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融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5-12-07 00:42王宪杰王淑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

王宪杰+王淑云

摘要:近1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跨越式的发展阶段,研究生招生数量成倍增加,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摆在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烟台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和物流与供应链方向的互融型研究生培养为例,研究和探讨交叉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机组合,构建新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基础理论扎实、适应性和动手能力强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互融型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3-0120-02

一、引言

研究生作为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着科技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也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更进入到亟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阶段。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既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也是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经过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研究生教育基本上形成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培养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但就研究生的培养效果而言,还存在很多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例如,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性不够,学科间的相容性不高,学科间的互补性不强,培养目标的前瞻性不够清晰等。当今科学技术正呈现出各学科相互交叉、快速融通、多学科整体化发展的方向。尊重学科的自身规律,打破“条块分割”,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融通,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机组合,构建新型的学科体系,是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基础理论扎实、适应性和动手能力强的研究生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在这方面,很多学者和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做过众多的尝试和探索[1-7]。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就烟台大学应用数学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互融培养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众所周知,数学专业研究生具有基础理论扎实、抽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推理能力缜密等特点,而他们的弱点是对工程、社会、经济和管理等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接触少,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思维活跃,对实际问题接触得多,反应速度快,但是遇到涉及较深数学知识才能得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8]。本文主要解决数学专业,特别是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研究生与企业管理专业特别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研究生的互融培养问题。

二、互融型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近1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快速、跨越式的发展阶段,仅从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看,2001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只有9.1万人,到2012年已经扩招到51.2万人,截止到2014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经上升到56万人。从教育质量看,并非招生人数的增加就会产生高质量的人才产出,要从人才的培养质量上下功夫。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趋于综合化、整体化和系统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各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新兴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当代科学技术已形成一个日益复杂的大系统。探索适应我国时代发展需要的跨学科、互融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各类复合型高级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9,10]。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从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含义上使他们在智力、能力上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而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研究交流与合作的教育基础,是培养兼容性强、适应当代科学大系统要求的研究生的必要条件。因此,探索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高层次教育适应科技发展趋势、落实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

目前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培养体制充其量只能要求研究生在越来越窄的领域中尽量地具备宽厚的知识面,并未明确提出和实施跨学科的培养计划。纵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不难看出,各学科间不乏有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典型范例,也不乏有综合掌握多个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家。例如,英国科学家牛顿(Newton)集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于一身;1997年,因提出布莱克-肖莱斯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 option pricing model)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F.布莱克与M.肖莱斯(F.Black & M.Scholes)不但是经济学家,同时也是精通数学的数学家;控制论奠基人、美国著名科学家诺伯特·维纳(Nobert Weiner),本科学数学,进入哈佛大学做了一年的动物学研究生,因觉得自己不适合在实验室工作而改修哲学,因其在数理逻辑上的出色研究成果获得博土学位,并在1948年创立了著名的控制论(cybernetics)。

纵观国内外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学者的成长史,不难看出跨学科、互融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研究方法

通过采集、分析近5届数学专业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的研究生所掌握的管理学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水平等相关信息,同时采集、分析4届管理学专业企业管理方向研究生的数学应用的能力和水平等数据信息,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两个专业方向互融型研究生的最佳培养模式。根据前期已经完成的联合培养数学学院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研究生的实践,利用正在实施互融型研究生培养的数学学院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2011级研究生和经济管理学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2011级研究生的培养实践,进一步研究专业互融培养研究生的可行性,进而制订适合学校运筹学与控制论和企业管理专业互融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在不改变研究生学科属性且着眼于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确定适合于专业研究生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及相关修读计划,明确互融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及质量标准。两个专业的研究生在修读完各自专业课的基础上,还要修读以下公共课程:《微分方程的控制问题》、《最优控制理论》、《运筹学》、《灰色系统理论》、《数理经济学》、《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现代物流》、《工商管理专业英语》和《论文专题讨论》等。这相当于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须额外修读管理学专业的4门课程,而企业管理方向须额外修读4门数学课程。endprint

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的研究生在具备较深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外,在修读完管理学专业的4门课程后,基本上会具备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学方面问题的基本能力。而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具备《微分方程》、《最优控制》、《运筹学》等课程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软件编程能力后,完全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属于物流方向的前沿问题。目前,烟台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的4名研究生,全部能够解决物流方面的具体问题,而管理学专业物流方向的4名研究生也具备数学理论和运用计算机软件工具解决物流方面问题的科研能力。

四、互融型研究生培养的效果

通过近5年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有5位硕士研究生,不但具备良好的数学专业基础、扎实基本功、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外,还具备了解决管理学专业物流方向某些具体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如《冷链物流配送优化路径模型及控制算法》、《基于随机环境下的多温共配冷链物流配送方案研究》、《多种冷链产品的三级库存策略研究》均取得较为理想的研究成果,并公开发表在专业杂志上。当前在读的两位研二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其文章《基于Weibull生存死亡特征的冷链品连续随机需求下的库存补货定价策略》和《一类具有生存死亡特征的生鲜品订购和价格弹性分析》已经投到专业期刊等待发表。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研究生黄佳伟在2014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管理学专业研究生也能够熟练地运用运筹学理论、微分方程理论和软件编程方法来解决物流方向的专业课题,已被《系统管理学报》、《管理工程学报》和《中国管理科学》等期刊录用与待发表的文章有三篇。

参考文献:

[1]陈安华,胡燕平,颜建辉,等.构建多学科融合学术环境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4):47-49.

[2]卢建飞,吴太山,吴书光,等.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1):46-48.

[3]胡之德.浅议交叉学科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8-10.

[4]陶飞,程颖,李建欣,等.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综合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6):80-90.

[5]李雪飞,程永波.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三种模式及其评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10-15.

[6]郑宏珍,初佃辉.交叉学科建设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J].信息系统工程,2010,(11):114-116.

[7]张于贤,赵艳艳,林青霞.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9):114-115.

[8]沈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0,(2):221-222.

[9]臧兴兵,赖小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3):40-43.

[10]李俊永,白少民,王长江.新时期下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构[J].价值工程,2014,(6):250-25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
交叉学科的概念、发展机制及未来展望
我国交叉学科发展的趋势特征及多维测度研究
自设交叉学科的分布及其支撑学科的关联性
——基于高校自设交叉学科的数据分析
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四新”建设的知识逻辑与实践路径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音乐学副修专业,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高层论坛」评述
交叉学科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