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怀强 沈同强
提高化学事故处置能力的几点思考
◎ 杜怀强 沈同强
化学事故己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是当务之急。结合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化学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教训和防化兵分队编制装备的特点,对处置行动中担负的任务及力量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化学事故 防化兵分队 救援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8月30日下午3时,共发现遇难者150人,失联者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700多亿元人民币,间接损失不可估量。根据上级指示,武警防化兵分队动用大量的人员和装备器材,参与了“8·12”事故的侦察监测、人员搜救、消毒灭菌等急难险重的任务,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需要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与使用也随之增加。危险化学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发展生产、改变环境和极大地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因其固有的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等特性,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要充分认清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把完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任务摆到突出位置,按照实战要求,大力加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针对性训练,努力提高防化兵分队遂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能力。
天津“8·12”事故的发生,突出表现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事发突然,情况紧急。事故发生在当天23时30分左右,是夜间人们休息的时间,也是工作人们最容易麻痹大意的时候,完全难以预料,是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瞬间突然发生的。二是传播迅速,危害广泛。化学事故发生后,先后三次剧烈的爆炸炸出一个深七到八米、半径80米的大坑,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向四周传播,通过空气、水源等媒介,迅速扩散,在较大的范围内,危害人员生命安全,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影响极大。三是持续时间长,处置难度大。此次事故造成各种危化品堆积、多次爆燃,大量的集装箱堆砌阻碍进展,且爆炸波及范围广。危险化学品的爆炸使有毒有害物质迅速扩散,持续了十几天的时间,处置难度非常大。
“8·12”事故的发生,有深刻的教训值得汲取:一是违法建设危险化学品贮存点。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违规存放大量化学危险品,数量严重超标,贮存地点距离居民区最近处仅有600米,没有达到1000米的要求。二是把关不严。此次事故充分暴露了有关审批、监管等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的贮存、运输、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甚至存在有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章的行为。三是应急处置措施欠科学。“8·12”事故是在短时间内的多次爆炸,才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说明前期对危化品的贮存情况不明,应对措施还欠科学。四是军地协同还不够通畅。此次救援涉及到地方、军队和武警等单位,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各自为战、信息有冲突及不一致的问题等等。血的教训警示我们一定要认真查找问题,分析事故的原因,制定切实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化学事故发生后,防化兵通常要负责切断事故源,控制污染区,抢救中毒人员,组织污染区居民防护或撤离,对
污染区实施侦测、洗消等任务,处置工作后期,还要对事发地区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检测。工作多、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组织指挥十分复杂。
2.1 实施现场封控
对现场进行封控时,由公安机关牵头,公安、武警部队等编成,主要负责对事发地区的现场实施封控,阻止无关和没有防护措施的人员进入受染区,避免人员受到伤害和污染区扩大。武警防化兵分队接到“8·12”化学事故救援任务后,迅速与军队、地方公安、环保等部门取得了联系,到达现场后,及时向救援指挥机关报告,迅速了解掌握事件的基本情况,本级的任务,兵力的分配,装备的保障,组织指挥程序和协同的方法,通信和后勤保障等内容。根据上级的指示,分班(组)以事故源为中心、以危害纵深为半径,确定警戒区域,加强现场警戒,控制进出路口,疏出阻入,禁止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疏散围观人群,维护现场秩序。通过加强警戒和实施有效抢救,以最快方式控制了现场事态。
2.2 核心区搜救人员
防化气象监测
化学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了抢救组,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编成,部队防化兵分队和医务人员参加,主要负责从受染区中将中毒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协同卫生部门抢救中毒人员。医疗救治力量由卫生部门统一组织,各医疗单位,包括驻军部队医院参与,负责对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8·12”事故发生后,根据上级命令,8月15日上午11时20分左右,防化兵首次进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爆炸核心区建筑搜救生命。通常2至3人为一组,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隔绝衣防毒衣,约30分钟左右进行换班,以保持部队持续的战斗力。后期是搜查遇难者,发现人员的遗体后及时包裹并迅速进行转移。
2.3 组织侦察监测
