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飞山四卦”或为八卦之源

2015-12-05 08:51阳国胜曾惠燕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连山靖州炎帝

阳国胜, 曾惠燕

(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418008)

湖南靖州飞山实体,历史上被称为“楚南第一峰”。此山与近年引起学术界重视的“炎帝连山氏故里(新说)”——会同县连山乡,直线距离不足25 公里。神农炎帝创《连山》需“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那么靖州这个“飞来之山”与神农创卦是否有关,这应该是个有意义的话题。

一、靖州史前遗存是“炎帝连山氏新说”的重要补充

所谓“炎帝连山氏新说”①,是笔者关于神农炎帝故里与连山易起源问题提出的一个新说:认为古史传说中的“神农”,是指包括伏羲在内的一个与发明农耕有关的氏族或族群,而“炎帝”是指该氏族进入准国家社会后的行政首领;认为首代炎帝(有“八代炎帝”之说)的出生地在会同连山,其主要功绩是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于会同连山首创了连山易,故被称作“连山氏”(详见拙作《华夏共连山》专著)。

2009年5月,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先秦史学会联合为此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多数专家认为“新说成立”或“值得重视”。其主要观点已被收录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先生主编的《大通史·史前卷》、陕西省志办主编的《炎帝志》、王大有先生编著的《三皇五帝史》(增订本)以及湖南省考古所贺刚教授所著的《湘西考古遗存与中国古史传说》等著作。

需要说明的是“炎帝连山氏新说”是站在会同县的角度提出来的,当时对其周边地区的调查与研究不够深入。现在看来以现有行政区划来界定古史区域是不科学的,其实毗邻的靖州、洪江乃至贵州天柱县同属于神农创易的文化区域。尤其是靖州,历史上曾包括会同,且会同的连山乡与靖州的太阳坪乡直接接壤。初步考证,靖州至少在三个方面,可作为“连山氏新说”的重要补充。

首先想到的是一些古地名:如“太阳坪”,炎帝有“太阳神”之称——太阳坪可寓意为天上之“火”,会同连山有“火神坡”(炎帝又有“火神”之称)为地上之“火”,“上下两火”正好构成一个“炎”字。就在太阳坪与连山乡交接处有个“咸池山”(所属村落即新建村咸池村民小组),山不高才

278 米,却相传是靖州“十大名山”之一。这是为什么呢?《淮南子·天文训》说:“日出旸谷,浴于咸池”(“咸池”意为太阳洗澡的地方);《天文训》又说“咸池者,水鱼之囿也”,高诱注“水鱼,天神”;又《开元占经》引郗萌说“咸池者,天子名池也”。这里比作太阳的“天神”、“天子”极有可能是指神农炎帝。据考证,“咸池山”所在的连山盆地上古时期曾经有一大片“天然积水地貌”[1],有可能是因为出产卤盐才得名“咸池”。可为之佐证的是:连山境内至今仍零碎分布许多天然沼泽,有群众反映有些井水略带咸味,且靖州境内还有“盐井头”古地名。产盐或许是连山成为神农氏族发祥地的重要缘由。另一个让人产生联想的地名是文溪乡境内的“鸿陵山”(“鸿”者,宏大也,古代多比“帝位”和“王业”,而古之帝王又是“以大山为陵”的)这个“鸿陵”有可能就是炎帝连山氏或相关帝王之陵。最有意思的是:神农炎帝所创连山易是以“艮为首卦”的,靖州正好有个“艮山口”地名。初步调查,靖州现存与神农文化和易文化有关的古地名多达21 处,而且这些地名集中分布于靖州县城以北至会同连山之间的区域,这应该不是一种巧合。

其次,靖州发现众多新石器遗址,可矫正“连山氏新说”考古证据“短板”。老实说,会同境内至今没有发现能与神农炎帝文化相匹配的新石器遗址;在连山发现的大量5 000年以上的具有易文化特征的文物都是陶金船从渠水河里挖出来的,它有可能源于本土,也有可能源于渠水上游——靖州境内。据靖州县文物所提供的文物普查资料,靖州有新石器遗址9 处之多。这些遗址目前只发掘了新厂斗篷坡遗址。该遗址出土房基54 座、墓葬475 座,其中发现大量炭化稻米和与“占卜有关”的精制“方形小石”,其中最早遗存物经14C 测定并经树本年龄较正,距今5020 +170年[2]。其年代和文化特征与神农炎帝大体吻合。

