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禽类养殖现状及对策思考
阎锡海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福建龙岩363000)
摘要:中国的经济禽类养殖起步较晚,发展很快,前景乐观,存在问题突出,需亟待解决。就其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存在盲目投资、规模偏小等6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宣传报道、加强创新研究、提高文化、知识素质、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对策思考。
关键词:经济禽类;养殖技术;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2X(2015)01-0048-03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阎锡海(1955—),男,陕西子洲人,龙岩学院教授。
经济动物通常是指具一定驯化程度,但又具一定野性,养殖后经济效益突出的非家禽、家畜、家鱼动物[1]。经济禽类是经济动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渔民有人工驯养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捕鱼获得经济利益的记载,但我国经营性经济禽类养殖起步虽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2]。由于经济禽类养殖具突出经济效益、发展很快,势头强劲,如火如荼,现养殖有雉鸡、肉鸽、鸵鸟、珍珠鸡、褐马鸡、鹧鸪、贵妇鸡、乌骨鸡等[2]。经济禽类养殖已在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同时看到,中国经济禽类养殖业在发展过程,暴露出的问题亦比比皆是。笔者撰文就养殖现状、存在问题予以阐述,并提出对策思考。
1中国禽类养殖现状
中国的经济禽类养殖虽然起步较晚,但呈现出快速发展,长足进步的良好势头。就养殖的品种而言,由于经济动物概念中,决定是否为经济动物的三大特征:经济价值较大、一定驯化程度、一定野性均为定性、模糊指标,因此对有些动物是否是经济动物,存在分歧,因此,经济动物养殖品种数目迄今处于众说纷纭状况,笔者认为有50—60种,而经济禽类养殖居各类之首,有20种左右;从养殖的规模类型看,具多样性,有个体庭院养殖、建场(公司)小规模养殖、较大规模趋于集约养殖等多种形式,且养殖场(公司)总体数量逐年递增,不少公司的养殖规模在逐渐扩大、提升,从养殖分布范围来讲,遍及全国31个省市;从养殖用途来论,用途不多,主要为食用、观赏。由于经济禽类产品有着突出的经济价值,它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具突出作用,有的甚至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2]。
2中国经济禽类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经济禽类养殖总体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养殖前景非常乐观,但我们同时看到,存在不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否则,会对其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就目前中国的经济禽类养殖情况来看,有许多养殖者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养殖者,目睹别人养殖致富,一夜暴富心切,盲目投资养殖,结果不仅不能赚钱,反而出现严重亏损,甚至跌入倒闭境地,福建龙岩市已倒闭的俩家鸵鸟养殖公司便属此况。笔者在此提醒,经济禽类养殖投资大、风险高、回报丰厚,需慎重行使。若选择养殖对象正确、自身具备养殖该动物的基本条件,还需对养殖产生的产品需求信息掌握充分、正确,能进行科学合理养殖,会取得比传统家禽养殖突出的经济效益,但却嫉盲目追风养殖。如1992年广东率先引进非洲鸵鸟,1993—1996年一哄而上,盲目养殖,到2000年就达到400多家,存栏鸵鸟数量达2万多只,占到全球总数的20%,由于发展过热,社会需求有限,加之不能做到综合加工利用,鸵鸟养殖业一落千丈,跌入低谷[3]。
中国的经济禽类养殖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规模偏小,有的甚至利用自己的庭院进行养殖,这种小规模养殖,虽能为经济实力不大者投资致富提供机遇、也有利于地方资源(养殖空间和食物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有利于解决部分人就业问题和一些上班族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等问题[4]。但养殖规模小,不仅会使养殖中资源利用率不高,而且还存在着,养殖设施简单,技术含量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之弊端。中国经济禽类养殖虽然养殖相对集中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内,但仍存在整体布局混乱,缺乏全国统一科学的区域布局规划[5]。
现存鸟类有9700多种,隶属于21个目中[6],而人工养殖的经济禽类虽然品种已有20种左右,但隶属的目较少,用途不多。用途主要有食用和观赏,食用主要是鸡形目,有环颈雉、珍珠鸡、贵妇鸡、乌骨鸡、榛鸡、褐马鸡、红腹锦鸡、孔雀、鹧鸪、鹌鹑、白颈长尾雉等[7]。其次是雀形目中的经济禽类,有画眉、黄鹂、极乐鸟、翠鸟等。经济禽类用途较少,食用和观赏。鸡形目中的经济禽类,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它们中大多数还具极高的观赏价值,可用于活体观赏和加工成标本进行观赏。雀形目体型小,主要用于观赏,有不少通过香港出口东南亚换取外汇,养殖的经济效益亦较突出。
经济禽类同家禽不同,一般需提供供其运动的场地空间,而许多养殖公司(场)养殖场地不足,养殖密度严重大于科学养殖要求,这样不仅不利所养殖动物的生长、繁育,而且会增加患病概率。
经济禽类养殖对养殖环境要求比家禽更高、更严,一般需养殖在光照充足,水源充沛、清澈无污染,交通便利、无吵闹区,而经济禽类养殖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声音、气味、粪便、和加工遗弃废物。因此养殖者需针对所养殖动物,选择合适的场地,养殖过程中需投入一定经费,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解决养殖环境问题,而迄今多数养殖企业,尤其是小规模企业,尚未做到,养殖环境不佳,环境污染明显,在此需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对产生“三废”的单位和个人惩罚力度显著加大,企业在养殖过程中对“三废”不进行科学有效处理,会面临沉重的经济惩罚代价。
中国的经济禽类养殖,绝大多数养殖公司,同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东南亚国家相比,存在着养殖技术含量低差距,个体、小规模养殖企业差距更明显,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中国经济禽类养殖,在产品加工上,技术、手段落后,产品简单、单一,未能进行综合、精细加工。如鸵鸟养殖,养殖产品是出售肉、蛋、种雏鸟,未能对皮、羽毛、尾脂腺分泌的油脂、眼角膜、内脏进行综合、深加工,由于这些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养殖的经济效益不高是不言而喻的[8]。