及时查明化学危险源的种类及性质,判明其可能影响的时间和地域,估算其对人员、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并迅速向指挥员和地方政府提出组织防护和消除化学事故后果的意见和建议。首先派出先遣侦察组,用核生化多功能侦检车到爆炸事故现场进行检测,初步查明化学事故的情况,为后续展开处置行动提供基本依据。对危险源进行控制时,以公安消防人员为主编成,解放军、武警防化兵分队支援,负责现场勘察,收取样品,寻找并控制危险源。随后派出的侦测组,在爆炸的核心区以防化兵分队为主编成,主要负责查明化学品的种类,确定受染范围;指导其他处置分队和现场人员的防护;疏散受染人员,标志受染边界并实施连续监测;核心区四周开设了4个观察哨,观察毒气(烟)云团扩散的方向、距离;在事发区警戒区外设10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和8个环境空气流动点,以环保部门和气象观测人员为主,监测大气污染物和水质污染情况,为估算受染范围和持续时间提供依据。并以环保部门和防化兵分队人员为主负责分析化验工作,负责对化学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以准确判断化学品的种类、危害程度,并确定污染范围的边界。
2.4 消除危害后果
化学事故发生后,迅速组织防化兵分队协助消防和地方应急救援力量对危害地域内的目标和人员进行消毒和消除污染工作,帮助、指导群众进行洗消,对生活设施等进行卫生处理和消毒,防止化学灾害扩大。突出消除化学危害的科学性,增强救援的针对性;突出消除化学事故对人员的危害,通过对人员的救助,增强地方人防专业人员、民兵和群众应对化学危害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变能力。2015年8月16日,危险化学品仓库内的氰化物的位置已经确定在两个点,初步判断有几百吨。利用化学品中和方法对已炸开外露的及时清理;对大面积分散的采取分围方法,砌墙围起来,按照“前面堵、后面封、中间来处理”的原则,紧急采取设置围堰、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措施,确保事故区域污染不外泄;对成桶未损坏的及时清运,撤离现场。并由防化兵分队和公安消防部队人员编成的洗消队,负责爆炸受染区的消毒灭菌工作,快速开设洗消站对受染的人员、装备进行洗消,迅速彻底地消除危害后果。
在“8·12”危险化学品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的救援行动中,防化兵分队明显感受到,对地方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情况不清楚、专业人才队伍力量比较薄弱、装备技术水平较为落后、部队的实战经验匮乏、军地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不畅通等突出问题。根据化学事故救援中担负的任务和部队的编制装备等实际情况,提高部队化学事故救援能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3.1 依靠机制牵引,走依法建设的路子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既要能切实履行平时管理的职能,又要在一旦有事故发生的情况下,能迅速担负起施救指挥任务;建立一个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解决化学事故救援准备工作做与不做、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建立一个质量调控的评估机制,促进化学事故救援专业训练全面落实;同时,要完善配套其他相关规章制度,从而使化学事故救援能力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2 努力形成合力,加强救援力量建设
围绕建设一支善打硬仗、指挥灵敏、功能多样、救援快速的应急救援力量的要求,可在部队和地方救援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以机动师防化兵、总队工化救援中队、特勤中队为主,以地方民兵、预备役防化兵为辅编成,必要时还可与地方公安消防、特警、质检、环保、化学专家混合编成,配备专业装备器材,作为化学事故救援的应急力量。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过硬、装备精良、系统配套、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救援队伍,真正形成应急救援的“拳头”和“尖刀”,在化学救援中“打头阵、当先锋、挑重担”,真正做到战则必胜。
3.3 多方整合力量,全力提升救援能力
紧随任务需要,在方法手段、内容体系、技术支撑等方面整合力量,生成战斗力。按照“自下而上、逐级合成”的原则,针对化学救援活动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设置化学救援的内容,将指挥、技术、战术融于一体,定期组织军警民多位一体,联合化学救援模拟训练和协同演练,不断增强训练的逼真性、对抗性和适应性,努力打造联合救援、特种救援、科技救援的“利器”,实现查得清、防得严、侦得准、消得净的救援目标。
天津爆炸事故
武警救援车
3.4 坚持多管齐下,加速专业人才的培养
武警部队要在化学救援中赢得胜利,就必须加速培养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防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科学规划,确立高起点,采取院校教育、在职培训、函授学习,实践锻炼的方法,提升警官任职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加大培训力度,完善防化专业警官生成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专业院校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归口培养和分层培训相结合的人才生成体系。要善于搭建多岗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工作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才生长环境,做好人才引进、保留、使用的工作。依托地方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开放式育人机制,不断拓展专业人才发展空间。
3.5 加强装备建设,配强救援技术装备
本着“平战结合、军地兼容”的原则,着眼装备的通用性,改进不适应的,研发新型的,填补空白的。通过技术“嫁接”,积极发展特种新型装备,及时配备高效灵敏、功能多样、使用简捷的配套装备系列,使之适应化学事故救援任务的需求。
3.6 深入研究探索,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在化学救援的军地结合问题上,要着力解开军地任务怎样“联”、数据怎样“传”等环节;要着力解开怎样转换、如何响应等环节;在组织指挥问题上,要着力解开力量如何“用”、行动如何“快”、方式怎么“活”等环节;为解决一系列制约化学事故救援能力建设的问题找到有效的途径。
3.7 坚持科学施训,促进救援能力整体提升
应科学统筹和组织化学救援训练,提高训练质量。在计划的制定上,既要合理穿插安排训练时间,确保新大纲规定内容训全;又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人员和效果落实。在训练的组织上,首先要划分单元,精练模块,既要把侦察监测、分析化验、实施防护、洗消去污等横向专业练精,又要把连、排、班(组)各个纵向单元练熟;在此基础上,对各单元科学组织训练,成建制成系统反复演练,逐级合成,最终形成较强的整体救援能力。坚持战斗力标准,加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严格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化学灾害的针对性演练,进行实兵、实装训练,采取一情多案、一案多情的方法,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全面摔打磨练部队。
作者单位:武警福州指挥学院教研部防化兵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