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言在社会传播中的价值体现

2015-12-05 01:34刘金荣
文教资料 2015年10期
关键词:流行语网民语言

刘金荣

(湖州师范学院 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网络流行语言在社会传播中的价值体现

刘金荣

(湖州师范学院 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网络流行语因其产生的社会现实背景和流行性呈现特定的传播价值。通过对搜集到的2008~2013年124个网络流行语进行主题分类和正负效应分析,提出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传播中具有文明推动价值、管理创新价值和经济营销价值,以利于社会主体根据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价值,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向上的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和绩效提升,进而推进幸福、和谐、生态社会的建构。

网络流行语 价值 文化传播 网络反腐 经济营销

网络流行语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际中常用的特殊用语,是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集生动、简约、英语化、个性化等特点为一体,而最大的特点是流行。网络流行语是随着我国1994年正式加入互联网之后而逐渐兴起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语言现象和网民追逐新潮的产物,它更多地成为了当下公众针砭时弊、表达意见、制造社会舆论、舒缓压力,乃至营销推广的一种方式,呈现特定的社会传播价值。

一、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早,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即已开始。1997年和2003年召开的两次“网络和语言”国际研讨会更是标志着网络语言研究引起了世界语言学界的关注,在《Language》和《ELT Journal》杂志上频频出现关于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研究的论文或书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研究是带有标记和符号特征的网络语言,如法国哲学家Jean Baudrillard[1]指出戏谑性的语言符号蕴含意识形态意义;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2]于2001年出版的著作《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使其成为英语界网络语言研究的领军人物。国内对于网络语言的文化、传播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晚期,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大致开始于2001年,郑丹娘[3]的《网络流行语与青少年“自说自话”》,王旭、李香平[4]的《“网络流行语”的今天与明天》,彭嘉强[5]的《尊重创新讲究规范——谈谈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是其中代表。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逐步普及,网络语言和流行语逐渐成为受人瞩目的重要社会现象和语言形态,学者对其关注度逐步提高,大家分别从语言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对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进行了研究,成果颇丰。比如,刘念[6]、陈一民[7]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网络流行语的类型、特征;杨萍[8]、方毅华[9]则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了网络流行语的文化表征与文化特色;安乐天[10]等从心理学的视角考察了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成因和规范;于磊[11]、逯彦萃[12]、俞秋萍[13]、房新宁和李川[14]等则从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视域探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和效应。

国外每个国家流行的网络语都是与其本国内的社会背景和实际情况相联系的,但各国网友在创造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会有些共同的特点、形式和心理因素。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网友们通过缩写与符号缔造新式的网络英语;在日本,网络流行语多与漫画、动画及游戏紧密相连,并有警醒世人或质疑的作用;在韩国,2010年红遍韩国的网络流行语中,有一大半来自于韩剧的对白或剧情,等等。这些国家对网络语言传播使用的规范政策并不是一味否定或用法律封杀,而是采取一种引导和监督的态度,这对我国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和规范有一定借鉴作用,深入挖掘并有效利用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价值将更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2008~2013年网络流行语的主题分类及正负效应分析

(一)语料搜集

考虑到语料收集的科学性,选取语料的来源主要通过近几年各大主流媒体评出的年度网络流行语排行榜、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历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等方式,搜集并整理出2008~2013共6年的124个以社会热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等体现社情民意、政府管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如表1所示。

表1 2008~2013年网络流行语

(二)网络流行语的主题分类

网络流行语反映了某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具有特定的主题表现价值。通过对124个网络流行语按表现主题进行分类,有助于了解哪些类型的流行语所反映的热点事件或现象发生比例较高,哪些更易引起网民关注和热议,以便引起足够重视,扬长避短,改进工作。网络流行语按主题分类如表2所示,主要体现在社会文明、政府管理和经济发展三大方面。

表2 2008~2013年网络流行语的主题分类

(三)网络流行语的正负效应分析

网络流行语在流行传播的同时产生较大的正面或负面效应,根据如图1~3所示的网络流行语在三大主题分类上的正负数量对比,可以分析出哪些方面因为流行语的产生与传播而得到改进和发展。

图1 社会文明主题正负面流行语数量对比

由图1可知,在社会文明方面,2011年之前网络流行语正负面数量相差不大,数值也不大,主要源于当时网民整体民主素养较低,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正面流行语的数量逐年增加,并从2011年起增加迅猛,负面词汇2011年和2012年出现较多,说明从2011年起民众民主意识增强,通过在网络上充分表达意见争取权利,民众政治素养在不断提高,这两年正负面网络流行语都大量产生;随着社会治理的改善,2013年负面流行语急剧下降为0,而正面流行语持续攀升,说明社会道德和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2 政府管理主题正负面流行语数量对比