第三,靖州神农祭祀民俗更具独特性和原始性。据旧志和口碑,清代之前的靖州有火神庙、太阳庙、药王宫(神农“偿百草”是最早“药王”)、灶王宫(“灶王”亦与炎帝有关)、社稷坛和先农坛等。有旧志载[3]:社稷坛“题为‘州社之神,州稷之神’,祭以二、八月上戌日”;先农坛“主曰‘先农之神’,祭期以二月亥日”。这个主宰“社稷”的“先农之神”是谁呢?《汉书·礼仪志》引注《汉旧仪》云:“先农者,神农炎帝也”。近年在湘西龙山里耶出土的秦简中,亦有24 支木牍有关于“官祀先农”的记载[2]。1993年版《靖州县志》“民俗”篇载:本县侗、苗土著民族,凡“民务耕凿”,“信巫而尚鬼”,水稻播种、插田等活动,开工前都要在田坎上烧香敬祭“农神土地”;农历二月惊蛰第一个逢“戊”日要过“接燕节”(燕子南来报农时)。另据笔者实地调查,至民国时期,靖州三秋乡一带的苗寨,还保存着“裸体祭神农”的习俗。这么多神农古俗遗存集中在一个地方,说明它不是外来文化、而是源于本土。

以上三点足证,靖州属于神农炎帝文化和连山易起源“核心文化圈”;正如“两火成炎”不能缺少“太阳坪”,没有靖州的参与“炎帝连山氏新说”就存在遗憾。

二、飞山即“艮山”,“艮山”之名源于神农创卦

“艮山口”现在是靖州的一个建制乡,其乡政府所在地距飞山约4 公里。要证明飞山即“艮山”进而探讨飞山与神农创卦的关系,先得查一查飞山地名的来历。

一说飞山,当地人首先想到的是唐末威远侯杨再思。杨再思人称“飞山太公”,敬祀飞山太公的庙称为“飞山庙”,以杨再思为代表的那个族群被称为“飞山蛮”。飞山和“飞山太公”重名,有两种可能:一是先有飞山地名,因杨再思在飞山活动过而被称为“飞山太公”;二是因人名得地名,可能因杨再思生前字号“飞山”,又因祭祀“飞山太公”的庙最早建在飞山上,后才因“飞山庙”名得“飞山”。据分析,第二种情形可能性更大,因为在湘西南一带,历史上“太公”一词是家族内部对“族长”等头面人物的尊称;杨再思寿高88 岁,应该生前就有了“太公”尊号。再者,如果“飞山太公”不是杨再思本有的尊号,如果飞山不是因人名得地名,那元、明、清各朝在湘、黔、桂边境地区广泛设立的杨再思庙宇,为什么都叫“飞山庙”而不叫东山庙、西山庙或者其他什么“庙”呢?

既然我们所知的飞山是因“飞山大公”而得名,那在杨再思之前肯定飞山另有称谓。清光绪《靖州直隶州志》载:“飞山,在城西十里,一名胜山”;宋《地舆纪胜》引《图经》说:“(飞山)在州北十五里,俗呼为胜山”。可见飞山的确是另有名称的。

“胜山”与“艮山口”之间又是怎样一种关系?我们打开百度地图(见“图1”)发现,依飞山主峰存在的是一条大致呈南北走向的长带形山脉,盘踞在“盘上”、“马王村”、“大禾”、“宋家园”、“坳脚”、“夏乡村”、“艮山口”等自然村落之间。从民俗角度考察,湖南、贵州一带所说“山口”一般是指大山收尾或终止的地方。“艮山口”正好处在飞山山脉最北端的收尾处。可见飞山山脉就是古之“艮山”。而“胜山”与“艮山”只一音之转,当为“艮山”之误。

