常脱销。日本是南瓜粉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从1989年开始,每年从我国进口大量南瓜粉,经过更精细加工后,又返销我国。
据统计,目前世界南瓜粉每年需求量在20000吨以上,国际市场对我国南瓜粉的需求量是5000吨。而在2004年时,国内南瓜粉生产总量不足1000吨,仅国内南瓜粉的需求量就为2000吨以上,生产量仅为需求量的二分之一,南瓜粉炙手可热。[54]南瓜粉换汇率甚至高于马铃薯和玉米等粮食作物,早在1995年时国际市场南瓜粉售价每千克50元,最高可达每千克80-90元,国内收购价为千克15-30元。[55]到了2007年,河南省一公司出口的1125千克南瓜粉货值达到30000多美元,每千克平均价格高达27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也就是将近200元每千克。[56]而且南瓜粉的生产规模也逐年提高,2003年时,虽然南瓜粉走俏国际市场,我国南瓜粉年贸易量为2000吨,而产量还不足200吨;[57]不过4年之后的2007年,仅山东省茌平县一家公司年生产南瓜粉能力达到了600吨,该公司主要出口对象是韩国。[58]总之,南瓜粉生产技术简单,且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是我国重要出口创汇途径之一。
南瓜可用于饲养家畜,南瓜藤蔓也是很好的饲料。无论荒年与否,南瓜都被用来代粮以及作为一种美味的蔬菜食用。尤其在非荒年,南瓜高产,必然会有不少剩余,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开始用南瓜来饲养家畜,尤其针对家猪,既满足了猪对饲料的需求,又节省了其他饲料,广开了源流。
康熙年间《东阳县志》(浙江)最早提到南瓜“以之饲猪”[59],想来在明末应该已开始把南瓜与养殖业相联系起来,清代在多地被用来饲猪,民国时期更加普遍,已经成为共识。“邑人多以饲豕,亦有销上海者”[60],“除食用外亦可供家畜之饲料”[61]等记载常见于各类农书、方志。将南瓜用作饲料,节约了成本,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国家计划经济的干预下,南瓜与养殖业的发展联系更加密切。大跃进时期,养殖业首推养猪业,揭起高潮。猪饲料短缺,首推南瓜,南瓜在“猪的大跃进”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有盲目的色彩,但确实极大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为什么猪饲料首选南瓜,不仅在大跃进时期,历史时期的选择同样不变。“各地经验证明,南瓜不仅可以人吃,而且是一种很好的猪饲料。第一,南瓜既是精饲料,南瓜藤叶又是很好的青饲料,而且是高产饲料。只要种得好、管得好,每窝南瓜就能产五、六十斤到一百斤,高的可达千斤以上。第二,南瓜多汁、味甜,猪爱吃,容易消化,生喂熟喂都可以;而且用南瓜喂猪,长肉快、长油多。第三,南瓜的适应性强,屋前屋后,田边、地角,到处都可种植,不占耕地,而且容易栽培,人人都会种。第四,南瓜含有猪只生长发育最需要的丰富的蛋白质和醣类等营养成分。第五,南瓜易于保管,可以贮存一、二年不坏。”[49]除了第一点中的南瓜产量被夸大,其他叙述是比较符合实际的。“‘猪为六畜之首’,猪多肥多粮更多。于是一个万座南瓜山的运动就蓬蓬勃勃地展开了……猪全身是宝,南瓜全身也是宝。”[62]
所以才说“全民大种南瓜是四川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中解决猪饲料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大种南瓜就成为猪只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充分满足猪只高速度发展所需的饲料和解决猪饲料与粮食耕地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去冬以来,各地都狠抓了猪只配种工作,今年夏秋之间将有大量仔猪出生,目前种植南瓜,就正好赶上这批新生仔猪食用。”[49]“这些作物(南瓜等)的藤叶稿秆又是猪牛的好饲料。”[63]在当时的年代,南瓜因为对养殖业的巨大贡献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从清初,到民国,到大跃进,到改革开放,再到21世纪的今天,南瓜对畜牧业的发展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仍有文章倡导种植“饲料”南瓜,并指出:“南瓜最好切成小块生喂,各种家畜都喜欢吃,尤其猪更喜欢吃,容易被消化吸收,南瓜喂猪时每头每天可喂4-6千克,牛10-15千克,羊2-2.5千克;如饲喂鸡时,在日粮中搭配南瓜,可以显著地加速换羽过程,缩短换羽时间,保证较高的产蛋率,一般每只鸡每天喂50克左右,切开放在鸡场上任鸡自由啄食或擦成丝掺在混合饲料内喂均可;南瓜的茎叶还可以作为猪的青饲料。”[64][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域外蔬菜作物的引进及本土化研究”(12BZS095)]
[1]李昕升,王思明.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J].中国农史,2015,(1):24 -33.
[2][明]姚旅.露书[M].卷十二,天启年间刻本.
[3][清]吴骐.顑颔集[M].康熙年间刻本.
[4][乾隆]太康县志[M].卷三,乾隆26年(1761)刻本.
[5][民国]三河县新志[M].卷七,民国24年(1935)铅印本.
[6][民国]沙河县志[M].卷六,民国29年(1940)铅印本.
[7][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M].下卷,乾隆年间刻本.
[8][乾隆]镇洋县志[M].卷一,乾隆10年(1745)刻本.
[9][民国]太仓州志[M].卷三,民国8年(1919)铅印本.
