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辉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云南临沧677000)
探究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过程与影响
杨明辉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云南临沧677000)
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过程及其解决方式和结果,对我国处理边界问题的思路和谈判等方面,有着关键性意义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缅甸;边界问题;影响
我国与缅甸的领土边界,是自新中国成立后在“互谅互让”的外交战略下,通过与缅甸多次外交谈判和协商,正式勘定以及划定的明确陆地领土边界线,这也是我国第一次通过谈判与协商等方式所划分的明确领土界限。长久以来困扰着我国的中缅边界冲突终于得到妥善处理,不但对中缅两国在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中所存在的各种历史性、现实性问题进行了彻底的解决,更为我国政府在此后领土边界问题以及一系列相似的历史遗留问题中,所采取的处理思路、处理途径、处理模式,建立了一个典型的示范性模板。这不仅体现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间,我国分别与巴基斯坦、尼泊尔、朝鲜、蒙古、阿拉伯等邻国在领土边界问题中所进行的外交谈判以及边界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最终结果中,还集中反映在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我国与越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老挝、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邻国在领土边界问题中所进行的外交谈判以及边界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最终结果中,并且,在现阶段与不丹、印度边界问题的外交谈判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收获了一定的建设性成效,充分体现出了我国首次与邻国(缅甸)边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中缅边界问题的成功解决,同时也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内容以及行动指导,并积极推进睦邻友好政策与和平外交战略过程中所取得的胜利成果,有效充实了现代中国睦邻友好政策及和平外交策略的内涵,同时也对之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发展和平外交政策以及睦邻友好战略的演变,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围绕中缅边界问题,国内政治学家、言论家针对其中的“界务”问题展开了长久而深入的学术研究,简而言之也就是研究中缅边界问题的开端及历史转变过程,并且在长期的研究与探讨中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面临中缅边界问题时所采取的态度和相关政策
中缅边界问题主要起源于清朝末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才得以解决,整个解决与发展过程经历了清朝、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20世纪中叶,新中国颁布了有关修改、废除、重订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所签订的一系列协议和条约的规定,即《共同纲领》,该规定第五十五条中明确指出:针对国民党执政时期与外国政府所达成的一致协议、签订的条约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会予以严格的审查,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该协议、条约内容进行合理性废除、修改、重订以及承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针对过往所签订的有关中国领土边界划分的条约,并未就如何处理该类边界条约以有效解决中国边界划分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甚至对边界问题的解决存在认知和规划方面的盲区,更无法围绕如何解决边界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相关方针和政策,及全面、完善、详尽的解决途径。放眼全局,结合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时代背景来分析,由于正处于新中国建国初期,经济、国际、军事等各方面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严峻的考验,对于发展中国外交关系和周边邻国边界问题无暇顾及,只能采取不承认态度及维持现状措施。针对中缅边界问题,中国政府并未予以及时的回应以及采取有关解决措施,并实行迂回战略争取充足的时间实施相关准备工作。
(二)以黄果园为中心发生的中缅武装冲突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缅两国对于边界冲突的沉默局面,被两国国土边境的武装冲突所打破。该武装冲突起源于中缅双方军队,于抗日战争时期所划分的“1941年线”西部黄果园内,在此武装事件过程中双方军队有多人负伤。此局面为缅甸以及西方国家提供了可乘之机,纷纷运用媒体舆论力量发表各种不实报道,将此次事件杜撰成中国侵略缅甸行为,引来国际各界指责。与此同时,美国等八国成立了反对共产主义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并进行军事演习行为,对中国施加更大压力。通过此次事件,使中国政府认识到维持现状的迂回政策已不能控制中缅边界问题发展和激化趋势。周恩来于1957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声明,针对此次武装冲突问题作出明确回应,表示中缅两国政府之间将会针对中缅边界问题展开一系列会晤和谈判。武装冲突事件后,缅甸也就此事件照会中国,并表达希望中国遵从“1941年线”国土边界划分,将越境的中国边防军队撤回,而缅甸也会将其边防军队退居缅甸境内,希望中缅两国早日对此进行会谈、协商,并尽早解决中缅边界问题。针对缅甸的提议中国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表面来看缅甸此举是在为黄果园武装冲突事件致歉,实质却是在推卸责任,并意欲对中国施加压力从而使中国承认“1941年线”的合法性,不仅如此,缅甸还试图促使我国驻边境军队退出“1941年线”,此举动违背了此前在北京会晤中所达成的暂维持现状协议。
(三)中缅双方针对边界问题所展开的密切接触和谈判
在“黄果园事件”事件发生后,中缅两国都对边界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意识到紧迫性,因此,在此次事件的第二年,中缅双方政府针对边界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接触。在频繁的政治接触中,缅甸采取了强烈的攻势。一方面,缅甸政府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在中缅边境召开了边民会议,旨在扩大边界纷争问题上对边疆民族和居民的影响力,同时为缅甸争夺边界主导权造势,以便获取更多政治资本和社会支持。与此同时,缅甸政府继续搭乘国内外舆论力量的顺风车,进一步对中国施加舆论压力,使中国陷入国际环境的困境之中。另一方面,对于各方媒体所报道的中方军队进入缅甸境内活动的事情予以证实,这样一来不仅明确表达了对与英国殖民时期所签订的边界条约合法性的肯定,同时与各方媒体勾结试图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
