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雅敏 ,王来亮 ,邓曹仁 ,李慧瑶
(1.浙江省缙云县植物保护站,321400;2.浙江省缙云县农作站)
茭白(Zizania latifolia)是我国特有的多年生水生蔬菜,主要在江浙地区种植。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缙云县茭白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茭白主要产地[1]。到2014年底全县茭白基地面积已经达到2 300 hm2(复种面积3 635 hm2)。由于连作等原因,造成茭白胡麻斑病(Helminthosprium zizamaeNishik)普遍发生和为害,已成为我县茭白主要病害之一。如果发生早且严重,往往会使茭白瘦小,减产严重[2]。目前,我县防治茭胡麻斑病主要用咪鲜胺、多菌灵和三环唑等杀菌剂。由于长期单一用药导致茭白胡麻斑病病原菌对该类药剂产生一定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2014年,我们开始试用稻瘟灵(富士一号)防治茭白胡麻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试验对生产上用于防治茭白胡麻斑病的4种杀菌剂进行防治效果与茭白安全性评价,旨在筛选出防治茭白胡麻斑病的合适杀菌剂。
试验药剂:40%稻瘟灵乳油 (富士一号)800倍液,中农住商(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中日合资)生产;45%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陕西省蒲城美尔果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浙江平湖农药厂生产;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江苏省江阴市福达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地点为缙云县壶镇镇兴农村一茬双收茭白田,试验田茭白于2014年11月上旬移栽,品种为美人茭。试验根据杀菌剂种类设计4个处理,另设1个喷施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区面积36 m2(茭白约160丛),重复3次。施药时间分别为5月2日(胡麻斑病发病初期)和5月12日,共施药2次。茭白于6月2日开始采收,至6月26日采收完毕。
分别在喷药前调查病情基数和第二次喷药一周后(5月19日)调查,参照茭白锈病调查方法,每个处理区域定点调查茭白20丛,约100株,查每株茭白倒3叶(共300片叶)胡麻斑病的发病级别,计算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评价不同杀菌剂对茭白胡麻斑病的控制效果,并在茭白采收时考查茭白植株茭白肉质大小、壳茭和肉茭质量及小区产量等指标。试验期间,各处理与对照小区的田间管理相同。
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 最高级数值)×100;防治效果(%)=[(CK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CK区病情指数]×100%;校正防效(%)=100-[CK 区用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用药后病情指数/CK用药后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用药前病情指数]×100%。
试验期间调查表明,4种参试杀菌剂在设计的浓度及施用次数下,未见对茭白产生药害和不良影响。
不同杀菌剂于5月2日(胡麻斑病发病初期)和5月12日,共施药2次后,在5月19日调查发现:与CK相比,稻瘟灵、咪鲜胺、三环唑、多菌灵等4种杀菌剂施2次后防治效果分别为87.37%,60.84%,48.5%,37.05%;校正防效指数分别为88.12%,63.14%,48.50%,40.75%。试验说明4种杀菌剂中对茭胡麻斑病的防治效果以稻瘟灵最好,多菌灵最差。
表1 不同处理茭白胡麻斑病病情指数
表2 不同处理对茭白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杀菌剂对茭白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茭白肉质茎长度、肉质茎宽度、肉质茎净质量以及雄株率的差异[1]。4个药剂处理的壳茭、肉茭单质量均优于对照,以稻瘟灵处理增加最明显,壳茭单质量156.2 g,肉茭单质量81.2 g,肉质茎长22.3 cm,宽3.9 cm;而对照的壳茭单质量133.2 g,肉茭单质量62.65 g,肉质茎长19.2 cm,宽3.2 cm。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均未对茭白的单质量、产量等经济性状造成不良影响。各处理产量与对照相比,稻瘟灵处理提高18.5%,咪鲜胺处理提高12.61%,三环唑处理提高9.24%,多菌灵处理提高6.22%。稻瘟灵处理茭白集中上市时间为6月10~19日,其他处理上市时间为6月10~22日。因此,稻瘟灵处理茭白单质量、产量等经济性和上市整齐度均高于其他处理。
茭白胡麻斑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候、施肥、品种和其他管理条件等因子有关[4]。研究表明,不同茭白品种对胡麻斑病的抗性差异大。其中四九茭、六月白、武义茭和美人茭对胡麻斑病的抗性较强,浙991、浙茭2号等相对感病[1]。茭白宽窄行种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和轮作种植等栽培技术有利于减轻茭白胡麻斑病的发生。防治茭白胡麻斑病的方法有种植抗性品种、茭白与蔬菜的水旱轮作、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清除病叶(株)残体以及药剂防治等[5]。多菌灵、咪鲜胺、三环唑3种杀菌剂在我县防治茭白胡麻斑病有较长历史,而稻瘟灵(富士一号)是2014年开始在茭白上使用。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三环唑、多菌灵这3种杀菌剂对茭白胡麻斑病防治效果较差,而稻瘟灵(富士一号)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7.37%,且供试药剂的使用浓度和喷药次数对茭白生长安全、无药害,且能一定程度提高茭白产量。这说明稻瘟灵(富士一号)可作为常用杀菌剂用于防治茭白胡麻斑病。但应注意,在防治茭白胡麻斑病时须结合农业、生物等其他防治措施,注意轮换用药、使用剂量及使用次数,以避免或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减轻防治压力。
[1]俞晓平,陈建明.茭白高效安全生产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76-179.
[2]蔡国梁,吴森贤,周永忠,等.茭白胡麻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6(6):29-30.
[3]叶琪明,顾国平,李建荣,等.茭白锈病和胡麻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无害化防治[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144-148.
[4]郑许松,陈建明,陈列忠,等.茭白种质资源对胡麻斑病和锈病的抗性鉴定和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06,18(5):337-339.
[5]郑许松,郑春龙,陈建明,等.不同间栽模式对茭白病虫害的控制作用[J].浙江农业科学,2006(6):67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