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曼芬
(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地方院校结合专业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创新实践
——以大理学院为例
尹曼芬
(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分析研究2+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西南某地方院校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等问题,探索性实践了“结合专业的任务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创新”,引导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初级的学术行动中学用英语。教学创新收到了师生双赢的效果: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教师在创新行动中收获职业的成就感,在研究行动中获得专业成长。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创新;结合专业;学习任务
围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从试点院校的探索性实践到改革示范点的立项建设和推广,已历经了近十年。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相伴随的是学界围绕大学英语教学效益和教学目标(目的)所进行的讨论。讨论的焦点之一是大学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EAP)和专业英语(ESP)教学转向的意义和必要性。束定芳认为,大学英语“真正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或者更具体地说,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1]。这样,才能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目标。蔡基刚教授主张,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转向EAP和ESP教学,服务于学生的专业[2]。如何利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教学条件进行依托专业内容的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的报告还不多见,在地方院校进行实践探索的报告就更少。
地处西南边疆的大理学院在进行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实施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三个年级后进行总结研究发现,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了网络多媒体提供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条件,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条件。然而,该校在对改革进行的同步研究发现,网络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益方面,没有达到教学改革预期的效果。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时,自控能力差、专注不够,学习缺乏计划性、缺乏持久的动力,对学习效果基本持否定态度[3]。究其原因,一方面,网络课堂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教师在网络课堂的作用缺失、指导不到位,学生在网络课堂的学习出现了不自主、不自觉和不自制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习惯导致了教师在普通课堂的重复作为,把本该由学生在网络课堂完成的自主学习内容按部就班地讲授一遍,为学生在网络机房的学习提供了“备份”,使他们产生期待,形成依赖。自然地,学生在网络机房的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没有达到网络教学改革的预期。针对这些问题,该校尝试“结合专业的任务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去完成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习任务。
(一)理念和目的
教学创新的设计遵循外语学习的条件和依托式外语学习等外语习得理论。外语是在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通过长期大量接触学会的[4]。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的、将语言学习融入学科知识的学习符合自然语言的习得规律[5]。教学创新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网络机房和课堂的运作状态,探索如何使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机房的学习条件、使网络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的效益最大化,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改变教师在机房低效作为在课堂重复作为的现象。
(二)内容和方法
构建“结合专业的任务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改变网络机房和课堂的运作形态。将学生在网络机房完成课本作业转变成使用英语从事与专业相关的任务学习,指导学生应用英语为工具为其主修专业进行国际化的专业检索、浏览、评论,例如对国际著名专业权威的背景、著名理论及其发明或代表作进行英语检索,浏览评论专业国际学术动态或信息等,将学生在网络机房里的“做题”改为“做事”;把教师主讲的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和展示学习成果的学堂,由学生展示、交流和分享各自在网络课堂浏览、搜索和整理的信息,促使学生学以致用,使英语学习变成“在学术行动中学用英语”。
(一)教师培训
教学改革最大的阻力往往不是来自学生,而是老师。只有当教师的观念、理念跟上,方法对路,改革才会顺利开展,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该校精心策划了教师的培训。教师的培训包括创新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培训。
首先是请到了全国知名的教师培训专家进驻学校,对教师进行现代外语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系列培训。第一轮培训完,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种子队”。第二轮培训的内容是教学创新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培训的重点是如何进行导学,导学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转变甚至是颠覆原有的英语学习观念,即学习观、课堂观、教师观等,把“教师教学生学”转变成“教师导学生做”,把“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转变成“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的师生双主体、共生双赢的学堂。同期,种子队的教师开始在自己确定的实验班开始进行课程的导学。参加改革实验的有来自全校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8个专业10个班。参加创新实验的教师在接受培训的同时进行导学,导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遇到的难题得到培训专家的即时帮助,即时解决。
项目实施中的培训主要是对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过程指导。培训专家深入教室、网络机房进行观摩、查找问题,汇总一个阶段发现的问题,召集种子队的教师进行集体反思,研讨问题,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后的培训,是在创新实验实施一学期、遴选出的学生优秀作品参加学校的汇报展示后,由培训专家召集种子队教师进行集体总结、反思,研究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修订下一轮的改革实验方案。培训专家结合创新实验的总结和反思,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
(二)在机房和课堂的实施:颠覆传统的教学观,从“教学”转向“导学”
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了指导学生如何学,教师转变成导师。具体实施分三个环节:导学、导干和总结。
学生行动开始之前的导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现代外语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转变学习观念;主要内容是教学创新的意义、内容、学习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导学的互动环节融入了学生英语学习经历的回顾与反思,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经历认识教学创新的目的和必要性。导学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启发学生自由组队自主选题,指导学生如何查找、组织资料,示范如何进行学习展示。学生选择学习任务时,学会寻求帮助,有的学生主动向本专业的老师求助并得到针对性的指导。
导干即学生在任务行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个性化的过程指导,从学生的选题到资料的收集,从资料的组织整理到汇报展示,对学生团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导干的关键环节是每一队学生展示完毕教师所做的即场点评,首先是点出做得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充分肯定做得好的地方,并说明为什么好,同时指出做得不足的地方如何改进,实际上,这是为了让后来的同学做得更好进行的又一次导学。
