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背景下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2015-12-06 04:17覃良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校园篮球篮球运动篮球

覃良军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系,广东广州 510303)

2015年7月,我国第一个足球系在成都体育学院成立,这是继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为足球发声以来,足球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节点。中国足球发展的关键在于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早在2009年为了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共同组建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并于4月两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实施方案”,历经6年的推动与建设,我国青少年足球取得较大进步。十八大以来,经过众多领导人的讲话精神和支持,足球发展俨然上升到国策的高度。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4年11月26日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发展校园足球是成就中国足球梦想、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工程,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足球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在足球备受“宠爱”的背景下,校园篮球显得有些“寂寞”。

在校园足球得到空前重视和全力推动的大环境里,作为一个篮球教育者,必须去思考篮球的发展与未来。足球、篮球此时的不同待遇有着复杂的现实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不仅要追溯到足球在世界的影响力,我国足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更与篮球发展现状密切相关。

1 我国足球、篮球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足球及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

中国足球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辉煌一时,稳据着亚洲三强的地位。90年代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创立以来,中国足球受到假赌黑等行业不正之风的困扰,再加上对足球的价值和规律认识不足,对足球职业化改革思想准备不足,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轻视基础建设及长远规划,行业管理监督薄弱和缺失,从而导致中国足球严重落后,职业联赛的市场化、职业化道路举步维艰。

国内低水平的联赛和足球不断出现的风波,以及中国足球在世界足坛甚至亚洲足坛的差劲表现,使得国民对足球运动涌现的是恨铁不成钢之后的淡漠。在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足球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青少年球员极度匮乏,缺少“新鲜血液”和梯队发展成为制约中国足球的发展的关键,后备力量的培养主要在于校园足球的开展。

日本之所以成为亚洲足球第一,其国民驾驭教育对足球的重视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日本自上世纪70年代将足球运动写入中小学教育大纲,完备的13-17岁青少年足球联赛使得日本足球运动员层出不穷,著名亚洲球星中村俊辅、远藤保仁、本田圭佑等人正是在层层筛选中脱颖而出的,并代表国家队出征亚洲杯、世界杯,成绩优秀。日本有注册的青少年70万,足球成为日本校园的重要活动之一。

鉴于这样的现实因素,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009年,“校园足球活动”率先在44个布局城市中展开,包括22个省和5个自治区各推荐一个城市,4个直辖市和13个中国足协会员协会所在城市,以及足球发源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指导下扎实深入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已有49个国家级布局城市,3个试点县,11个省(甘肃省、浙江省、江苏省、陕西省、河北省、四川省、江西省、广东省、河南省、湖南省)的82个省级布局城市,5000多所大、中、小学,270万名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年均比赛10万余场,到2017年计划扶持建设2万所左右足球特色学校、200个左右高校高水平足球队[1]。“校园足球活动”的理念已经深入全国广大师生心中,各布局城市更是积极参与“校园足球活动”。通过“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他们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良好心理素质,同时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为中国足球提供更多优秀后备人才。

1.2 我国篮球及校园篮球发展的现状

1.2.1 我国篮球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篮球运动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拥有众多篮球人口的体育大国来说,我们国家的篮球整体水平却并不在世界前列。自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国篮球不仅在世界赛场上频频失利,无法拉近与世界篮球强国的差距;甚至在亚洲赛场上也时常折戟,丢掉了自己在亚洲的霸主地位。

1.2.2 我国职业篮球发展现状

作为国家篮球最高水平体现的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开展至今已有20个年头,期间有起有伏,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篮球人才,但是由于观念的落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管理模式的不科学、竞技训练的水平低等导致我国篮球职业联赛的程度化不够高。自姚明退役后,我们的联赛很难再培养出如此有世界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篮球明星,反而逐渐沦为NBA等高水平联赛过气球星的“养老院”。

1.2.3 校园篮球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篮球整体水平下降、职业联赛程度化不高,导致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和我国校园篮球的发展相结合起来的缘故。相比于足球,篮球学校一直是培养篮球人才的摇篮。在旧中国,历届远东运动会的篮球代表队成员大都选自学校球队中的运动员,他们为国家取得优良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同时也带动了学校篮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此后,学生运动员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篮球组织的主要成员,推动着国家篮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跨入全面发展阶段,大学篮球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篮球在中国校园里成为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之一,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高校篮球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高校篮球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也是及其深刻的[3]。目前各类大、专院校在篮球人才培养方面对于推动我国篮球运动走向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等方面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帮助;而从各大、专院校毕业的大多数高素质专业篮球运动员,一般都能够进入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岗位中或者社会健身体育事业中,这批高校篮球专业运动员能够从基本知识、基本技巧、体育锻炼规律等方面提升广大民众及中小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认知,在很大方面影响着未来我国篮球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4]。然而,尽管我们拥有自己的联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和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却不能为我国职业篮球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能力强、潜力大的篮球尖子,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成长为未来篮球明星的可能性较小。

