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静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新媒体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应当注意到这些变化,与时俱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本文从新媒体特性出发,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3-0043-02
一、新媒体的含义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在1967年提出,新媒体是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数字电视机、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实际上,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内涵也随之不断延伸。目前,以互联网与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在新媒体环境下,海量信息迅速而自由的传播,并且突破了时空局限,“多元传播主体”的逐渐形成,使受众在及时获取各类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对信息进行筛选,而后及时做出反馈。在这样的环境下,信息传递模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向模式,而是多维双向模式。
青年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权威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其中10~19岁的青年占23.2%,20~29岁的青年占29.5%,大学生群体成为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新媒体的广泛使用,让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模式、生活习惯随之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怎样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考虑的问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信息多元化,影响“三观”的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培养大学生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大学生养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理论获取通道。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在形成期,对于外界信息难以理性进行辨别。新媒体所包含的信息各式各样,良莠不齐,既有健康向上的,也有诸如色情、暴力、反动的信息,大量接收这些信息,容易让大学生们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导致他们的理想信念变得模糊,做出一些失常的思想道德行为。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受到冲击。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要教授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地点,开展有明确导向的主题教育活动,容易收到较明显的教育效果。但新媒体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类信息并进行交流,他们在尊重权威的同时决不盲从,甚至本能地对单向的、高位的信息灌输持戒备和抵制态度,以往“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向的教学模式,不仅不易被学生接受,甚至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让自己所教授的理论观点为学生们所接受,老师们必须要保证自己在学生中的主导权威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发布者,享有高度的权威性。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快速大量地获取各类信息,老师不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甚至很多信息,学生可能比老师还要先了解,学生口中蹦出的一些新鲜词汇、热门事件,老师可能还未了解到。同时,对于老师所教授的信息,学生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他们更喜欢将各类信息进行比较,与老师展开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们的主导权威性地位受到挑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调整
面对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其有利优势,规避其不利因素,用新的视角、新的理念、新的思路不断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1.提高高校师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这是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的定义。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在于让人们知道怎样正确有效地认识和使用媒介,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有自己的判断与辨别能力,不被虚假不良信息所迷惑。借助互联网,大学生们虽然能够大量获取各类信息,但却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分析与辨别,难以正确有效地掌握信息的价值,他们的媒介素养尚处于自发状态,在大学生中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变得十分迫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逐渐重视媒介素养教育,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都纷纷在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中国传媒大学也在2005年开设了面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媒介素养课程。高校可以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论坛、讲座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合理使用新媒体,提高对于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的辨别能力。诚然,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老师自身也需要建立与时俱进的媒介素养,要努力学习相关传播学理论,提高利用新媒体传播的技巧,成为使用新媒体的“行家”和“高手”,这样才能掌握信息优势,保持信息权威地位,发挥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功能。endprint
2.创新教学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极大挑战。老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优势,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由于新媒体具有海量性、及时性、高互动性等特征,老师们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搬上新媒体,让单一的文字配上声音、图像等元素,制作出内容多变、吸引力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同学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改变往日单一的说教与灌输的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和交流的教学模式,通过新媒体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一种亲切、平和的方式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加强互动与沟通,变枯燥为生动,调动学生积极性。除了课堂教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辐射力。如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发布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相关信息,解读理论,分享先进典型事迹,使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同并学习,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外化和反馈提高过程。
3.新媒体方式与传统方式结合,正确进行舆论疏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生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容忽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是思想政治教师、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等,其中辅导员年纪轻、素质高,与学生最为亲近,是学生生活中的“思政导师”。作为学生生活中的“思政导师”,他们首先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学会与学生们进行平等交流,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喜欢通过网络抒发情感,并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意见与看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思想动向,老师们要善于通过QQ、微信、微博等及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倾听学生困扰,让学生自由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释放情绪。同时,老师们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对学生情感宣泄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并展开学习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在通过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我们也不应该抛弃原有的一些思想教育工作形式和手段。有时候与学生在虚拟世界中高谈阔论,可能还是远远比不上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谈心。这样网上网下形成合力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学校方面可以考虑建立官方的宣传教育平台,如公共微博、微信等吸引力大、凝聚力强的新媒体平台,吸引广大的青年学生。并通过设立一些主题新颖、时尚的社会议题,让新媒体平台能够有效地与主流思想、舆论导向进行对接与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同时还应当构建起“网上网下”联动的新媒体舆情应对机制,对于在新媒体中发现的敏感思想政治信息,要及时予以应对,掌握主动权,并迅速配合“网下”实际行动,与学生开展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想法,倾听学生困扰,帮助学生排解压力,稳定情绪,引导舆论。
参考文献:
[1]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张玲,秦学智,张洁.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3]郑晴,胡旻,杨芳.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研究[N].中国报业,2011-07.
[4]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5]百度百科:新媒体时代[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99105.htm.
[6]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