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本管理视域下的“以人为本”思想

2015-12-08 16:18王晓燕
人间 2015年31期
关键词:人本管理学儒家

王晓燕

(内蒙古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论民本管理视域下的“以人为本”思想

王晓燕

(内蒙古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随着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创立的历史唯物论超越了中外管理学理论对人的认识,是一切关系到人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南,当然也是科学的人本管理思想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

以人为本;管理;来源

管理哲学所阐明的为本思想,是对人类管理活动经验的合乎规律的理论认识。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以民为本管理的思想来源,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随着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西方,被誉为“管理之父”的美国人费雷德-泰罗,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济人”观点引入他的管理科学中,提出人的经济活动的动力来源于改善自己经济状况的愿望的基本思想。泰罗“经济人”观点把人看作是仅仅关心经济利益的存在而忽视了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层次性而完全丧失了他本来具有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其最早的理论渊源,一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关于人是“有生命的机器”的界说;二是工业心理学家芒斯特一伯格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考察;三是管理学家玛丽一福莱特对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自我创造自身又创造非我”的观点的采纳。这时期的各管理理论流派又分别提出了“社会人”、“能动人”、“复杂人”之类的观点。他们有力地纠正了“经济人”的片面性,强调人的社会性、能动性、复杂性,注重人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在生产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对于人的认识的这一深刻变化,带来了管理与人的关系的重大转变,表明西方学者和管理学家力图使管理人性化,从而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它根本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特点,即人的阶级性,有意回避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更看不到马克思早就指出的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这一严峻事实。当代西方管理学学派林立,其共同的特征是以最新的科学系统作为哲学基础,强调对整个管理过程作系统分析,提出了“以实现为中心”的观点,其核心还是以人为本。从其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管理系统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从协调系统内以及各系统间诸要素关系,从而实现系统既定目标来看,最关键的要素还是人。但是这种人本观不仅仍未克服其阶级局限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回到了把人等同于物的老路,即人是与物没有根本区别的管理系统中的要素,结果人成了实现与他无关的既定目标的工具。

中国长期以来是官场社会,是以官为本的管理。但中国管理思想中就已出现过重视人、主张以人为本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儒家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第一个主要内容是组织高于个人。在儒家管理哲学中,组织的稳定性是最重要的,任何个人,包括帝王在内,都不能违背组织利益,都必须服从组织的需要。在这里,组织是整个华夏社会的大组织,即所谓“天下”,因而组织的真正的“本”是人。儒家的人本管理思想认识到人在组织中的基础地位,同时又坚持组织高于个人的组织基本理念,并以组织角度来关心人、爱护人,维护人的生存权利,但根本目的则是维持组织的稳定性。正因为如此,包括人的生存权利在内,个人的一切均受组织的支配。为维护组织的稳定,个人必须随时准备付出一切。儒家人本管理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的组织。首先,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离开了人,组织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因此组织应当保护人的生存权或曰基本人权,保护个人基本利益。其次,组织管理的重点是对个人的控制和对人际关系的调节。很多学者都指出,儒家人本思想的主要特色之一是提倡以“礼”来维护、调节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与以“法”或其他强制性手段来维护组织,从方法上说具有本质的不同。“法”是由组织强加于个人的,而“礼”虽有由组织或从群体而来的带有某种强制性的东西,但很大部分却是由个人自身以自觉方式实行的。据笔者看来,儒家并不全然排斥“法治”,但确实强调“礼治”。“礼”实质上是组织规范在组织要素(即个人)内部结构中的功能性植入,而“礼”需要通过人格塑造来完成这种植入。“不学礼,无以立”,所谓“立”,正是人格的塑造。随着人格塑造的完成,“礼治”的人本思想也就可以实现了。再次,组织的控制要由人来进行。孔子认为:“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儒家充分强调处在组织系统的各关节点上的个人的作用。在政治系统中,强调最高统治者天子和各级官吏的作用;在社会系统中强调臣的作用,父是家庭的控制者,负责维护家庭的稳定。这样,“君”、“臣”、“父”三者抓住了,社会组织就可以达到稳定了。儒学是一个流派纷呈的学说,虽有矛盾,但在人本管理的认识上,各派则相当一致,或者相互补充,形成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还是西方人本理论,都是从某个方面探究了人的本性在管理领域的表现和作用,其中多有片面性和夸大歪曲,但也不乏有可贵的真理性,体现了前人旨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探索。对此应采取批判地继承。马克思主义及其创立的历史唯物论可以说就是关于人的社会实践或关于从事社会实践的人的哲学。这种哲学对于人的社会实践本质的阐明,是总结了全部人类文明史和一切历史理论的全新的科学,它无疑超出了上述中外管理学理论对人的认识,它是一切关系到人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南,当然也是科学的人本管理思想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1993年版,人民出版社出版。

[2]成中英著:《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3]张文昌等主编:《管理学—理论与实践》[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赵景华主编:《现代管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陈勇勤著:《管理思维导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版。

[6]李兴山主编:《现代管理学》[M],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D261.1

:A

:1671-864X(2015)11-0082-01

王晓燕(1972——)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人本管理学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科研仪器平台管理现状与建议——基于管理学理论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经济管理学教学的创新途径探索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人本计算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