中小学生人口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开展篮球运动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的形成;有利于我国篮球事业的快速发展;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脚步。篮球运动本身的教育性原则,既满足于学生的教育需要,又满足于校园文化发展的需要,而篮球运动有趣、易学的原则正好迎合了孩子们心理需要。为此,在中小学开展校园篮球文化是从孩子们的天性出发,以发展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教育孩子们尊重比赛尊重他人,以趣味篮球来发展校园文化是一件即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大事,又能够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5]。但是由于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2.4 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的问题分析

1.2.4.1 学校培养篮球人才的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业余体校——市体校——省体校——省青年队——省队——国家队”的竞技体育训练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校在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导致了我国学校在篮球人才培养方面力度不够的现象。

1.2.4.2 不重视文化知识水平的学习

长久以来,我国校园在篮球人才招生的态度一直都是:只要具有篮球天赋或者在篮球某方面具有一技之长即可,而对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则几乎不做任何要求,这从客观上导致了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甚至许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体育生不需要加强文化知识水平的学习。反观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美国,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在招收篮球人才方面对学业都有着硬性而严格的要求。如:美国各大学规定高中毕业生,必须完成必修的10门主干课程,其中英语至少修满3年。运动员入学的文化成绩要在2分以上(4分制)全国学习智能测验(SAT)至少700分,全国学院测验(ACT)至少达15分的学生方有资格申请被录取入学[6]。

1.2.4.3 大、中小学篮球人才培养体系脱节

国家教育部体卫司司长杨贵仁曾指出:“目前我们国家学校体育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大、中小学之间相脱节,没有把十四年的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篮球作为我国大中小学普遍开展的运动项目,无论是教学、训练,还是竞赛都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生源多来自专业队、体育运动学校、传统体育项目中学三个渠道。而中小学则由于受竞争制度制约,表现为运动训练的短期功利行为,只重视在他们那个级别争名次、拿冠军,不重视选材和系统的训练,致使一些有前途的人才“早熟”,到大学阶段运动成绩不可能再提高,或提高幅度很小[7]。

1.2.4.4 大学作为“中转站”的作用较小

作为职业篮球的前哨和“中转站”,大学应该是一个国家竞技篮球运动开展的重要阵地。美国的大学篮球联赛NCAA为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职业篮球联赛NBA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在美国的地位丝毫不亚于NBA。然而,我们国家的CUBA及大超联赛可为CBA提供的人才则是凤毛麟角,我国大学生联赛培养的篮球人才还远远不能承担起职业比赛的任务,这导致了大学的高水平运动队被排除在竞技体育系列之外,实际上成为不了职业或半职业运动员,绝大部分经“加工”后流入到了与体育无关的其它领域,事实上造成了体育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8]。

2 校园足球发展上升到国策的高度

21世纪以来,校园足球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历届领导人为推动我国足球事业健康发展身体力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更是将足球特别是校园足球发展上升到国策的高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贯彻《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全国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培养拼搏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学校为依托、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并于2009年6月正式启动了校园足球活动[9]。2014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11月26日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抓好青少年足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体教结合,锐意改革创新,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发展校园足球是成就中国足球梦想、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工程,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发展振兴足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

由此可以看出,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于校园足球的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和肯定,从政策和制度上保障为校园足球扫清障碍。

3 校园足球的发展对校园篮球发展的影响

3.1 校园足球发展为校园篮球发展带来机遇

3.1.1 校园篮球作为“三大球”之一必然受到校园足球发展的带动

校园足球以其独特的魅力、项目特质和与其它项目相比所具备的代表性的体育教育功能,从而成为学校体育综合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迅速带动校园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体育运动注入了新篇章,促进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校园足球的发展能带动校园其它项目的开展,长久以来,足球、篮球、排球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球”,提到其一,必然想到其二,人们总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三大球在中国百姓的心里有着独特和重要的位置。提高中国三大球项目的竞技水平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亿万球迷国家情感的需要[10]。

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校园运动密不可分、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同时,势必引起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关注和重视,转而带动学校其它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通过推动“校园足球活动”,广泛开展校园篮球、排球、武术等体育活动和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让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正是国家发展校园足球的宗旨所在。

