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校学生工作也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来达到服务学生,指导学生的作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开发了手机APP“媒子”,实现了信息发布、通信录、活动报名、在线聊天等功能。在“媒子”开发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后,课题组通过受众分析以及数据统计的形式来了解该APP的使用情况,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主要为:打通组织隔阂,创新功能使用;功能为王,完善病毒性内容;建立多种渠道,使用户多范围推广。
关键词:“媒子客户端” 研究生 教育管理 改进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c)-0172-02
1 “媒子”客户端基本功能介绍
手机移动客户端“媒子”定位于师生群体,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特别打造的、集学院师生通讯录、学院活动实时新闻、活动在线报名、活动参与和互动点评、生日提醒推送等功能于一身的新媒体交互应用,是移动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子”手机移动客户端以“查好友”的点对点人际传播为基础,以实时同步院系学生和校友的通讯录,作为一大亮点,实现移动应用的社交化功能,涵盖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党团支部建设、实习就业等研究生日常管理事务。在后台数据方面,我们做出以下情况汇总(如表1)。
从表1来看,传媒学院研究生安装媒子APP超过半数的有14级硕士生和14级博士生,即新生安装APP的情况较好,11级硕士生、13级硕士生的安装情况也接近半数,而其他年级的安装情况差,特别是13级博士和11级博士,其中11级15名博士生中只有1名安装了APP。整个研究生的平均安装率为48.37%,可以看出研究生只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安装了媒子APP,总的来说媒子在研究生的安装情况不够理想。
表2通过不同维度分析媒子的应用程度。分为八大类,包括研究生的校内活动通知、奖助通知、党团建设信息、出国交流、就业实习、讲座信息、社会活动和其他(心理辅导、励志故事、学术前沿等),各类别之间不重叠。
如表2所示,各类别的关注率普遍都偏低。其中超过10%的是校内活动通知和奖助通知,相对来说,研究生对这两类信息较为关注。出国交流信息、就业实习、社会活动信息其次,最不受欢迎的是讲座通知和其他信息。
根据媒子APP运营这一年半以来的数据,可以看出,媒子信息最高关注率平均只有18%,平均每条信息约吸引13位学生,此人数只占总体安装人数的8%左右。将一年半以来每条信息的阅读人数加总,即约105人次的研究生看过媒子推动的信息(不排除一人重复阅读的情况),还不到安装了媒子APP的总人数163人,数据证明媒子在研究生中的应用率和认可度比较低的,存在感弱。因而,急需对媒子的应用做受众调查、原因分析,改善媒子应用的现状,提高媒子在研究生中的应用价值。
2 “媒子”客户端的改进方案
通过发放问卷和数据分析,结合对个案的访谈,我们对“媒子”客户端的定位改善为“小众化、本土化、传媒人”,同时在如下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2.1 打通组织隔阂,创新功能使用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可得,同学们对“媒子”客户端中“师生通讯录”这一功能最为喜欢。用户可通过进入自己所在的组织,查看属于同一组织的其他联系人信息,即可得知该联系人的手机、邮箱、单位、职位、生日、常住地等信息,更可直接通过“媒子”客户端进行拨号通话、发短信。但存在各个组织之间不相通的情况,即传媒2014级研究生因无法加入传媒2013级研究生组织而无法查看该组织内的联系人信息。
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媒子”客户端内的用户都局限在一个个小圈子,互相之间没有交集,进而弱化了用户之间的粘性互动能力。美国学者克莱·舍基在《Here comes everybody—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中提到了一个“湿世界”的概念。他认为,这个“湿世界”,是指人们通过社会性软件,使各自之间更具有人情味,变得湿乎乎的粘性存在。在粘性社會中,人们不再像原来一样被某个固定组织束缚,而是可以轻易和志同道合的人组建新群体。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媒子”客户端必须打破用户之间的隔阂,增强用户之间联系的可能性,才是顺应社会粘性化的发展方向。