由图2可知,在政府管理方面,负面流行语数量在2008和2009年负面舆情高发时期处于高位,从2010年起逐渐下降,到了2013年减为0。逐步下降的数据说明了近几年政府在不断改进工作、创新服务、反贪反腐,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正在逐年提高;正面流行语2008年和2013年各有一个,也就是说正面流行语的数量始终较少,催生和传播积极向上的正面流行语将有利于政府形象的维护和提升。

图3 经济发展主题正负面流行语数量对比

由图3可知,经济发展方面的流行语数量波动较大,正面词汇2013年处于最高点,而负面流行语在后三年全部为0,这些数据表现与我国近年来经济转型发展的总体形势一致。

三、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传播中的价值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具有自身的社会功能、使用主体的社会心理特点及网络媒介的推动要素,经历触发与产生、复制与模仿、磨蚀与印记等三个阶段的大致发展过程。通过对近6年124个网络流行语的主题分类和正负效应分析,可得出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传播中的价值体现为文明、管理、经济三大方面,如图4所示。

图4 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传播中的价值体现

(一)文明推动价值

1.民主素养提升价值。新媒体时代,网民民主参与力度加大,参与手段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权控制的能力。大家可以自由表达对社会现象或热点事件的看法、意见和诉求,并随意提炼、创造和传播流行语。比如网民提炼流行语“俯卧撑”、“躲猫猫”等表达对官方言论的质疑和讽刺,创造“欺实马”督促司法审判的公平,以“房奴”、“蒜你狠”、“被就业”等流行语对政府工作提出了切实的自身权益要求,等等。因此,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提高了公民民主素养,有助于社会问题被权力方关注和得到解决,进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和生态、幸福的社会生活环境建设。

2.网络文化传播价值。网络流行语不仅体现了网民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和简单实用的需求,还体现了对文化传承和弘扬。比如,2009年网友在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发表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在出现的五六个小时内被浏览39万多次,1.7万条的回复,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造就一次奇迹般的贴吧文化狂欢,并衍生到现实生活中广泛地被遣词造句,它反映了网络游戏的虚拟社会中寂寞的网民对家庭情感的渴求,同时隐晦表达了不要沉迷网游,赶紧从游戏中回来的意思;“囧”,只有一个字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简单明了地表达了郁闷、悲伤、无奈等的一种复杂心情或表情;“屌丝”、“高大上”等词因为其影响力和普及率则在众多中文输入法中被创造成了新的词汇;“房奴”、“宅男”等部分流行语甚至编入新版《新华词典》;“躲猫猫”、“山寨版”等收录进新的《英汉大辞典》;“中国大妈”的英文版“DAMA”更是有望进入《牛津英语词典》。

3.信息技术推进价值。随着网民在网络上发布传播信息从时间、内容和效果上的要求不断提升,即发布信息要即时,呈现方式也要文、图、声并茂等,跟信息技术有关的网络流行语在不断创造出来的同时,也推动了顺应民众需求的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比如,网民交流从“QQ群里的观音哥”到“博客”、“微博”和“微信”,一路“围观”;网民文化娱乐也从传统制作迅速过渡到了“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等“微XX”的现代制作。

(二)管理创新价值

1.网络问政价值。网络流行语为政府工作提供了一面自检的镜子,通过网络流行语发现其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促进政府倾听民意,接受百姓监督,提高政府为民服务能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化解社会深层矛盾。“你幸福吗?”之所以能成为2012年的年度网络流行,是因为大多民众工作“过劳死”、买房成“房奴”、大学生“被就业”、生活“鸭梨”山大吃的“蒜你狠”等,很难感觉幸福,这反映了广大民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和向往。在众多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或部分官员习惯讲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临时工”造成,相关“副职”责任人已经做了撤职处理,等等,民众对不重实效、推卸责任的官方常规言论或媒体报道的讽刺心理促成了这类语言的流行,这些流行的词语促使政府审视和改进工作作风,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不断提升工作绩效,使负面流行语数量逐渐下降直至为0。再次证明了,只有重民生、听民意,真正为民服务的政府才是人民满意的政府。

