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乌看浙江经济转型

2015-12-05 05:54谢加悦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义乌小微转型

谢加悦

从义乌看浙江经济转型

谢加悦

对于当前的经济大势判断,习总书记的“三期叠加”论(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无疑是高屋建瓴的总纲。“换挡”(退档更准确)、“阵痛”、“消化”也就基本宣告了人口、外向红利走向终结,投资拉动毒副作用显现,消费主导成为了必须、唯一的选择。与前几年提“拉动内需”的主动从容不同的是,这次多了些被动的无奈,有些强行更换经济发展引擎的意味。而与之前经历危机时“松松闸、加加油一路奔向前”不同的是,这次是需要转向的,是需要破旧立新的,越是走在前三十年头里的地区越有牵绊(红利用得最充分,投资搞得最冲动),越迈不开步,这也是为什么风险事件集中在发达地区的原因。下面,就结合义乌的情况谈谈这些地区当前面临的困境。

产业升级与人员外流

基本上义乌产业在国人中的印象就是“MADE IN CHINA”在世界的印象,这在成就义乌(中国)的同时也在拖累义乌,因为这种印象更多的是廉价、低端,甚至劣质。前段时间看到某企业代工商品上产地印成了“MADE IN PRC”,为这个企业的机智暗暗点赞的同时也有些隐隐的担忧。

这种在人口红利、外向红利双重作用下催生出来的产业格局,依靠的就是简单劳动和重复投入,扩大规模成为抑制不住的冲动(所以我们的企业即使没有大额对外投资也普遍存在“债瘾”),充分安排就业的同时耗损了大量资源,并推高了生产资料价格,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刺激下迅速达到了产能过剩,而在后知后觉中,非理性选择导致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转向了全面的产能过剩。

后知后觉也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感觉,市场参与者对于市场变化是敏感的,但是应对就不一定了:①还能挣钱,先挣着吧;②继续相信规模效应,因为前二十年都成功;③觉得难了,搞个投机吧(没有做产业心态的投资就是投机),结果钱全进了房地产、矿产等。于是拖入了“三期叠加”期,相当于轻症拖成重症,还伴随着诸多并发症。产业升级这事也就从锻炼身体变成了开刀手术。

所谓产业升级无非三个途径:①转移。也就是这里混不下去了,咱们搬!中西部、东南亚和非洲是主要对接地区,可是周边配套、环保压力甚至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让这事看上去就不那么美;②转型。也就是这个干不了,咱干点别点。但是别忘了,我们目前是全面的产能过剩,也就是全城大拥堵,转哪去?新行业?人(才)呢?③强化。人口红利没了,那就用机器红利,外贸红利没了,那就转内销红利。当然,这些因素是否真能成为红利,还需要时间检验。

产业升级的成败毕竟更多的是个例,但对一个地区来说,转移以及机器替代人造成的常住人口真空才是值得警惕的,而且因转型形成的人才空缺无法弥补的话,也是一种间接的人口真空。根据《经济参考报》的一篇报道说东莞樟木头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被称为“小香港”,有数十万外地人在这里工作生活,但如今这一数据只剩下不到5万,走了将近8成,直接造成当地房子20年前与现在一个价(房价不涨意味着这20年其他地方的人的财富迅速膨胀的时候,樟木头镇的人在通胀的影响下财富是缩水的,而且很严重)。试想义乌走掉8成流动人口(这个数字超过100万)的话,这将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因此能否完成新型城镇化改革,如何在升级产业的同时能够留住人,将是未来十年面临的最大考验和挑战!习大大说新型城镇化就应该找回失落的乡愁。乡愁是什么呢?乡愁是根植于乡土的心安啊!

如果说前三十年经济的是“GDP”,更多的是与物相关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个

必然围绕着“人”展开,我觉着

应该是“环境”(请不要狭义理解)。如果谁能给出量化指标,必须给其诺贝尔经济学奖!

市场转型与电商冲击

市场存在的目的是提供一个集中发布、获取信息的场所,从而降低沟通成本,促成交易,显然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存在的价值与外界信息的对称程度是负相关的。过去20年中产品的极大丰富以及购买的极大丰富,形成了强大的对称势差,这也是义乌这样的市场得以飞速发展的背后逻辑。

义乌有一个“买全球、卖全球”的梦想,特别美好,而且按着前20年的发展惯性来看,感觉指日可待。当人们在这个惯性牵引下吃着火锅唱着歌奔向康城的时候,“嘭”的一声,眼尖的已经发现出了轨了,但人们一挥手说:“让电商再飞会。”

确实,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电商异军突起后,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市场在解决供需之间的中介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甚至医疗教育都产业化,工业化了),他还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呢?新增的需求匹配信息在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市场的地位。周边大量同类市场的建成投入也分化了区域信息。然而,信息特别是价格信息的过于透明化,也使得电商难免出现拼价格的情况,导致假货、次货泛滥,这其实对实体经济升级转型是不利的。

当然,互联网更为深刻的影响在于激发出了长尾效应。举个例子:在市场最先兴起的那个年代,一个区域可能就是那么几个供应全区域的大客商才会来义乌,即使这种客户数量增加,他的级别还是大区级的,因此这些客户量大、价高,而且采购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而在那时,这些三四级经销商或者零售商根本不可能亲自来中国采购,不经济嘛!但互联网让草根翻身逆袭成功,在中间成本大幅降低后,绕过大区级经销商,绕过市场成为了一种经济的选择。于是市场越来越沦为鸡肋,功能愈发单一仓储化。

