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师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式世界遗产教育

2015-12-07 09:24郑静
文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幼师生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在幼儿师范学校中开展世界遗产教育有助于幼师生们将来在学前儿童心中播下世界遗产的种子,推动下一代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提升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形成多元文化价值取向。本文在分析幼师生世界遗产教育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侧重从语文课程角度出发,强调以课堂教学和专题活动两方面入手进行渗透式世界遗产教育,以期最大程度吸引幼师生参与到世界遗产的学习和保护中来。

关键词:渗透式世界遗产教育 幼师生 语文教学

所谓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总的来说,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世界遗产教育是世界遗产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世界遗产的产生和发展而提出来的。世界遗产教育是以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为内容,以保护遗产,传承文化为目的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等。2004年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在北京举办“首届世界遗产青年论坛”,会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提出了把世界遗产教育纳入中学教学课程之中的计划。此举可称之为世界遗产教育在中国的发端。

世界遗产的命运掌握在下一代手中,我们今天对于世界遗产教育的种种研究和努力将决定着未来世界遗产的质量和受保护水平。作为五年制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幼师生,将来肩负着学前儿童启蒙教育的重任,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夯基人。在幼儿师范学校中开展世界遗产教育有助于幼师生们将来在学前儿童心中播下世界遗产的种子,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能加强幼师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幼师生形成多元文化价值取向。通过世界遗产教育,幼师生可以了解掌握中外世界遗产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外世界遗产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揭示人类文化体系的共通性及独特性。世界遗产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幼师生的文化平等理念,任何国家民族的世界遗产都是该地区、该民族的发展根基,都值得整个人类去尊重和保护。幼师生应学会运用平等和尊重的理念来处理不同族群的差异问题,促进多元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最终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存。

其次,它能提升幼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国内的每一处世界遗产都是我国自然或文化上辉煌成就的真实记录,幼师生们每接触和了解一个世界遗产都是对本地区、本民族优秀传统的理解和认同,进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是对幼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

最后,它能提高幼师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获得美的熏陶。世界遗产的审美价值是人们在直面世界遗产时最直观的第一感受,无论是戏曲、建筑、园林等人文景观还是自然山水都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对幼师生进行世界遗产教育,将有利于养成他们正确的审美标准和高雅的审美趣味。

短期来看,世界遗产教育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幼儿师范学校内开设的难度较大,但学术界公认世界遗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综合性,其文化内涵丰富,和语文、地理、美术等学科存在众多知识共性,是一门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在此背景下更多考虑的是把世界遗产教育融入相关学科中,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相关的世界遗产内容,在世界遗产教育的视角下理解学科专业知识,采用多学科渗透式世界遗产教育模式,提高幼师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作为包含有大量与世界遗产相关内容的学科之一,是我们开展渗透式世界遗产教育的前沿阵地。努力在语文课程和世界遗产教育两者间寻找交叉点,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潜能,使幼师生们获得更多的文化感悟,加深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热爱,是渗透式世界遗产教育在幼师生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主要通过下述两类模式来实现。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渗透式世界遗产教育的主导形式,通过对教材中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整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世界遗产中汲取知识,另一方面也丰富和完善了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特别表现在对经典文本解读时,可以展开与之相关的世界遗产资源的讲述及评析。例如教师在讲授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一课时,除了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文化艺术之美外,此间可以带入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北京故宫的介绍和延伸。通过对故宫内九千多个房间在布局、构造和彩绘雕饰等中国传统建筑样式的展示,教育引导学生探讨艺术中的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是如何辩证统一地在北京故宫这一古代宫殿建筑群上得以完美体现的。还比如在讲授《道士塔》一课时,可以开展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相关知识教育;在教授《窦娥冤》一文时,也可引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欣赏等等。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利用世界遗产的教育因素,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

2.专题活动。专题教育活动主要指以具体某项世界遗产为主题的活动,一般在时空上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校外场地完成的活动。专题活动一向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走出校门,感受文化,亲近历史,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到教育。在专题活动中,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参与聆听讲座、动手制作、收集资料、现场参观或角色表演等多种有效学习途径,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学生的世界遗产教育意识。

其一,专题讲座是比较常用的方式,教师可从语文课程中提取相关世界遗产主题,然后邀请专家、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或非遗传承人等等来校举办讲座。期间幼师生还有机会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深入了解世界遗产教育的前沿状况,有助他们增强对世界遗产的感性认识和保护意识。如教师在讲授昆曲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曾邀请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赵于涛老师来校为幼师生开设题为“昆曲行当精要及脸谱艺术”的讲座,学生们现场感受到了昆曲中的东方神韵,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二,趣味活动也是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的一种有效形式, 通过角色表演、经典诵读、知识竞赛或制作手抄报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掌握世界遗产知识,坚定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的决心。如教师在讲授《渔父》一文时,可围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组织学生举办端午知识竞赛、制作端午节手抄报或进行屈原经典作品诵读等活动。

此外,参观世界遗产地、参与世界文化遗产志愿者宣传日、争当世界遗产地义务小导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均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幼师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世界遗产教育氛围,吸引更多学生学习世界遗产知识、参与世界遗产保护。

参考文献

[1]郑宏尖.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意义、内容和途径[J].教育研究.2009(6):106-110.

[2]冯春燕等.师范生世界遗产教育人才培训模式探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8-81.

[3] 黄青青.大学生世界遗产教育通选课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91.

(作者介绍:郑静,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师生语文教学
幼师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
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提高幼师生的教学技能
交互式一体机英语教学之我见
关于幼高师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调查研究
幼师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