3.1.2 两球项目特征相似,篮球可享受借鉴足球发展成果

篮球和足球都属于同场对抗类竞技体育项目,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得分的多少来判定胜负的运动。二者具有共同的特征:身体对抗性极强、集体性项目、参与比赛队员多、场上比赛竞争激烈、在全世界广泛开展、群众基础雄厚、世界影响力大等[11]。篮球、足球因其娱乐性、健身性、观赏性等特点深受我国校园广大师生的喜爱,NBA和世界杯等相关的篮球、足球赛事也深受学生群体的关注。因此,这两项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在我国校园发展较好。

作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和突破口,校园足球有着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中致其产生了许多成果。而由于受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校园篮球和校园足球相比无论是从发展历程,还是从项目本身特点等角度来看,二者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因此校园足球发展带来的成果对于发展我国校园篮球具有很大的可借鉴性。

3.2 校园足球发展为校园篮球发展带来挑战

3.2.1 校园足球备受重视可能带来某些领导部门冷待篮球运动

2015年3月19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文件,2015年起山东省将暂停大学生篮球、排球联赛,将大学生足球联赛纳入“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中。这份文件的出台,显然不利于排球、篮球运动在山东省的普及和发展。在国家领导人和体育主管部门重视足球运动以来,有类似于山东省这样的举动的省份、地区及学校纷纷涌现,在他们的习惯思维中就是功利性的开展教育事业,扬弃必须选择其一。所以,校园足球发展现在被提升重要位置,某些领导将会理解为只发展足球运动,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并没有足球重要,从而以文件、命令的方式执行下去。这些行为显然都对校园篮球发展十分不利。

3.2.2 校园足球火爆可能导致青少年更加偏向于选择足球运动

《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后,教育部随后制订的十年规划出台,即到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定点校要达到2万所,足球人口要达到2000万人。这样的数字背后是大规模的扩张和发展,各部门的大力宣传,相关赛事的举办,学校场地人才的配备,有可能的是马上在中国将兴起一股“足球热”的大跃进,无数青少年跟风涌入足球运动大潮中,篮球反倒成为很多家长和学生的“第二选择”。

目前看来,校园足球的受众度更广。足球开展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四级联赛,但是校园四级篮球联赛却把小学篮球给排除在外了。很多人认为,篮球架那么高,篮球那么大,小学生没那么大力气把皮球投进。在小学阶段篮球普及度由此被远远抛在后面。

3.3 两球在校园的推广模式可以相互借鉴与学习

篮球在学校的推广有着其先天的优势。首先从篮球运动特点来看,校园篮球人数要求小、场地面积便利、规则要求和限制较少等条件较之校园足球来说更为“接地气”。而对于小学生学习篮球太早的问题,完全可以大力推广“小篮球”,给学校安装矮一些的篮球架,让小学生玩小号篮球。其次从篮球种类来说,除了5人篮球,现在四人篮球,三人篮球,花式篮球等各种类型的篮球运动在走入市场后,与商家合作在各级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比如“红牛”三人篮球赛已经成为全国高校的品牌活动。再次,从推广方式上来看,除了赛事,篮球还以电影、特别是动漫结合,拍出众多篮球题材的动画片,将篮球规则和文化以动漫的方式进行推广。在篮球运动推广上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NBA与姚明共同宣布,双方将打造并运营一个全新的合作项目——NBA姚明学校。双方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提升和健康成长。

足球是世界上第一运动,在众多国家都是是人民的运动,是普遍参与、普遍受关注的运动,足球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通过足球活动学习的方法是游戏和竞赛,在游戏和竞赛中不仅要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发展。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其中将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和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列入“重点任务”,由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等共同负责,中国足球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前景令人关注和期待,其中校园足球的实践方式万众期待。校园足球的有效开展取决于学校足球活动时间、活动场地、学生意识、人力物力配给等多个方面。首先对于足球比赛的规则和时间来说,要有效开展足球运动,首先的保证每周不少于2个小时的足球活动时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在场地上来说,不要求专业的塑胶跑道,也至少得有大面积平整的空地。而我国目前多数学校的场地很有限,因为很多城市地域狭小,不具备这种条件;再次,从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来看,家长和老师更希望孩子在课堂里读书,读书本的知识、背书本的知识、考书本的知识,而通过足球运动学习技能、提高情商的意识比较薄弱。这些因素目前还制约着足球的普及,不过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下,足球正在有序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篮球的推广方式以免少走弯路。