图1 飞山山脉卫星图

1984年出版的《靖州县地名录》“艮山口公社”条明载:“公社驻地附近有一山,山顶突起一方形巨石,形似轿顶,名为艮山。艮,古八卦中的一卦,代表山;艮山,意为山上有山”;因“公社机关、学校、农贸墟场都在艮山山麓山口,故称艮山口。”这段话说明三点:一是确证了“艮山口”之名缘于艮山之“口”;二是明白无误表明“艮山”之得名与古八卦有关;三是间接说明古之艮山即今之飞山——因为艮山口附近除飞山之外别无他山,且飞山山项正好有一方活像“轿顶”的“方形巨石”。这段话虽未见旧志有载,但30年前成书的《地名录》不可能去凭空捏造,至少有民间传说为据。

再举一证:宋人毛渐所收藏的《古三坟·山坟》所载《连山易爻卦大象》“八卦取象歌”中,说到连山易首卦之山为“崇山”、“伏山”、“列山”、“兼山”、“潜山”、“连山”、“藏山”、“叠山”[4]。连列八山意即形容“艮山”有着“山上有山、山内有山”的复杂地貌。《靖州县志》说飞山“双峰突出,四面陡绝”,“中复再起一峰,峰之上又三峰叠立”。二者所状山貌何其相似。需要说明的,现在我们所说的飞山只是飞山主峰,而旧县志和《古三坟》所指的是飞山山脉。

神农创易是几千年前的事情,即是《古三坟》也只是春秋战国才有的史料;能不能在飞山之上找到年代更久远的证据呢?

康熙版《靖州志》有载:飞山之上“有米穴,其米黑而成石,人称乌米,今尚有石米可寻。”清光绪《靖州志》认为,这些“米化石”当为元末丁姓首领屯兵所遗。元末至清初才两百多年,说“石米”为“屯兵遗存”不能成立,因为要让稻米钙化成石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据公开报道,目前广西田林县、湖北屈家岭、山东胶州等地都发现有稻米化石,年代最短者也是4000 多年[5];比较新厂斗篷坡遗址的发现,飞山“米化石”应该在5000年以上。

又据《靖州县志》(728 页)和《〈直隶靖州志〉选粹》(251 页)载,曾在飞山之上发现过“天书”:说白牛洞处有“圆珠岩”,“直径约20 公分”,其上刻有数行古怪的文字;说这些文字“既不像蝌蚪文,也不像甲骨文,更不是篆书”,谁也认不得(可惜这一古迹毁于“文革”)。其实在靖州毗邻的贵州、广西地区,此类石刻文字多有发现。如著名的贵州安顺关岭“红崖丹书”,有专家考证是神农炎帝世系所存遗迹[6];2012年广西平果县考古发现1 200多个类似的石刻文字[7],根国土资源部岩溶检测中心提供的14C 检测数据初步判断,其年代应该在4 000年以上②。

上述古迹的发现,至少说明早在神农时代飞山上有人居住过。为什么古人要到那么高的山顶上去居住呢?最大可能是设立类似于现代“天文观测站”之类的设施;因为有研究称[8]连山易核心内容就是天文历法,最大功用是通过观察星象的方位变化来确定农事季节。

综合上述几点可以基本认定,飞山即古之“艮山”,“艮山”之名源于神农创卦。

三、靖州发现“四卦”证据,“四卦”或为伏羲八卦的雏形

上文认定了飞山即艮山、代表“艮卦”。但我们将它和在会同发现的“连山八卦”联系起来考察却有了矛盾;因为此连山八卦是由八个古庙构成,而这八个古庙遗地都在连山乡境内。既然连山八卦是独立存在的,那飞山“艮卦”则可能属于另一套八卦体系。如果真是这样,飞山“艮卦”所涉的其他七卦又到哪里去找呢?