学期学习结束时对课程进行的总结是创新实验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程总结,老师引导学生对一个学期的学习行动进行回顾,老师着重点出学生做得好做得突出的方面,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老师特别引用学生进行任务展示时所做的自我评价,比如学生自我评价说得最多的是培养了团队精神,锻炼了合作、沟通的能力,资料搜索、查询和梳理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寻求帮助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等。课程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教学创新的目的、意义和收获,为下一轮的教学进行了动员和铺垫。
(三)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多元学习评价方式
善用学习评价这一法宝,不仅能够积极反馈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采取的是师评、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而且提高了形成性评价的权重,成绩构成突破了该校对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40%和60%的比例控制,将平时成绩的比例提高到50%。这50%的成绩是学生团队进行展示时,老师和同伴的评价,再加上学生自评的总和。
学生自评是任务展示的最后一个内容,即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要求学生介绍任务完成的过程、体验,对任务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付出、发现、收获、成果、认识以及遗憾、不足、改进和自评成绩。
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在学生团队展示时进行,同伴评价要求所有学习团队对进行展示的团队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采用同一量化评分表,包含展示的内容和汇报展示两个板块共10个指标。对内容的评价包括选题、内容组织、文字引用、版面设计、媒体使用和原创观点等;汇报展示包括互动交流、语言表达、声音节奏和时间控制等。
自评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给学生提供了参照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自身准备的机会,从而关注、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6]。同伴评价使学生参与和分享到其他同学的任务和学习成果,评价的过程既是向同伴学习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又一次的对照、反思和改进。教师的点评则引导学生从较高的角度对学生的任务和展示进行再学习和思考。
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自始至终关心着自己的学习也关注着同伴的表现,在不断从同伴的行动中学习和吸收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修正和克服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一)来自学生的反馈
在教学创新实验一个学年结束时,创新团队对参与创新实验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调研。对学生的调研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学期教学结束之时,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和认识学习的收获得失。为了解学生对教学创新的真实感受和收获,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在课程总结结束时发给学生,当场作答并回收。参加创新实验的10个班,有8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到有效问卷374份。调查问卷包括了对实施教学创新的认识、态度、过程回顾、收获、自我的学习评价和对教师指导、点评的感受等。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乐于接受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学习效益明显,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是超越英语学习的学习。
完全能够接受和比较能够接受这一学习模式的学生占75.1%,76.5%的学生积极尝试,热情投入。其中,学生对实施“结合专业的大学英语网络学习模式”的意义的认识选择如下:有效地把社会引入课堂和把课堂延伸到社会,让学生作为人才资源发展生存能力、工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73%);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杜绝高分低能(62.8%);能够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是超越语言学习的学习(62%);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59.6%);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不是仅凭考试卷面成绩(52.4%)。
64.4%的学生感到学习效益非常明显或比较明显。问卷列出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的7个方面中,学生选择超过50%的为以下6方面:搜寻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79.4%),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68.7%),设计和组织/主持活动的能力(60.4%),分析问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9.6%),计算机应用的能力(55.9%),自主学习的能力(50.8%)。
在列出的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效益的9个方面中,选择超过50%的7个方面依次为:提供机会让学生调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和技能(74.10%),挑战学生运用英语作为工具做事的能力(70.90%),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67.10%),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61.50%),能使学生真正参与语言活动并做出贡献(55.90%),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进步感(52.90%),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力51.90%。
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调用他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以英语为工具去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学习任务,显然比单纯为完成语言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二)学生在学术行动中的进步:超越英语学习的学习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在使用英语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已经超越了英语学习。从学生的任务选题看出,学生已经在关注和接触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学习内容,如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本领域的疑难问题,等等。以一个预防医学实验班为例,他们选择的任务就有人体寄生虫的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环境恶化与疾病预防、血吸虫与疾病的预防、空气污染与呼吸道疾病、转基因食品、急性病的发生与防治等,他们的学习内容本身超越了学生现阶段的专业学习。
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之所以得到激发,不仅因为学习的内容关乎学生的专业和未来发展,更深层次上,这种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的、将语言学习融入学科知识的学习符合自然语言的习得规律,“在大学英语的教学环境中实施依托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并使学生成为自觉的语言学习者”[5]。
虽然学生进行展示时英语表达还不够流畅,所选任务的专业性尚处于学术的初级阶段,但他们的学习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今后用英语从事本专业学习和交流的潜力,也印证了蔡基刚所指出的,“培养学生为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共核学术交流能力的教学完全可以从大学新生就开始”[2]。
(三)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保持:源自学习的需求和利益
需求分析是外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进行需求分析时不仅要分析学生为了达到某一考试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所表现出来的需求,更因该研究能使学习兴趣和动力持久的内在需求。
