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昭通市民宗局 杨 林 张云辉
“抱铺就锦绣“钱程”永善县马楠乡农村专业合作社调研
文 / 昭通市民宗局 杨 林 张云辉
昭通市永善县马楠苗族彝族乡地处永善县境中部,作为国家、省、市级特困乡,近年来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较大关心、支持。但由于发展基础差、底子薄,产业发展十分缓慢,群众增收不明显,要实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和问题。近期,乡党委政府结合马楠乡实际,认真研究后认为创办专业合作社是破解马楠发展瓶颈的一条必由之路,随后建立了三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市民宗局作为挂钩帮扶马楠的部门,对马楠创办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专题调研。
马楠乡是全省闻名的高寒民族贫困乡。上世纪90年代中期,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91.6%。到2002年末,全乡尚有1960户9817人未脱贫,占总人口的74.33%。2013年末,农民人均有粮仅38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为2312元,刚刚达到国家脱贫标准线,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低6584元,比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141元低3829元,比昭通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604元低2292元。
而马楠乡“上三村”的经济发展较全乡的平均水平更差。2009—2013年五年间,“上三村”拥有全乡66.5%的土地,20%的人口,粮食总产量仅分别占全乡24.1%、24.4%、24.4%、24.3%、24.3%(比例5年没有增长);“上三村”2013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767元,比全乡低了545元,比国家脱贫标准2300元低533元。
易地扶贫 为了帮助云南省50万丧失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从1997年云南省政府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永善县马楠乡是第一批易地搬迁的主要迁出地,至2003年,马楠乡由政府组织搬迁共4次,共搬迁出993户4273人,90%是马楠、虹口和坪厂三个高寒山区村的农户,以苗族为主。
经过易地扶贫,马楠乡耕地有所增加,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改善,产业发展初见成效,经济收入有所增加,易地搬迁助推了马楠乡的经济发展。但是,故土难离的情结,气候和生活的不习惯,少数民族胆小怕欺负的思维沉积,与人交往的语言障碍等等,无一不制约着易地扶贫的顺利推进。
整乡推进 2011年9月马楠乡整乡推进项目启动,于2013年9月底完工。项目覆盖6个村85个村民小组3456户12657人,共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科技培训等5大类34个子项,规划总投资1.21亿元。截至2013年10月,已完成总投资1.57亿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43亿元,群众自筹437.93万元。
通过整乡推进扶贫,马楠乡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水、电、路、住房等得到了有效改善;高原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等特色产业不断推进;大力实施科技培训,群众素质得到提高,劳动力不断转移;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从马楠乡2009年至2013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增长9%、14.4%、36.8%、16%可以看出,2013年36.8%的增长正是实施整乡推进扶贫,随后又回落到16%,可见马楠乡经济的增长基本靠“输血式”拉动。
在马楠乡建立以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以高寒冷凉蔬菜和中药材种植、旅游业和手工业为辅的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三位一体”产业发展体系是破解贫困难题的有效途径。
根据马楠乡草场资源丰富,是国家48-50S半细毛羊养殖基地,以及马楠群众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的实际,乡党委政府决定先组建畜牧专业合作社作为试点,以便实现与国家、省、市扶贫政策、畜牧产业发展政策高效对接,使草场科学、高效、合理利用,抑制资源占用不均、贫富差距较大的现象,着力提高销售收入。试点成功后,向全乡推广。
目前,全乡已初步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三个,即:马楠村高坎子半细毛羊专业合作社、冷水村半边街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冷水村黎家沟养牛专业合作社,有入社群众186户,613人;农户自愿入股草场18000亩,入股黄牛119头,入股半细毛羊1590只;合作社组建事宜全部完成,草场规划、畜圈建设、用水用电及进社道路已规划完毕,群众正投工投劳开展建设。另外,马楠村羊洞子、坪厂村、虹口村的三个专业合作社正在组建中。
合作办社基础较差 马楠乡长期处于贫困之中,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对专业合作社法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部分农民仍习惯于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没有规模高效现代农业的理念;部分单位和个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含义和概念认识不深;部分社员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内部管理欠规范 根据马楠乡实际情况,组建合作社时选派乡村干部参与监督管理,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利益分配和监督约束等机制不健全;社员互相之间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