同时,借鉴微信可通过qq好友、手机通讯录联系人以及摇一摇这三种添加好友的互动形式,“媒子”客户端可利用多种现有的社交网,如:人人、QQ、微信等进行新用户的开发。通过此举,使虚拟社交圈与实际社交圈更紧密,达到增强用户黏度的目的。
“二维码签到”功能是实现办公无纸化、高效化的有力一步。用户通过扫描相应活动签到码,即可参与学院活动签到。“二维码扫描”借鉴于日本社交工具“LINE”,通过扫描另一位用户的二维码身份从而添加朋友,微信同样有此功能。现今二维码的用途越来越广。“媒子”客户端的二维码扫描功能同样需要扩大,可以在学院的相关教学场所设置二维码框,方便师生扫描下载媒子客户端,同时参与活动签到,可以据此得到这场活动的参与人数和受欢迎程度,以便下次调整讲座形式和时间地点等安排。“媒子”客户端二维码可开通“扫一扫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扫一扫加好友”等附加功能。“生日提醒推送”功能更应多元化。打破软件限制,将生日提醒推送通过微信、人人、短信等其他形式推送,使“媒子”客户端的生日提醒功能发挥到极致。精简可有可无的功能——媒沟通同样是创新功能使用的做法之一。在微信、QQ等的冲击下,“媒子”客户端的聊天功能显得略显多余,几乎没有用户通过媒沟通进行聊天,应舍弃该功能。
2.2 内容为王,完善病毒性传播内容
“媒子”客户端作为一款社交软件,与微信的高粘度相比,基本处于劣势,唯一能够完胜的便是内容。“媒子”客户端作为学院新闻、通知、活动的发送端,致力于“院网APP”的定位,同时为用户筛选相应内容进行推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作为。但也正是在筛选信息、编辑内容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1)移动端阅读时间碎片化,需要加强内容文本的整合性,突出重点。
內容切勿直接搬抄院网,需要加强原创性,例如,2014年12月7日所发布的一则《瑜悦身心为自己伽分——传媒学院冬季瑜伽月系列活动优雅启幕》通知,院网发布文本与“媒子”客户端发布文本一样,因“媒子”客户端移动阅读的特点,该通知在“媒子”客户端上的显示无法一目了然。
(2)根据用户所好,针对用户需求个性化定制内容。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通过使用媒介所能满足的需求主要有:认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个人整合的需要;舒解压力的需要。“媒子”客户端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无疑是“认知的需要”,因此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用户间的“信息交流”。特别是在一些同学们很关心的消息上,“媒子”客户端推送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抢占关注制高点。例如,院网在2015年1月8日发布的一则《关于发放2013-2014学年奖学金的公告》,同学们十分关注,微信朋友圈几乎转疯,但“媒子”客户端却没有任何动作,丧失了一次病毒性传播的机会。
2.3 建立多种渠道,使用户多范围推广
“媒子”客户端的弊病同样在于缺乏建立多种渠道,从而使粉丝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推广。“媒子”客户端除了可以在组织里找到相应联系人,通过短信分享客户端外,也就再也找不到别的传播渠道,相比之下,优酷网等视频网站、微博、qq空间他们都有至少两种以上的分享渠道,因此“媒子”客户端也需开拓传播渠道,不仅使下载地址可以通过微信、人人等传播,“媒子”客户端上的活动通知、新闻等同样可以通过微信、qq等分享到朋友圈和qq空间。
同时,结合院内活动进行“媒子”客户端的推广,同样可以改善“媒子”客户端使用率低的问题。例如结合我院鸽子屋咖啡吧活动,推出用“媒子”客户端扫二维码获免费咖啡的活动、通过“媒子”客户端扫二维码,领取研究生奖品等研究生日常工作。
2.4 组织运营人力,增进分工的专业化
“媒子”客户端集学院活动实时新闻、活动在线报名、活动参与和互动点评、在线聊天等功能于一体,各项功能的运营工作量总和较大。而且,每个板块的性质不同,比如实时新闻推送和活动在线报名的后台管理就存在着极大的差别,由此对后台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要求都有所不同。
从目前的运营现状来看,缺少专职运营媒子后台的管理人员,人数的缺乏导致内容和运营方面存在较大的压力,运营的要求与现有运营人数的比例不够合理。因此,需要将运营工作细分,安排3人及以上的专职团队进行运营。如果考虑媒子作品的原创性,更需要有一支完整的内容制作和编辑团队来进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