网络教学改革的契机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网络多媒体的学习条件和手段。试想,如果把所有资源放开让学生去涉猎,就会像让他们走进一间没有进行过学科分类、没有标识的图书室,往往花了时间也难找到自己想要的,事倍功半的结果可想而知。各高校办学定位、目标各不相同,就算是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侧重点也不一样,很难想象一个统一的目标和要求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而且,“社会对不同的人的外语技能需求有不同的侧重,每个人学习外语也有不同的目的,因此不能够对不同的人提出统一的技能要求,而应该尽量为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7]。如果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阶段、学习方向和学习兴趣,以英语为工具去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学习任务,不仅利于英语的学习、利于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保持,还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毕竟专业学习伴随学生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任何一门公共课。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取得的成功经验,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之一,就是他们英语的教学有明确定位,他们的“所有英语课程都以‘学术’为导向,整个教学过程和所有教学活动由此展开”[8]。
(四)学生在学习行动中的成长:领导力和学术精神的锻炼和培养
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的领导力和素质。为了共同完成团队学习任务,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积极沟通、协作,学会寻求帮助并能够化解完成任务时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领导力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甚至期待专业课的学习也采用类似的学习方式,以解决独自学习遇到的困难。
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的学术精神和学术规范得到了初步培养和锻炼。从任务的选题到文献资料的搜索、查阅到资料的汇总、梳理和分析再到展示作品的制作和汇报,整个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微型课题研究和汇报的过程;学习的成果要求使用多媒体进行完整的展示,汇报内容要求包括六部分,即首页、提纲、内容、参考文献、致谢辞和末页;参考资料的开列和致谢的表达这些看似次要的内容和环节,一样都不能少。整个学习行动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术的起步阶段就懂得学术的规范,并开始培养起良好的学术精神。
(五)教师在创新过程中的成长:付出辛苦,收获满足
和传统课堂讲授法相比,对学生团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教师需要付出更多,但是当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看到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师获得的是职业的满足感。与很多教师所抱怨的学生“英语学习倦怠”和学习难以推动相比,参加创新实验的老师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学习已经从“要我学”进入到“我要学”的良好状态。正如一位教师在创新实践中的感言:开始是我们推着学生走,现在是学生追着我们问,要求我们指导。这位教师实际道出了大部分教师的心声:只要学生想学,老师再辛苦也愿意。另一位实施创新的教师这样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开始让学生上台展示的时候,得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往往还需要来点奖励,学生才敢上台展示,到后来学生已经争着上台,有些对自己的展示不满意的学生甚至要求再做一次。学生进入“我要学”的良好状态,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在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
收获满足的同时,解决问题的需求触发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为了解决教学改革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萌发了研究的冲动,继而产生行动。研究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和本源,教师就可以做到教研相依教研相益,形成良性循环。为教学而研究,为研究而教学,是一线普通教师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情[9]。在教学创新行动中,教师开始从不同的侧面研究教学问题,成功申报了研究的课题,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完成了研究的论文。年轻的教师从研究教学迈出了教学研究的第一步。
结合专业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创新行动,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能做想做,教师乐于奉献收获满足。如果说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是顺势而为的改革,那么,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学条件结合专业学以致用的教学创新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突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的讨论方兴未艾,地处西南边疆的地方高校所进行的创新实践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
[1] 束定芳.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学刊,2013,(6): 90-96.
[2] 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 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56-60.
[3] 尹曼芬,刘玉梅,周慧英.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过渡期教学模式探索[J].大理学院学报,2012,(1):98-102.
[4] 王初明.外语学习的必要条件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48-51.
[5] 袁平华,俞理明.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0(1):59-64.
[6] David Nunan.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1).
[7] 束定芳,陈素燕.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J].外语界,2009,(6):23-29.
[8] 束定芳,陈素燕.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9] 夏纪梅.外语教师发展的知与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Teaching Innovation of Net-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ombined with Students’Subjects in a Local University
Yin Man-f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nages of Dali University,Dali,Ynnnan,671003)
This essay presents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combining English learning with stndents’snbjec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stndents’lack of interest and goals bronght abont from “2+2”Net-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performed in a local provincial nniversity. The pnrpose of the innovation was to gnide stndents to learn English as a tool by combining their tasks with their academic programs. The stndents started to learn English by nsing it in their preliminary academic action. The innovation has got a win-win effect for both stndents and teachers. Stn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has been stimnlated by their inner academic need and they have tnrned from ‘being forced to learn’into ‘wanting to learn’. Teachers have got their sense of achievement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ir research action.
net-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innovation,snbject-based, learning tasks
G640
A
2095-6266(2015)03-057-06
2015-4-20;
2015-6-5.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态度研究——以大理学院为例”(2012Y142) ;大理学院重大教改项目“基于任务结合专业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创新实践”(大院教发〔2014〕1号)。
尹曼芬(1963-),女,云南腾冲人,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教育、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