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珊内蒙古师范大学 011517
我国社会网络中强关系对大学生就业的正负效应及对策
郑珊
内蒙古师范大学 011517
[摘要]随着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对社会网络中强关系的依赖得以展现。这其中既有内部正效应,也有外部负效应。为克服强关系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公平的就业政策制度、加强就业市场中的信用管理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等措施,构建起新型的社会网络关系,以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社会网络;强关系;大学生就业;效应
个人的求职活动深深地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弱关系力量”假设:当个人运用社会网络找工作时,异质性的弱关系能够搭建更多的沟通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得到与其相配的工作。但我认为,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大学生更倾向于在发达地区就业,对于这些有技能的外地人而言,无论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或是弱关系都将是他们初次就业的依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关系本位的社会,强调人脉的力量,在求职过程中,对于强关系的运用一直是普遍现象,它不仅是信息桥,更是人情网,它所带来的人际信任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契合了中国关系本位的社会特性。所以,强关系是就业市场中劳动力求职竞争的重要资本。
1、降低就业成本
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信息是不完全的,所以寻求就业的个体必须付出时间精力去寻找与自己期望工资相匹配的潜在雇主。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借助它,大学生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准备,甚至直接获得就业信息、就业机会,减少了工作搜寻环节,降低了就业成本,获取了更好的求职就业效益。
2、弥补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是大学生求职者的重要资源,我国尚未形成制度化的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流动不畅,在此种状况下,社会资本的存在及时有效的获取了就业信息,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风险。
3、增加就业机会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由于用人单位与大学生求职者之间缺乏沟通信任,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动机。而通过与两者均有联系的第三方推荐介绍,就能够有效打消双方顾虑,使求职者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加。
1、限制社会资源的流动和共享
一方面,既得利益群体为保证资源在群体内部互惠互利,制定出各种约束性规则阻止群体外成员的渗透,群体外成员无法通过正规的制度化渠道来获取这种稀缺性资源。另一方面,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范围狭窄,而现代社会则趋向于开放性,所以,强关系就有失效的可能,而且强关系形成的“封闭圈”,也会妨碍社会资源的开放性流动,对社会整体资源共享产生不利影响。
2、加剧社会分层和不平等
由于强关系跨越的社会阶层空间往往小于弱关系,加之强关系对社会资源的封闭性,使得掌握社会网络关系背景的优势群体可以轻易进入较好的就业领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中的代际传递效益,产生了社会阶层的马太效应,加剧了社会结构的刚性。同时,强关系使得就业机会对象化,违背了就业市场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和谐就业环境的营造。
3、冲击社会信用制度
我国就业市场上信用制度不健全,诚信已成为社会稀缺资源,这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依赖基于信任与义务的强关系。然而,强关系的内部信任和外部排斥特性决定了其不具备扩展信任的可能性,反而对社会层面的普遍性信任造成了冲击,不利于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4、弱化了人才的素质能力竞争
社会资本是人们谋职的捷径,社会关系网络也因此转化为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本,这是一种对社会关系资本的误读,它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于依赖强关系,而不再重视自身素质的培育,舍本逐末的对强关系进行恶性投资,此异化会造成社会资本排斥人力资本状况的出现,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
上述分析表明,强关系的积极作用仅限于内部小群体,而对外部群体和社会整体而言,资本存量并未增加,大学生就业困境加剧,负面影响严重。采取切实措施克服强关系的局限性、构建新型的社会网络关系、令社会正式渠道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首选均已迫在眉睫。首先,政府要消除就业壁垒,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并完善失业保障制度体系,为大学生免除后顾之忧;其次,通过完善就业法规,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从政策制度上扭转就业市场上的不公现象,打破强关系造成的阶层壁垒,保障大学生公平竞争;再次,社会要规避信用风险,加强信用管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也需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双方的良性互动可以改善整个就业市场的氛围,降低就业成本,促进公平竞争;最后,大学生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既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亦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展综合素质,高校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实行人性化的就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现阶段,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面临的是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和发育不成熟的劳务市场,而且中国差序格局的文化传统以及一些非制度化因素难免嵌入到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并未呈现出一个纯粹的自发过程。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强关系不仅能给求职者提供大量工作信息,而且能充当雇主与求职者之间的中介桥梁,因此大学生对它的依赖则更凸显的淋漓尽致,这就使大学生树立起构建、维持、拓展社会关系网络的意识,为自己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徐莉.社会资本——就业及职业阶梯上流动的有力工具.江汉论坛,2003.
[2]崔驰.劳动力社会关系网络构建的新视角.东北师大学报,2007.
[3]杨东.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关系网络使用研究.中国人才,2008.
[4]吕妍.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差序性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10.
[5]边燕杰.找回强关系..国外社会学,1998.
[6]周建国.社会资本及其非均衡性分布的负面影响.浙江学刊,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