为了改变在此边界问题中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主要包括:针对“黄果园事件”的舆论不予回应;并且针对缅甸围绕中缅边界问题所发布的不实报道做出反驳;同时,充分利用缅甸国内的左派政党势力,与其建立良好友邦关系,试图借此举缓解局势压力;另一方面借助提前举办中缅边界人民的联欢会,消除中缅边界人民对于中国政府的戒备、误解和怀疑,以期能够挽回社会支持与政治资本;最后,针对中缅边界问题展开了多次领导人会晤,并进行了长期的外交谈判和磋商,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双方达成共识,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中方愿意接受中缅边界现状,放弃自清政府时期起对边界领土的诉求,仅要求缅方归还勐卯三角地区、片马、古浪、岗房等地区。同年,周恩来对缅甸进行了友好访问,正式建立友好邻国关系。
(四)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与缅甸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扭转,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中国对于边界问题的态度转变。在解决中缅边界问题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阻碍和困难。针对此情况,中国政府针对群众和基层干部,就承认“1941年线”合法性,并将军队撤离边界线以外的决策,采取了一系列解释工作,该项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国内人民对政府的误解,有效消除了对于此边界问题解决方式的不同意见,并统一了思想。
透过中国在边界问题处理方面中态度的转变、政策的转变表象,分析其实质目的就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国际外交形势,争取更多的国际力量支持;通过此举动,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邻邦关系,真正实现和平相处、睦领友好,有效抵御帝国主义的分裂意图;在亚非国家中树立良好的捍卫和平形象。
具体而言,随着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对于缅甸方面来讲,中国撤出“1941年线”的举措促进缅甸奈温军人政权的建立并且有效推动了其看守政府边界的矛盾解决。虽然,在中缅边界问题方面,中国委曲求全做出了重大让步,而缅甸方面也没能完全避免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其中包括在面对中国要求缅方归还克钦村落的要求时,缅甸国内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一方面是以克钦邦为主要代表的反对声音,一方面是以吴努为主要代表的支持和同意,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反映出了缅甸国内不同政治势力的冲突。在此背景下,以奈温为主要代表的政权势力顺利取得国家政治主导权,在他的领导下,不仅有效解决了归还克钦村落问题,同时为中国与缅甸的友好建交创造了契机。奈温通过一系列政治举动,有效获得了大量政治支持,为其执掌国家大权累积了充分的政治资本,也赢得了中国的好感。
中缅边界问题的起源及发展、解决过程,对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意义非凡,可以通过不同角度与层次,针对一系列围绕中缅边界问题而展开的评价进行综合、全面的诠释。首先,从中国与周边邻国解决边界问题发展外交关系的角度来看,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历程,对于中国在处理邻国边界问题所恪守的方针与采取的战略方面有着垂示范例的意义。其次,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对于其发展周边邻国的外交关系具有典型的感召作用。针对中缅外交关系而言,该举措标志着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巅峰。
当前,我国同周边国家在边界问题上多有纠纷,加强对中缅边境纠纷解决的过程和影响的研究,有助于给现今边界纠纷提供历史参照,也可以总结得失,让我们在边界纠纷的解决中能够更加主动,损失更少的利益。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助推我国边界纠纷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1] 范宏伟.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过程与影响[J].南洋问题研究,2010,(3).
[2] 朱昭华.新中国处理边界领土争端的典范——基于中缅边界问题的划定[J].探索与争鸣,2009,(4).
[3] 张清敏.中国解决陆地边界经验对解决海洋边界的启示[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4).
[4] 廖心文.成功解决中缅边界问题——老一辈革命家与边界问题研究之二[J].党的文献,2013,(5).
[5] 齐鹏飞,张明霞.中缅边界谈判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J].中共党史研究,2012,(1).
[6] 冯越.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历史过程(1954-1961)[J].南洋问题研究,2014,(3).
[7] 李学保.新中国解决中缅跨界民族问题的经验与启示[J].民族论坛,2014,(5).
[8] 齐鹏飞.“我们愿意从缅甸开始,来解决我们同邻国的边界问题”——中缅谈判与双边边界的划定(下)[J].中华魂,2012,(16).
[9] 齐鹏飞.“不打无准备之仗”——周恩来在中缅边界谈判正式开始前之“调查研究”工作[J].中华魂,2012,(18).
To explore the Sino-burmese Border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and Influence
Yang Ming-hui
(Lincang Normal College,Lincang,Ynnnan,677000)
The sino-bnrmese border proces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and its solntion and as a resnlt, the ideas and on the treatment of bonndary problems in negotiations, etc., has a crncial significance and had a profonnd impact.
China,Myanmar, the bonndary issne, impact
K205
A
2095-6266(2015)03-090-03
2015-4-12;
2015-5-27.
杨明辉(1981-),男,白族,云南临沧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