2.网络司法监督价值。网络司法监督是指网民通过网络对检察机关的检察进行监督和人民法院的宣判进行监督。“欺实马”、“躲猫猫”、“喝水死”、“钓鱼执法”、“临时性强奸”等网络流行语对维护司法的公正、公平和正义有重要的推动和监督作用。比如,网络流行语“欺实马”,警方最初认定疑犯在事发时时速为70码,但引起人们的广泛质疑,短短几个小时,“70码”成为网络流行语,并被音译为“欺实马”,即欺负老实人的意思,这种带有狡黠的嘲讽表达着人们对当局的不满,而网民的持续关注最终推动了案件的公平审理和判决。

3.网络官员反腐价值。网络反腐是指网民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和举报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迅速形成舆论热点,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进行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以2012年网络流行语“表哥”为例,经过了“高速车祸的报道/直播——网民转播和评论——热点产生——网民仔细解读——关键字‘微笑哥’提炼——网络语言 ‘表叔’产生——多种媒体传播和网民广播——事态升级——新网络语言‘表哥’产生——媒体及网民广播——网络流行语形成”共11个步骤成功惩戒了腐败官员杨达才。十八大后,中央更是加大了网络反腐力度,不断处置更多贪腐官员,重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形象,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三)经济营销价值

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Marschak)于1965年首次揭示了语言与经济的关系,认为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作为人在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同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语言技巧同其他技巧一样,可以看成是个人和社会通过投资能够获利的经济资源[15]。网络流行语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经济营销价值。

1.营销推广价值。网络流行语因其强大的传播效果和“地球人都知道”的流行特征,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强大的营销手段。淘宝体的“亲”一词最初由淘宝店铺的掌柜和客服使用,因在与买方交流中使双方倍感亲切、轻松、更易接受,大大拉近了交易双方的心理距离,提高了交易成交率和客服好评率。比如,“亲,欢迎光临,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亲,稍等”、“亲,满意请打5分哦”、“亲,包邮哦”等以“卖萌”的方式破解双方冰冷的交易和对立关系,人性化的缩短双方距离。又如2008年,南京中央路一处巨幅房产海报上——“房价不会跳水,只是在做俯卧撑”,以“俯卧撑”这个网络流行语吸引群众眼球,使更多的人们关注该楼盘,甚至去看房和买房,实现很好的营销目标。

2.影响力经济价值。影响力经济是通过影响力将虚拟资本转化为商业价值,是从无形的概念到有形的资产。因此,借助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网络流行语,最终将实现庞大的社会商业价值。比如,网络流行语“正能量”也在社会各层面造成积极向上的影响力,达到“集聚创新驱动正能量,助推经济社会新发展”的正面效果;2013年元月在杭州,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钱江报系·今日早报及浙江在线还承办了“寻找浙江经济正能量2012浙江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又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八大中提出的“中国梦”,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其强大的影响力的感召下,各省市提出以经济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强省、经济强市梦,而各大中型企业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掀起了经济发展的又一轮热潮。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已经从无形的语言概念中产生了有形的经济价值。

结语

根据社会语言学理论,语言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其真实地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轨迹。深度分析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传播中的价值,对社会主体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一个补充。

[1][法]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

[2][英]戴维·克里斯特尔,著.郭贵春,刘全明,译.语言与因特网[M].上海:上海技教育出版社,2006,11.

[3]郑丹娘.网络流行语与青少年“自说自话”[J].中国青年研究,2001(4):21-23.

[4]王旭,李香平.“网络流行语”的今天与明天[J].中国青年研究,2001(4):18-21.

[5]彭嘉强.尊重创新讲究规范——谈谈网络流行语的规范[J].语文建设,2001(8):16.

[6]刘念.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经济学原则[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1-94.

[7]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6):94-97.

[8]杨萍.网络流行语:网民自主话语生产的文化景观[J].新闻前哨,2010(4):87-89.

[9]方毅华,罗鹏.“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编码规律解析[J].现代传播,2011(12):77-81.

[10]安乐天.网络流行语:一种暗含力量的模因符号[J].电化教育研究,2012(2):20-25.

[11]于磊.网络流行语超范围传播带来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今传媒,2010(8):73-74.

[12]逯彦萃.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J].新闻爱好者,2010(16):44-45.

[13]俞秋萍.网络流行语及其广告传播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4]房新宁,李川.网络流行语在新闻语用中的应用[J].新闻知识,2012(3):15-16.

[15]Marschak J.The economica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1965.10:135-140.

基金:2013浙江省社科联课题: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价值研究,2013N059。

猜你喜欢
流行语网民语言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