即将到来的市场全面衰败就是今天传统百货的没落,但百货商场靠着体验式消费的新业态形式完成了救赎(万达、银泰等,目前来说也有过剩趋势),市场又该如何呢?浙江省省长李强提出“电商换市”的战略思想:——实体市场上网,网上市场落地。全省来说,没问题,但具体到三四线城市的时候,必须要认识到互联网可能最大限度地弱化了时空(在哪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多数人会选择大城市),在这种时候,三、四线城市在发展电商特别是大中型电商这个层面上是缺乏竞争力的,义乌这几年大型电商的不断外移就是典型。同理,目前许多这类城市都提出打造总部经济,结果人家给你搞个东南区总部、浙中总部,说白了就是搞个分公司套点政策。自己本地培养的企业总部都留不住,还能希望引入其他地方培养的企业总部?

市场留下来最大的财富是生意链、物流快递以及围绕其间的货代报关等中介服务公司,根据这些优势因素,个人认为这些城市发展方向应该为:设计+仓储+物流+客服。特别是设计和客服,试想义乌哪一天从全球小商品中心变成全球设计中心、全球客服中心,那就算市场转型成功了。当然成为设计中心是没那么容易的,所需要的人才储备和厚度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像义乌工商学院需要承担起更多的人才培养输出职能。相关的职业教育培训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结合第一点内容,今后企业轻资产化趋势明显,若市场与产业真转型成功,那么留在义乌的企业主要将是设计研发以及核心产品的生产。这种认识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中形成,或许经过这一番的阵痛,他们中将出现一批真正的企业家。

金融改革与信用过度

“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很重要,但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这不是什么名人名言,只是我在谈金融改革时的一个前提条件。金融是经济的润滑剂,但前几年经济卡滞时金融一放水经济就上去,让许多人误以为金融是动力,只要经济不行了就把希望寄托在金融改革上。当齿轮之间干涩生锈,可以加入润滑剂解决,但如果是齿轮本身秃噜打滑了,再加润滑剂效果会适得其反吧!

金改有很多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支持小微企业。的确,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之前的成功依靠的就是小微企业,今后的发展也离不开小微企业(包括电商)。但是,支持小微企业是否只有降低信贷门槛,只剩下对其发放贷款呢?的确,前文有分析到,我们的企业普遍存在“债瘾”,普遍渴求资金,可问题在于:①“债瘾”源于规模迷信,可目前的实际是产能全面过剩;②“债瘾”源于投机冲动,目前状况下两头亏损的概率很高(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出问题企业的原因)。这里,我想表述的意思是小微企业的“债瘾”冲动已经基本不具备拉动实体的动力,是缺乏现实意义的。

再者,从近十年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来看,呈现出多渠道、多品种、多创新、降门槛的趋势,这种变化既有金融机构自身战略转型的需要,也有相当多的政治指导因素在,它对许多小微企业的发展的确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有无数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土地厂房,升级了机器设备,并逐步发展成大中型企业。个人认为,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和经验借鉴,小微信贷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至少超过了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在这个时候再提小微融资难,只能说这是一个伪命题。当前的问题恰恰是小微贷款太容易,造成了信用过度!

我们把小微经济又称为草根经济,这是非常生动形象的。草根自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法则,太多的照顾,太多的雨露或许对其还有副作用,开放自由的环境才是决定性的,这也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内在原因。回想一下我们周边那些企业当年是怎么筹资的:将他准备做什么事、怎么赚钱一说,亲戚朋友各自凑一点,问题解决了!这不就是最原始的众筹嘛。草根的事交由草根来解决,这或许是今后小微融资的真正出路。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众筹已经打破了地域和人脉关系的限制,有了无限的想象发展空间。当然,这种情况下也会带来诸如诈骗、非法集资等一系列问题,这才是金改需要去关注去改变的地方。而对银行来说,怎样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银行的平台中介作用,远比再去挖空心思做什么信贷产品创新有意义。

按传统的想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就意味着对厂商(生产端)开闸放水,可对草根来说,这都已经开始“涝”了,再放水就哪里是支持!分明是溺杀啊!我曾借王阳明的话说:“金改是去病的药,然以促进实体为贵,若留滞于虚拟(经济),则又因药发病。”正是这个意思。在促进实体经济这个问题上,我们的金改可能犯了方向性错误:在产能已经全面过剩的情况下,还对生产端放水,结果就是低端产业垂死挣扎,产品品质越做越差,劣币驱逐良币,把大家共同拖下水。于是问题又回到扩大内需上来,政府可以做诸如税费改革中的很多事情,而从金改角度来说,我们是否应该把重心往消费端引导呢?银行在消费市场做得确实不多,如果把房贷剔除的话。

“做得不多”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潜力很大。汽车(包括二手车)、家装、婚庆等都是值得挖掘的好市场,同时银行应该大力开发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的消费类产品,这些能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同时,解决本文第一部分提出的人才空缺的问题。

对于经济转型,浙江提出“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一个“换”字意味着改变和碰撞,可谓闪转腾挪,有些乾坤大挪移般的高深。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矛盾:人和人的矛盾,人和机器的矛盾,人和地的矛盾,人和时空的矛盾,但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矛盾,一切转型都从这里出发吧。愿我浙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台州分行)

栏目主持:薛谷香张奕邵庆义王梦琪

ZHEJIANG ECONOMIC TRANSITION FROM THE VIEW OF YIWU

猜你喜欢
义乌小微转型
小微课大应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义乌展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小微企业借款人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