姚明对推动中国篮球进步的思索在篮球推广的理念应该成为两球推广普及的代表。在他看来,篮球应该回到本源,篮球应该融入教育。要改变中国篮球的土壤,得从最基层的学校教育开始,正确的篮球理念,不仅仅应该教授给那些职业球员,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同样重要,越来越多人了解这些,才可能改变中国篮球的土壤。除此之外,姚明相信篮球会成为教育的重要载体:“这次篮球学校的合作算是一次试验吧,我们都知道,任何成功的案例都是慢慢从试验阶段跨过去的。我们一直在说如何才能提高体育成绩,可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体育意识,锻炼我们的意志。我们希望通过篮球,通过体育锻炼,把这作为一个载体,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如何去社交,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如何去竞争,如何去享受体育的快乐。”[12]这种运动理念应该成为篮球、足球甚至是所有体育运动推广的理念。让学生普遍的参与体育运动、喜欢一项甚至几项体育运动,从而使运动成为自己终身热爱和参与的生活习惯。

4 校园足球全面发展背景下校园篮球发展的对策

4.1 保持传统优势前提下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比于足球的一蹶不振,篮球无论是在国际影响力还是在职业联赛上,都有着巨大的优势。从举国体制走出来的篮球运动在历届奥运会和世界杯上相对足球都有着差强人意的成绩。同样,职业篮球联赛在国内发展得较为规范,举办得有声有色。但是篮球运动仍然有着较大的上升空间。

切实把学校篮球工作放在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发展的首要地位,加大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力度;大力发展校园篮球不仅是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途径之一,而且是发展我国群众体育、终身体育的坚实基础和环节,更是奠基中国篮球事业的迫切需要。这就需要在校园篮球发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国家、学校、家长三方共同加强学生运动员对文化知识的学习,重视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完善大中小学一条龙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采用“体教结合”的模式,建立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四级联赛制度,加强大学和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借鉴美国大学高水平篮球队的先进培养体制,尽快改善中国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招生和培养体制,提高文化水平,提高在校待遇,加强科学训练,提高竞技水平,使其成为我国职业联赛的人才培养“基地”,并扩大毕业择业面,从而充实和提高篮球后备人才,进一步提高中国篮球运动水平。

4.2 借助校园足球改革之风,带动校园篮球发展

校园足球的发展特别是其健康发展必定带来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而此时校园篮球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校园篮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发展专项技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而且旨在搭建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队伍输送人才的阶梯,保障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发展校园篮球更是成就中国篮球梦想,提升国家篮球软实力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我国篮球国际地位和国际排名必不可少的手段;更是我国由体育大国转变为体育强国的标志之一。

4.3 着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全面的篮球教育人才

在校园篮球的推广过程中,篮球教育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校园篮球的发展水平,其教育人才的执教能力提高十分关键。篮球教育人才对篮球运动技能的掌握,对篮球运动规律的把握,对篮球运动规则的熟悉,对篮球文化的理解等都决定了其对篮球爱好者的方向引领,兴趣培养及精神世界的塑造。所以发展校园篮球更为关键的是需要提供政策和制度,提高篮球教师的积极性和归属感,让其专心钻研教育方法,提高执教水平。同时,学校应该改变观念,尽最大可能地为校园篮球发展提供场地经费,保障校园篮球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无论是篮球还是足球,在学校的推广和普及首先在于每个个体运动习惯的养成,最终带来个人的身心发展,国家的软实力提升,民族的强大和自强不息。所以应该是在校园篮球和校园足球的发展中全面发展全民体育运动,和谐的校园体育才是长久健康的发展路径,不能因为某些政策扬弃已经拥有的体育基础。球类项目从校园抓起的路线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希望在两球的带动下校园体育的春天早日到来。

[1]陈希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2]李小英.浅析我国篮球校园文化的繁盛与CUBA[J].体育文化导刊,2006(5):72-74

[3]曾海.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高校校园篮球文化的创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7):113 -114

[4]陈含.大学篮球人才教育培养的未来前景[J].学校体育学,2015(3):125-127

[5]陈晨,郭姝延,杨晓光.论中小学篮球文化的构建[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3):69-70

[6]张秀华.中、美大学篮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的比较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59-62

[7]陶业涛,刘小莲,刘月晨,周晓杰.中美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招生体制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45-49

[8]曹灵,李明.我国大中小学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4):21-23

[9]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Z].2009

[10]马春林,曹永强.中国三大球发展的困境与破解路径—基于文化视野的考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4):16-21

[11]乔平均.中国三大球项目“阴盛阳衰”现象的原因解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2):14 -19

[12]http://sports.163.com/13/1016/11/9BA92BH500051CA1.html#p=9B8IAT884TM100052013-华奥星空网站10-16 11:24:21

猜你喜欢
校园篮球篮球运动篮球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幼儿篮球运动
中学校园篮球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校园篮球文化的育人机理与构建策略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山西省校园篮球协会在太原成立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