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王周平
课题来源:本文得到江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B2013070)和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第138号)支持。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学(食品)课程原有的教学考核模式逐渐显示出诸多弊端,而多元化考核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本文研究引入新考核方式在总考核成绩中的比重,研究各种考核方式的利弊,探讨可操作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和具体方法,在引入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同时,拟对这些方法进行修正和微调,探讨多元化考核方式制度化的可行性。
关键词:教学改革;微生物学;多元化考核;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c)-00
微生物学(食品)是我校食品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性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理论课程教学与实验课程教学,是我校食品类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我校食品类专业每年约开设12个本科班,三百多名学生学习微生物学(食品)课程,该课程在整个食品类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高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应地对微生物学(食品)理论与实验技术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微生物学(食品)理论课与实验技术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建成了基于Internet网络学习的精品课程教学网站,作为学校整体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课程教学子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教学中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方法逐渐显示出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化教学培养模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教师与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不但丰富了课程的内容,还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我国的大学教育常偏重于理论与书本教育,不少学生缺乏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完备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强化学生技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而课程考核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课程考核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当前在该课程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 理论课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不充分
微生物学(食品)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卷面考察,由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组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于平时成绩给分一般较为笼统,而平时测验成绩也不容易反应客观水平,因而学生有将考核重点放在期末考试上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习过程本身的知识积累,部分学生通过强化突击、题海战术等方式来替代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积累。同时,由于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是?°人在心不在?±,思维不能跟随课堂教学节奏,往往造成?°每堂课不缺、一问三不知?±的尴尬现象,对学过的知识点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寄希望于期末临时突击。
2. 理论课较多强调期末卷面考察成绩,较少注重平时考察成绩
微生物学(食品)理论课平时成绩的考察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平时成绩考察方式不统一,有些教师通过平时课堂提问来出具平时成绩,有些教师以课堂练习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平时成绩不能合理拉开差距,对于非卷面考察方式的平时成绩,一般给分高于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察的忽略,容易造成学生忽略日常学习过程的积累。有些学生平时认真学习,课堂反应良好,但期末未能考出较好的卷面成绩,因而整个课程得分有时甚至不如那些临时突击的学生高,这不仅不符合教学和学习规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平性不足。
3. 实验课考核方式单一,不易真实反映学生实验技能
微生物学(食品)实验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老师事先将所需的器具、试剂、材料等准备好,上课时,老师将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讲解完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2~3学时)利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最后填写统一格式的实验报告。考核方式以实验报告为主,教师通过对实验报告的评阅,给出一个评价等级,最终的实验成绩是根据每次实验报告成绩进行评定。这种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存在某些弊端。一是忽视了过程评价。学生只要将图画好,将思考题做好,实验成绩就容易得高分,这样容易让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真实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水平。二是忽视了技能训练。基本技能掌握的好坏与实验成绩相关性不够高,对于单纯追求好成绩的学生来说,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不注重技能训练,只注重实验结果,导致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在课程结束后很快就遗忘。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不利于全面、真实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此,科学评价学生微生物学实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势在必行。
因此对于微生物学(食品)课程,需要研究合适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和方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克服这些环节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实践中应如何开展这项教学改革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1. 引入多种类型的新型考核方式,充分展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虽然微生物学(食品)课程知识点相较其它理工科课程而言知识点较多且较为分散,但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性,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某些知识点具有贯穿整个课程始终的特点。针对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引入“专题综述汇报”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进展,使學生就近期讲授的某个知识点做文献调研和综述,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调研成果,这样有利于学生深挖课堂知识点,调动学习主动性,锻炼专业化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其次,微生物学(食品)课程知识点以微生物学科和食品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为源泉,而这两门学科的发展非常迅速,呈现知识爆炸的状态,而许多陈旧的内容应该得到及时更新。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文献阅读-讲解”的考察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追踪本学科科学和技术的最新进展,从而加强对本课程重要性认识,促进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全面认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此外,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课后复习的模式,这种方式较为枯燥和单一,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已越来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知识竞赛”考察方式,将多个知识点编制成知识竞赛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脑,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交流与团队合作意识,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的的心态中巩固本课程基础知识。
2. 合理分配各考核内容的权重,注重实效、兼顾公平
在引入新型考核方式的同时,应认识到传统考核模式(例如闭卷考试)仍具有不可取代的优点。应该在现有考核方式基础上,合理布局各种新型考核方式与传统考核方式的比例与得分权重,探讨合理的多元化考核方案,促进课程知识点以多种方式考核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应当进一步增加平时考核的权重,研究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合理分配方案。例如,可以增加平时测验次数,增大平时成绩比重。当前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可以探讨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各半甚至是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30%的新比例模式。平时成绩由上述多元化考核成绩以及平时测验成绩组成,可以避免学生考试前突击复习的不良学习习惯,既保证成绩组成的合理性,又兼顾成绩出具的公平性。
3. 加強实验技能考核,促进学生实验水平的提高
应当在微生物学(食品)实验课程中引入实际动手操作的“考试式”考核方式,针对微生物学“四大基本实验技能”设计动手实验操作的考核方式,避免学生“课时不努力,课后抄报告”的学习方式和仅仅依据实验报告给出成绩的不客观评价方式。应当从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对于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内容,主要从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创新性,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报告的规范性、结果的合理性,以及记录的真实性、规范性、详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此外,应当提高设计性实验比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实验内容和性质,微生物学实验一般可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自行设计实验等。其中自行设计实验能体现学生对实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综合应用,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应当研究和探讨提高设计性实验比例的方式方法,研究设计性实验的合理组成,由学生按兴趣自发组织成实验小组,选择某个专题,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流程、分析计划的可行性、准备实验材料、分工合作以便共同完成实验内容,最后由教师对整个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讲评。
高校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以考试卷面成绩来衡量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方式较为单一,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多元化考核是指不仅采用标准化纸笔答题测试,还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对学生的身心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其目的是促进评价对象的全面发展。课程多元化考核加大了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不及可以激发学生平时的学习自觉性、学习动力与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本文研究引入新考核方式在总考核成绩中的比重,研究各种考核方式的利弊,探讨可操作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和具体方法,在引入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同时,拟对这些方法进行修正和微调,探讨多元化考核方式制度化的可行性。本研究内容和方法从学科自身特点出发,从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改善,这一思路具有普遍适用性,其所获得的经验能够推广应用到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研究上。
参考文献
[1] 石磊, 姜存仓, 郭再华, 赵竹青. “多元化课堂考核”在无土栽培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思考[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23(5):190-192.
[2]杨洪兵, 张玉喜, 侯丽霞. 高校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14):140-141.
[3]郑义, 陈宏伟, 曹泽虹, 董玉玮, 邵颖, 崔珏. 基于卓越计划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7(7):82-84.
[4]李振. 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22):4222-4224.
[5]李荣峰.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 广州化工, 2011, 39(20):132-133.
[6]张杰, 赵健, 汪红.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 13(3):75-78.
[7]阎欲晓, 李有志, 粟桂娇. 生物工程专业设计性实验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4):302-305.
[8]翟旭光, 吴娟娟, 张亚莉.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探讨[J]. 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4):38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