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新视野评徐畅江《民族关系的国家建构》

2015-12-05 23:24赵学先
今日民族 2015年1期
关键词:区隔建构民族

民族关系新视野评徐畅江《民族关系的国家建构》

世界因有众多民族而热闹,由于有不同文化而多姿多彩。但又因民族因素影响族际间的联系与交往,因民族利益而发生矛盾与争斗,甚至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影响民族团结和国家发展。因此,自古以来,民族团结和谐成为所有多民族国家执政者追求的目标和各民族的愿望。世界各多民族国家都有解决本国问题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但因执政者的民族属性因素使其提出的民族理论与制定的政策有失公正,反使民族问题更加复杂,矛盾更加尖锐。直到今天,世界上民族问题解决得好的国家不多。20世纪后半叶,民族主义浪潮席卷欧洲,造成多个东欧多民族国家分裂、地区动荡。这股浪潮向亚洲和非洲蔓延,严重影响地区稳定。所以,构建科学的民族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民族政策尤为重要。

直面中国的民族问题,错综复杂。不仅有与国际同代同类同性的民族问题,亦有本土特色的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情况,建构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成功解决了民主革命时期的民族问题,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政治上平等,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彻底改变了民族关系的旧面貌。并积极探索解决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民族问题之策,建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在国际上民族矛盾突显、冲突不断的情况下,中国能实现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证明中国协调民族关系的理论与政策是科学正确的。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民族理论工作者积极探索,撰写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出版了许多论著;内容涉及广泛,有世界民族关系、中国民族关系史、地方民族关系史、新中国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关系的内容表现形式等,为民族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由于中国民族理论是门新的学科,还处于不断发展完善阶段;对许多内容还未来得及深入研究,甚至连一些常用的概念术语都还没有规范的定义。2007年我有幸参加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国民族理论新编》编撰工作,这是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教科书,责任重大。我负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部分编撰。能参加此项工作是民族理论工作者的荣耀,也是对民族理论学科发展作奉献的难得机会。为完成好任务我查阅了有关研究民族关系的文章和论著,那些文章和论著研究的大多是民族关系史,研究民族关系纯理论的较少,所以,在《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等重要工具书中没有“民族关系”的辞条,在《民族词典》中有民族关系的辞条,说“民族关系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简炼的民族关系定义。但它只讲“联系”没有讲“交往”,不够完整。有许多学者对“民族关系”概念也作了探索,对民族关系下了定义,概括得都很好,但都不够简炼。我想,作为教科书,应该有精炼的“民族关系”定义。经过一年的努力,不仅写出了数万字的初稿,根据民族关系的内容、性质、特征、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出了“民族关系,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状态,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是民族间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的民族关系定义,最后该定义通过评审,写进该书正式出版。这条民族关系的定义不一定是最精准最好的,盼望有更好的民族关系定义出现。