[10][民国]太康县志[M].卷二,民国22年(1933)铅印本。
[11]郑逸梅.花果小品[M].上海:中孚书局,1936.187.
[12]齐如山.华北的农村[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237.
[13]李昕升,刘宜生,王思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南瓜生产与发展[J].中国蔬菜,2014,(8): 52-55.
[14]华铃.南瓜[J].紫罗兰,1945,(18): 35-36.
[15][民国]开原县志[M].卷十,民国18年(1929)铅印本.
[16][民国]珠河县志[M].卷十二,民国18年(1929)铅印本.
[17][民国]黑山县志[M].卷九,民国30年(1941)铅印本.
[18][民国]桦甸县志[M].卷六,民国20年(1931)铅印本.
[19][民国]呼兰县志[M].卷六,民国19年(1930)铅印本.
[20]叶静渊.“葵”辨——兼及向日葵引种栽培史略[J].中国农史,1999,(2):66-73.
[21][民国]房山县志[M].卷二,民国17年(1928)铅印本.
[22][光绪]汉川图记徵实[M].五册,光绪21年(1895)刻本.
[23][光绪]南昌县志[M].卷五十六,光绪33年(1907)刻本.
[24][民国]简阳县志[M].卷十九,民国16年(1927)铅印本.
[25][民国]武安县志[M].卷二,民国29年(1940)铅印本.
[26][民国]青海志略[M].第五章,民国34年(1945)铅印本.
[27][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696.
[28][咸丰]兴义府志[M].卷四十三,咸丰4年(1854)刻本.
[29][同治]湖州府志[M].卷三十三,同治13年(1874)刻本.
[30][民国]宣汉县志[M].卷四,民国20年(1931)铅印本.
[31][光绪]彰明县乡土志[M].一卷,光绪32年(1906)刻本.
[32][民国]华阳县志[M].卷三十二,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33]商情报告(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一日):南北货[J].商情报告,1936,(516).
[34]商情报告(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南北货[J].商情报告,1936,(494).
[35]魏照信等.中国籽用南瓜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蔬菜,2013,(9):10-13.
[36]徐丽珍,于晓凤.黑龙江省籽用南瓜(白瓜籽)科研和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142-143.
[37]张谦.林口县籽用南瓜产业现状与对策措施[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6):84-85.
[38][民国]南皮县志[M].卷三,民国21年(1932)铅印本.
[39][清]王鸣盛.西庄始存稿[M].卷三十八,乾隆30年刻本.
[40][清]傅崇矩.成都通览[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202、383、391-392、396、399.
[41][民国]息烽县志[M].卷二十,民国29年(1940)铅印本.
[42][清]何刚德.抚郡农产考略[M].草类三,光绪33年刻本.
[43][宣统]通海县乡土志合编[M].卷中,宣统2年(1910)刻本.
[44][咸丰]琼山县志[M].卷三,咸丰7年(1857)刻本.
[45][光绪]郁林州志[M].卷四,光绪20年(1894)刻本.
[46][民国]巴县志[M].卷十九,民国32年(1943)铅印本.
[47][光绪]恒春县志[M].卷九,光绪18年(1892)刻本.
[48][民国]遂安县志[M].卷三,民国19年(1930)铅印本.
[49]人人动手见缝插针大种南瓜四川为即将下生的大批仔猪准备充足的饲料江西六百多万人掀起种瓜热潮已种六亿多窝[N].人民日报, 1960-4-16.
[50]杜连起.南瓜贮藏与加工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51]李光普主编.南瓜实用加工技术[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0.47-67.
[52][咸丰]冕宁县志[M].卷十一,咸丰7年(1857)刻本.
[53][民国]都匀县志稿[M].卷六,民国14年(1925)铅印本.
[54]石彦召,和爱玲.南瓜粉的营养保健作用及开发前景[J].农产品加工,2004,(11):22.
[55]金桂英,贾芬.南瓜粉的营养、药用价值与开发利用[J].福建农业科技,1998,(2):26 -27.
[56]陈学桦.我省南瓜粉出口美国[J].河南日报,2007-12-19.
[57]徐志坚.南瓜粉走俏国际市场[J].农业知识,2003,(14):4.
[58]王金英.茌平南瓜粉出口韩国[J].农业知识,2007,(8):44.
[59][康熙]东阳县志[M].卷三,康熙20年(1681)刻本.
[60][民国]嘉定县续志[M].卷五,民国19年(1930)铅印本.
[61][民国]新纂云南通志[M].卷六十二,民国38年(1949)铅印本.
[62]石秀华.南瓜满山猪满圈[N].人民日报,1960-5-18.
[63]四川省委号召大种早玉米红苕和南瓜千方百计增产早熟粮菜抓住当前有利形势作好宣传动员工作因地制宜层层落实[N].人民日报, 1961-3-7.
[64]郭长学.畜禽的良好多汁饲料“南瓜”[J].中国农业信息,2011,(6):5.
Economic Impact of Pumpkin in China
Li Xinsheng1,2Wang Siming2
(1 Postdoctoral Station of Colla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2 Instit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
The introdu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pumpkin in China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hich has far-reaching impact.Pumpkins was used to sell and utilized in the exchange of goods,to obtain economic benefits.With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pumpkin, the degree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pumpkin has gradually increased.The impac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four aspects;trade pumpkin directly,pumpkin seed,many deep processing products of pumpkin,pumpkin and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pumpkin;introduction to China;economy;impact
李昕升(1986—),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博士,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师资博士后,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农业史;王思明(1961—),男,汉族,湖南株洲人,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