深入研究发现:在飞山西部约15 公里处的坳上镇境内有个九龙山,其山脉东缘有个小山包名叫“坤山头”(见清乾隆《靖州志》),今版《湖南省地图(靖州县)》上标为“坤头”(见“图2”)。“山头”和“山口”意思一样,都是指大山“收尾”处,同推论“飞山即艮山”一样,可推论九龙山就是古之“坤山”。且九龙山腹地有河名曰“地灵河”,附近还有“地灵”、“地湖”等地名。“地”在八卦中对应坤卦,这可确证九龙山即古之“坤山”。

图2 “坤头”地名与“九龙山”地图

据清乾隆《靖州志》,与太阳坪接壤的甘棠镇有个“乾塘坳”。从字义看“塘”一般是指大山低洼处,而“乾塘”所依存的大山又称“天地山”(一说“田地山”),其主峰在甘棠镇东部6 公里处。“乾”表象为“天”,同理可证今之天地山就是古之“乾山”。

再就是,上文所说的“咸池”应该与“兑卦”有关,因为与“咸池”毗邻还有个“对江庙”(是个村落地名,在连山乡建设村,与咸池山相距约1公里);据当地老人说,“对江庙”原本叫“兑江庙”,因“兑”字常有人不认得,后来才写作“对”。“兑”和“池”是同义字,都是指积水之“泽”,而前面已说到“咸池”所在的连山盆地上古时有一大片天然水泽。如此可确证,“对江庙”即“兑江庙”,和“咸池”一道共同对应“兑卦”。

包括飞山在内,我们找到了四卦:飞山山脉即“艮山”对应艮卦,甘棠天地山即“乾山”对应乾卦,坳上镇九龙山即“坤山”对应坤卦,古“咸池水泽”所在的连山盆地对应兑卦。这“三山一泽”所代表的卦名及所处方位见“图3”。

“八卦”只找到四卦有两种可能:一是其他四卦还没有找到;另一种可能是我们所熟知的“八卦”经历过“四卦”的演变过程,也就是说这个卦系原本就只有四卦。

“四卦”之说虽闻所未闻,但有它存在的理由:据研究[9],“连山八卦”所代表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八个节气,而“八节”是由春夏秋冬四季(其节点是“两分两至”)细化而来。首先假设四卦体系历史上客观存在,我们有何依据证明“三山一泽”代表的就是原始的“四卦”呢?

图3 “三山一泽”对应八卦及其区域分布方位图

依据之一,“三山一泽”四卦表现出相当原始性和必要性。我们知道,乾、坤、艮、坎、离、震、巽、兑八卦分别代表天、地、山、水、火、雷、风、泽八种自然物象。按常理,古人认识世界应该首先想到的是天地与山水;其次才会是火、风、雷、泽之类;其中“泽”是最不显眼、甚至是多余的,因为有了“广义之水(坎)”何必还要“积水之泽”呢。“三山一泽”四卦中有乾(天)、坤(地)、艮(山)三卦,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四卦”为什么不取“坎”而要用“兑”:殊不知此“兑”对应的是“咸池”,可以想见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盐泽在古人心目中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

依据之二,“三山一泽”与伏羲八卦的卦位顺序趋同。比较“图4”不难发现:伏羲八卦剔除离、坎、震、巽四卦外,其卦序排列和“三山一泽”四卦是完全一致,按顺时针依次都是乾、艮、坤、兑,只是后者向前移动了一个卦位。这说明“三山一泽”遵循着一定的卦系规律,而不是地名与卦名巧合。它为什么不按东西南北对称方位来设置呢?应该想到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是根据当地实际山水地貌来确定观测点的,这种“不规范”更说明它的真实。也许正因为它“不规范”,后人在原有空缺位“锦上添花”,才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伏羲八卦。

依据之三,“三山一泽”和史书相关记载的情形吻合。《尚书·尧典》载:尧帝令羲和“历象日月星辰”确定四季农时,曾让羲仲住东方之“旸谷”、羲叔住“南交”之“明都”、和仲住西方之“昧谷”、和叔住北方之“幽都”。我们惊奇发现,这些让后人苦苦寻求的地名竟然是以“三山一泽”的地貌环境命名的:最南端飞山因一峰独秀似与天交接所以曰“南交”③,其上少植被遮挡,若建住所自然是“明都”;北端的连山盆地多敞开式的洞穴群,稍加遮盖即是“幽都”,现存的“皇帝屋场”就是这样;东面的天地山和西面的九龙山逶迤起伏有峰有谷,太阳升起自然有“旸谷 (,即阳光)”,太阳落山自然有“昧 (昏暗)谷”。可见《尧典》之记载与“三山一泽”代表的伏羲卦系有着必然的联系。