民族关系,关乎国家的安危。可喜的是,在我国不仅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关系建构工作,而且广大干部群众和民族理论工作者都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职责。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研究民族关系的文章论著越来越多,不仅成果多,质量水平也越来越高。最近我看到一本徐畅江同志撰写的著作《民族关系的国家建构》。起初,我只把它当作一般的书,不太在心。但当我细读后,才知道该书不一般,是一本研究民族关系较深刻的专著,是近年来研究民族关系著作中少有的学术著作。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探讨研究了民族关系产生的动因,民族关系内容,表现形式,并以丰富翔实的资料论述了民族关系建构的预设、中国民族关系建构的脉络、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建构、云南民族关系的新型建构、云南民族关系的扭曲聚合、云南民族关系的充分聚合、中国现代进程中的民族政策选择等内容。逻辑严密,材料与观点结合得好,见解独特。作者将民族历程与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称为“区隔、聚合、融和”,并对其作了详解:“区隔,是因为还没有发生关系的民族共同体之间,政治不一致,或者经济不一致,或者文化不一致,或者社会生活不一致,甚至生活的地理环境不一致或不一起。聚合是因为内因或外因发生了关系的民族共同体之间,政治还不完全一致,或者经济还不完全一致,或者文化还没有完全一致,或者社会生活还不完全一致,以及心理认同还不完全一致,但内需和(或)外力的整合下民族共同体已经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合而不同、合而不重的状态。融和,则是民族共同体之间发生联系后,心理认同形成了一致性,原来的民族共同体外壳和边界悄然消失,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或者融入到另一个民族共同体,是一种和谐一致的状态。在这些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是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其中一个变量发生改变,就会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其他变量,从而影响民族关系的质量。”此论虽然与传统的表述方式不一样,但观点是一致的:民族的步伐无论怎么走都是向着融合迈进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民族与民族关系的研究是慎重、严肃、认真的,并经过了长期的探讨思考研究,不是简单的照抄借鉴引进;因此,论点特有说服力。该书对民族关系现状的分析和未来展望亦有自己的特点:“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正如熵的规律一样,是从混沌,到有序,再到静止,然后在新的层次或阶段循环反复……民族与民族在区隔状态时,民族关系具有随机性和自然性,当民族共同体之间意识到需要聚合或入到聚合阶段时,民族关系则体现出更多的人为因素,换言之,则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建构,在现代,国家往往主导了这种建构。”作者对民族关系的认识颇有深度。他进一步指出:“民族之间的联系是民族关系建构的前提,而民族之间的联系在于资源供给利益交换的必要性,首先是生存资源的追逐与适应,然后是规范和有效的生存方式所产生的制度、文化的扩张与冲撞。事实上,民族之间的交往是人类共同体生产力空间扩张的转换,因此,区隔的民族关系状态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历史进步而被打破……民族关系的聚合就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定式,只是这种定式发生的范围、层次和路径各不相同,而且是一种多点发生、波状扩张、交叉冲撞的复杂格局,甚至可能是一种不同区隔进而聚合或融和为一个大的区隔的否定之否定的相对区隔和相对的循环反复情景,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纯粹区隔的民族共同体几乎没有或已然消失。人类始终在进行着各种聚合,聚合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常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共事体之间的关系建构所展示出来的现象,实际就是一种区隔——聚合——融和——再区隔——再聚合——再融和的辩证的逻辑,不同的只是人们观察的角度和研究的表述。”此观点有很深的哲理,符合民族发展规律。

该书阐述了中国民族关系建构的历史脉络,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建构的国家作为和理论导向,并探讨了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建构,认真总结了云南建构民族关系工作的成功经验。该书的亮点颇多,最大的亮点是对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和现状的认识以及国家建构民族关系的主导作用上。他说,中国民族关系的建构,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云南民族关系建构的历程,就是一个中国特色民族关系建构的实证,它不仅印证了区隔、聚合与融和的民族关系建构理论预设,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共和国民族关系建构理论的成功实践,其经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践中建立了自己民族关系建构的话语体系,并成为各民族的共识和共同遵守的原则。在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大国,没有自己的,或者是不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关系建构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不可想象的,更是危险的。区隔是实存,聚合可以引导,用自己的民族关系建构理论,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民族关系建构,是当务之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仅仅是口号,而是中国民族关系建构的本质要求和关键所在。其次是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不是用大帽子压人。有人根据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冲击提出要淡化民族概念,取消一切有关民族存在的表面形式和实质内容,如此,便能消灭民族和民族主义。当然,那些人的观点是主观臆想完全行不通的。作者用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云南为例,批驳了主张“淡化”民族概念民族意识的观点。云南民族众多,问题也不少,但没有“淡化”过民族意识,没有把“民族”当作包袱,也没有把“民族问题”当作麻烦。反而最强调“多民族”身份,把民族文化当作财富,每当提到云南就会特别为自己拥有少数民族最多而骄傲。多民族的云南因“强化”民族工作实现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被称为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

从该著作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仅具有扎实的民族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民族工作经验。因此,观点新颖,内容充实。文间渗透着作者坚持维护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赤诚心和对民族工作以及各族人民的热爱。总之,这是一部政治性强具有现实意义的学术著作,可为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区隔建构民族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日常变奏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趣味区隔功能的流变
建构游戏玩不够
传统广播与互联网音频媒体的市场区隔和融联契合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