效益难显现 合作社要出效益,民主管理是基础,规范运作是根本,资金到位是关键,政府扶持是保障。目前,马楠乡的专业合作社具体运作中的问题表现为:一是注册资金小,成员出资少,经费紧张,难以统一组织产品销售;二是组建合作社政府扶持较大,并选派乡村干部参与监督管理,这背离了创办合作社的宗旨和原则,如果乡村干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大的失误,将影响成员对合作社优越性的理解;三是管理难民主,要么大户或者能人说了算,要么成员各有主张难以达成一致性意见,目前马楠乡30%的养殖大户拥有16000头只家畜,比例占有较大草场的四村(马楠、虹口、坪厂、冷水)总畜数的近70%,如何处理好大户与合作社及入社大户与成员的关系也是一个民主管理的难题;四是由于马楠乡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村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商品意识淡薄等原因,合作社缺乏与外界的理念合作、资金合作、技术合作、管理合作、环境合作等深层次合作条件;五是办公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行情掌握不及时,阻碍了马楠乡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高级管理人才缺乏 法律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中农民成员必须占80%以上。马楠乡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农民成员占成员总数已超过法律规定标准,但苦于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很难打造出一个管理层面上的示范性样板社。
启示一:目的要明确 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经营,由于市场信息不灵,把握市场困难,生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经常存在,“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现象屡屡发生,买难卖难问题交替出现,严重影响到农民增收。加上农民在面对其他市场主体时,总是显得弱小无助,很难有等价交换和平等竞争的机会,极易受到中间商的盘剥。为此,农户通过自愿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共同的经营策略,既可以防止过度竞争和价格倾轧,又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化解单户的生产经营风险,提高农户的市场交易地位和谈判能力,切实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各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个目的去组织生产、销售和规范内部管理,其他任何目的都要为这个目的服务或者让道,不能顾此失彼或主次不分。要懂得销售收入是生命力,盈余分配是号召力,合作共赢是目的。
启示二:章程要切实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都必须要紧密联系本合作社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和长远规划,在示范性章程的大框架下进一步细化、补充和完善,增强章程对合作社业务指导的可操作性和务实性,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套或者简化了事。
启示三:制度要管用 专业合作社因其成员构成的特殊性,造成合作社内部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运行效率相对较低。为此,合作社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在范本的指导下,一定要结合本合作社成员构成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合作社业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合作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性据实制定,充分发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财的作用,推动合作社良性健康发展。
启示四:股金要到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出资是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生命线,成员股金到位情况和股金额度决定着合作社能否发展壮大。为此,合作社的成员出资要根据本合作社的业务情况,在保证相应额度的前提下按时到位,必须保障合作社正常运转。随着合作社业务的发展扩大,如果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要考虑多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一是按正常程序增加成员出资;二是申请银行贷款;三是发展新成员;四是请求政府扶持。
启示五:运作要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任何操作方式、手段、程序都要在章程指导下、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控制下规范运行,严禁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杜绝违规操作。产生矛盾纠纷要相互协商解决,遇上困难、问题,要多与业务指导部门沟通,寻求支持、帮助,妥善解决到位。
启示六:合作要共赢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和目的就是要实现合作共赢。因此,合作社的一切建设和发展措施都要朝着高层次、高水平、高标准的合作方向努力和迈进,要培育成员的合作理念,要促进成员进行资源、资金、技术、设备、渠道合作,要加强管理合作,要营造合作环境,要进行全方位合作。
启示七:人才要培养 在合作社的建设进程中,要重视物色和引进素质好、潜力大的经营管理人员,逐步把他们推到合作社的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
(责任编辑 赵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