中国经济禽类养殖由于起步晚,养殖中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沉淀少等原因,与发达国家和国内的家禽养殖相比,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方面仍处于尚未健全状况。其中表现在对各种规模的养殖企业,未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有序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如产品质量优劣尚无技术标准,产品是否安全亦尚无技术标准,人工养殖的经济禽类产品同受保护禁止捕杀动物产品鉴定无技术标准,统一、规范的经济禽类养殖产品销售市场等迄今均无形成。经济禽类养殖法律、法规体系尚无建全,管理整体较为混乱。
3对策思考
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思考。
就目前而言,对经济禽类养殖业宣传报道较少,进行经济禽类养殖,享用经济禽类产品者,在中国13亿人口的人群中,仅为一小部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宣传报道,提升更多人对经济禽类养殖、经济禽类产品认知度,社会需求成为推动经济禽类养殖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会吸引更多投资者把投资的视线瞄准于经济禽类养殖业上来。
技术创新研究是中国经济禽类养殖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证。经济禽类养殖企业,今后不仅要重视其产业发展,还要投资一定的经费,创建研究平台,组织研究人员进行技术和技术理论创新研究,高校和研究机构中的学者亦应重视经济禽类养殖技术创新研究。笔者认为至少可进行诸方面研究:
1)新技术创新研究。在经济禽类养殖中,繁殖、营养与饲料配制、养殖管理、产品加工、疾病防治等各个环节中均存在许多无技术“盲区”,这是它同家禽养殖存在重大差别之一,进行新技术创新研究空间很大,亟待进行。2)对现有技术进行提升研究。我国经济禽类目前的养殖技术不仅成熟度低,而且水平也较低,这对养殖的经济效益、产业发展影响很大。因此,进行现有技术提升十分必要。3)开发新品种养殖研究。其实,目前养殖的经济禽类是具经济价值禽类种类中的“冰山一角”,开发研究空间很大。它包括现有品种的杂交研究和野生物种的养殖价值发掘、驯化、养殖研究。4)从传统家禽养殖技术中汲取适用于经济禽类养殖的技术,是今后经济禽类创新研究的任务之一。经济禽类养殖同家禽养殖有很大差异,但亦有不少相似之处,我们既不能盲目搬用,也不能完全置之度外,需进行创新研究,把那些适合经济禽类养殖的家禽养殖中的先进技术,恰当、科学合理引入,对经济禽类养殖具十分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经济禽类养殖迄今处于技术成熟度不高、技术水平低、技术“空白”区多的现实下,尤为重要。5)养殖模式的创新研究。规模化、集约化、环保生态型养殖是我国传统动物养殖业发展方向,经济禽类养殖可否走此路,哪些禽类可以走,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福建招宝生态农庄”养殖规模虽未达到集约化水平,但却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融为一体的正确之路。该农庄养殖有雉鸡、贵妇鸡、珍珠鸡、孔雀、野猪等经济动物,并种植有为养殖的动物提供食物的植物和美化环境的植物,养殖产生的粪便、产品加工产生的废料用于制沼气,沼气用于发电照明为农庄提供动力,养殖的经济禽类、兽类部分选择制作成标本进行出售。6)产品加工创新研究。从中国迄今经济禽类产品加工来看,存在技术简单,产品单一,竞争能力不强的弊端,加强产品创新研究亟待进行。其研究包括精细、高深、综合、尖端技术加工研究等。7)进行技术标准研究,通过创新研究,确立科学、准确的技术标准,对经济禽类,无论养殖、加工,还是管理都非常重要。创新研究成果运用于经济禽类养殖实践,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禽类养殖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3.3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知识素质
从中国目前的经济禽类养殖企业来看,从管理层到一线工作者,文化、知识素质整体较低,小规模企业更低,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素质,尤其是专业知识,极为重要。提高可以通过专家对在职人员指导培训、在培训学校脱产培训、高校通过开设经济动物养殖专业,为经济动物养殖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等渠道去解决。产、学、研融为一体应是中国经济禽类养殖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就目前来看,中国经济禽类养殖监管体系非常不全,十分混乱,与国外发达国家经济禽类养殖和国内家禽养殖相比差距很大,建立、健全监管体系,非常重要,极为必要。笔者认为,至少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信息管理。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信息大爆炸时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均为“双刃刀”,正确的信息会使消费者、投资者受益,错误信息,会损害消费者、投资者的利益,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信息管理,对企业和个人发布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管,为经济禽类养殖投资和产品销售提供良好氛围。提醒投资者却嫉盲目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养殖经济能力、养殖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经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投资建场,实施养殖。第二,加强养殖分布区域的管理,使中国经济禽类养殖分布区域趋于科学合理。第三,建立,监管好经济动物产品销售市场。确保经济禽类产品像传统养殖动物产品有自己的销售市场和畅通的销售渠道。第四,建立健全经济禽类养殖、产品销售质量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形成科学、有序、规范经济禽类养殖业发展运行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任青峰,阎锡海.经济动物养殖学[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10.
[2]陈树林,董武子.庭院经济动物高效养殖新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杨富裕.如何正确看待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J].中国动物养殖,2000(13):12-14.
[4]王奔,冯树利,等.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存在问题与对策[J].当代畜牧,2009(10):20-21.
[5]张洁.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5):74-76.
[6]郑光美.鸟类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7]高本刚,陈习中.特种禽类养殖与疾病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阎锡海,罗茂春.鸵鸟养殖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家禽,2008(5):45-46.
[责任编辑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