图4 伏羲八卦与“三山一泽四卦”卦序方位对照图

也许会有人反驳:尧帝晚出伏羲若干年,何以证明《尧典》所言与伏羲创卦有关。其实,上古文献记载某一帝王的功德时往往会将前人同类贡献累加其上,这里我们只能追求创卦地的真实。比如“羲和”这个人物另有文献说他与黄帝同时,《世本·作篇》明说“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他根本不可能去为尧帝效劳。“四卦”理应产生于神农炎帝创连山八卦之前,而羲和与伏羲又同一个“羲”字,于是笔者以为这个“羲和”应该就是伏羲氏。

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基本认定,在神农炎帝创连山八卦之前有过四卦体系的存在,也可以基本认定“三山一泽”表达的是伏羲卦系之雏形或原貌;从古“咸池”水泽与飞山等自然实体在八卦形成中的重要地位还可推知,靖州一带是易经八卦唯一起源地。

作为“伏羲八卦雏形”的四卦体系属于首次发现,且伏羲八卦又叫“先天八卦”,为了后来的研究便于表述,笔者慎重以发现地命名,将其命名为“飞山四卦”。

“飞山四卦”与“连山八卦”又该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周易·系辞下》载“伏羲氏殁,神农氏作”,二者既是一种族群上下关系,也有一种文化继承关系。飞山在方圆百里是“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最理想“观测点”,作为“飞山四卦”传承者的神农炎帝应该不会放失、至少登临过飞山;而且连山八卦中明显存有飞山四卦的影子,二者都重视“艮卦”且艮卦位都在南方偏西的位置。这应该是连山八卦“以艮为首”的真正原因。“艮”,甲骨文写作“”,其构字表义就是一个人在注目仰观天象。《易传》又说:艮者,大山之极限,止也。可见“艮”是一个会意字,其发明应该与神农氏族在飞山“仰观天象”有关。从这个角度讲,飞山应该是神农氏族仰观天象、最早演绎八卦的地方,而靖州、会同一带理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之地。

“飞山四卦”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真正触及到了易经八卦的本源,丰富了“炎帝连山氏新说”,同时对中国历法起源、伏羲生卒地、“天圆地方”说及“四柱撑天”神话等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材料。但愿这一发现能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重视。

注释:

①原称“炎帝故里会同新说”,中国历史研究所王震中先生提议改称“炎帝连山氏新说”。

②考古报告尚未公开发表,但笔者已经取得国土资源部岩溶检测中心提供的年代检测报告。

③许多教科书将“南交”解释为南方“交趾”,这种解释与整段文字语意不合。

[1]阳国胜.华夏共连山[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02.

[2]贺刚.湘西史前遗存与中国古史传说[M].长沙:长沙岳麓书社,2013:496-505.

[3]靖州县志办.直隶靖州志(选粹)[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90.

[4]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增订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49.

[5]靳桂云,等.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4000年前稻田的植硅体证据[J].科学通报,2007 (18).

[6]王大有.三皇五帝断代工程与夏商周断代工程[J].博览群书,2001 (2):4.

[7]班弓召.甘桑石刻文摹片与字符集[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

[8]阳国胜,等.水书《连山易》真伪考[J].贵州大学学报,2008 (5).

[9]阳国胜,等.《连山易》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4 (6).

猜你喜欢
连山靖州炎帝
湖南靖州:特种土猪成抢手年货
卖书
靖州杨梅新品、新技、新景结“新果”
百里脐橙连山山
湖南靖州设立湿地自然学校
炎帝样本
炎帝奋斗者联盟的攻与守
炎帝 星耀美加
炎帝 筑健康新长城
靖州林下经济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