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活跃的不一定是好课

2015-12-05 23:12汤柯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气氛活跃课堂气氛

汤柯

离开多媒体教室之时,―个男生撑开指头,颇为得意地对班主任教师说:“我发了5次言。”

另―个女生立即接过:“嘿,我发了7次言呢!”

走在最后的一个男生不无幽默地哀叹说:“我举了28次手,只发了3次言,亏大了。”

这堂课是区语文教研活动,外校教师执教了说明文《琥珀》。课堂上气氛异常活跃,可以看出,这个班的学生平时举手也非常积极,再加上是外校教师上课,让他们的神经更加兴奋,教师每一次提问,话音未落,立即有人抢着举手。

在随后的评课中,听课者对这节课推崇备至,认为教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赞扬学生们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

课堂气氛一直以来是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指标,但这―指标真的合理吗?

根据“以学论教”的评价原则,一节课上得好不好,学生活跃与否是一个重要标准。如果课堂中学生死气沉沉,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鲜有学生举手应答,那肯定不是一节好课。虽然好课一定是活跃的,但并非活跃的都是好课。

同样是活跃的课堂气氛,其质量也是有高低之别的。高质量的活跃,必须是学生思维经常处于激烈的活动之中,有时甚至处于焦虑与痛苦之中。而低质量的活跃,通常是浅层次的判断,口头上的爽快,往往没有开启思维的闸门,呈现出来的是表面上的热闹。

综观上面所说的《琥珀》一课,总感觉到看上去很活跃,但思维品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即有许多学生举手,这说明:要么是问题很浅显,用不着经过深入思考就能回答;要么是学生不习惯深入思考,而急于表现。二是不少问题都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仔细看书就能解答。三是个别问题有一定的深度,但学生好像不是在想该如何正确回答,而是在想能不能轮到自己回答。

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急匆匆地举手,生怕被别人占先。可真的请他回答时,却像猜谜语似的乱答一通。你想想:当学生总是记着我举了几次手、被点到了几次的时候,他们还能静下心来深层次地思考吗?

课堂需要活跃,高品质的活跃不是看有多少人举手发言,而是看有多少人的思维在急速运转。有些课堂上学生举手并不多,但每一个人都在深入思考,这也是一种活跃,而且是高水准的活跃。最好的课,应该是大家都处于静悄悄的头脑激战之中。

当下的社会,人们的心态很浮躁。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追求气氛的活跃,而不管思维的深度与品质,是不是容易助长学生的浮躁心理呢?曾经听一位老教师介绍经验时说:“我的问题提出后,如果马上有学生举手,我会要他们放下,要他们多想想。因为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答案,而是思考的习惯。”这话多么富有智慧。课堂需要追求活跃,但不能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活跃是一种学习状态,沉静同样是一种学习状态,而且也许是一种更有意义的状态。当学生们纷纷为抢着发言而感到高兴之余,是不是应该想一想: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太肤浅了?这样的热闹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选自《红蕾·教育文摘》2013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气氛活跃课堂气氛
将课堂互动融入初中物理课堂之中的重要性
Creating an Atmosphere
当个努力型“气氛组”成员也不错
活跃在高考中的特殊函数
这些活跃在INS的时髦萌娃,你Follow了吗?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除夕赴年夜饭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