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娟 黄 美许政红
(福建农林大学体育教学,福建 福州 350002)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问题与策略研究*
杜 娟1黄 美1许政红1
(福建农林大学体育教学,福建 福州 350002)
体育课网上评教已被国内高校普遍采用,鉴于评教认知、评教指标及评教反馈等方面原因,其评教渐入“形式化”,严重影响评教的效度与信度。以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论述及剖析体育课网上评教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优化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的路径。
利益相关者;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网上评教
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是信息化时代国内外高校发展的永恒生命线。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教学提升的有效途径。随着高校管理的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标准化,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评价成为高校评教的重要方式。网上评教的优势在于对信息更便捷、更及时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反馈。在实践中网络评教暴露出的问题渐多,网上评教的认可度遭受质疑,更相悖网上评教的初衷。因此,积极探寻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优化网上评教方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的健康发展。
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对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治理模式提出的挑战,隶属经济学领域。鉴于当时奉行股东至上理论的英美等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而企业经营更多体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德国、日本以及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却迅速崛起,西方学术界在这种巨大的现实反差面前不得不开始反思英美企业制度安排的合理性。[1]股东作为剩余风险的承担者,拥有法律意义上对企业的控制与所有,董事会和管理者则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已广泛应用至多学科领域。在高等教育学领域,亨利·罗索夫斯基是率先将高校视为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学者。他的主要观点涵盖四类利益主体,即教师、学生、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政府。与企业不同,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组织,无严格意义上的股东,未能获取所谓的剩余利润,高等院校只能由相关利益者共同掌控,因此高校是名副其实的利益相关者组织。
高等院校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概念层而言,有助于确定高校相关利益主体,并对其学理性分类;从应用层而言,利益相关者作为管理理念,有助于高效管理决策的执行,以达到真正的民主管理,进而实现相关利益最大化。
1.2 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的利益主体界定
探究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的相关利益主体,是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网上评教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关键之所在。高等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的相关利益主体,是指与学生评教高度相关,对学生公共体育课评教投入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影响学生评教制度或被评教结果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高等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是由教学行政部门发起,由学生具体操作,投入一定的人力与智力成本,且与评教制度高度相关,因此,教学行政部门(管理者)和学生理所成为评教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是一个社会关系范畴,它实质上是需要主体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与需要对象之间存在的一种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2]从利益的含义出发,教师本无意介入体育课网上评教,然而将老师的课堂教学确定为评教对象后,与学生评教也被动关联。因此,将教师归为学生网上评教的相关利益者也无可厚非。
不惟如此,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影响或被影响学生评价评教制度、结果的个人或群体还包含校领导、媒体及其他竞争高校等,甚者政府教育(体育)部门都可称谓体育课网上评教的利益相关者。高等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是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体育课网上评教的利益主体是有限的,若将利益主体范围铺设宽泛,反易于陷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误区。因此,本研究的相关利益者仅限于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者。
1.3 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的利益主体之诉求
1.3.1 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的相关利益分析
就高等教育教学而言,学校与教师提供服务,学生为参与者,是特殊的消费群体;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学生是学习的执行者,有义务习得知识,同时学生是教学质量“生产者”之一,肩负为社会提供满意教学效果的职责。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始终遵循以最少的直接或间接投入获得教育利益最大化。教师是高校教育的提供者,受雇于高校,出售自身知识,获取利益,以实现自身价值。教学行政部门(管理者)是体育课网上评教制度的执行者,是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的代理人。管理者注重教学质量、学校知名度、学生就业率等,以最小的投入获取众多指标利益的最大化是其长期以来的追求。
1.3.2 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的利益相关者之表达
管理者(学校的代表者)在整个体育课评教过程中,担当掌控者角色。其利益诉求主要为4点,即诉求1:提升教学质量。诉求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诉求3:评教的高满意度。诉求4:高享誉度和知名度(高等院校)。诸多利益诉求要求管理者在评教前、评教中和评教后的反馈与处理等均为其服务。在考虑利益诉求之余,评教的成本投入、风险指数及可行性问题亦需在内。
学生在公共体育课评教过程中,多被认为简单的执行者和参与者,忽略了若不涉及自身利益,参与者一般会无为或听之任之此关键点。参与说明其在此过程中波及自身利益,也有相关利益诉求。诉求1:高质量的体育课教学。诉求2:评教促进体育课教学水平的提高。诉求3:评教系统保护自身隐私等。诉求4:评教结果的有效利用度。
教师是被评价者,评教通常认为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监督方式,然而教师在评教过程中也具有自身的利益诉求。诉求1:体育课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认可度。诉求2:公平、公正的评教制度。诉求3:奖惩制度的公平性。诉求4:学生网上评教结果的真实性。
在实践中,评教渐入“形式化”,远悖于利益主体的最初诉求,更是背离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的初衷。因此,探析体育课网上评教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与教师是公共体育课学与教、评与被评的主体与对象,是一个不可分割切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对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而言,学生和教师最具发言权。从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的执行状况来看,多数高校学生和教师对此认同度颇低。2.1 学生:认知度较低、消极对待
学生对网上评教的认同度较低。通过对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通过发放问卷形式,获知多数高校现有的评教系统趋于形式化,对学生而言缺少价值性。大部分学生对于填写的网上评价表认知较低,不清楚自己为何评价,自己无法获取教师被评价的结果及评价结果对教师有何影响,因此,在填写时多为敷衍,流于形式。
2.1.1 高校相悖学生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的初衷
为提高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评教的参评率,多所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对网上评教制定诸多“既定”规则:在校生必须参与测评,否则不能查看期末成绩;学生不参与评教将无法进行正常选课等。正因诸多既定规则存在,学生将评教视为“例行公事”,一分钟评教普现,甚者利用评教系统的弊端(借助易班代评),评教结果备受质疑,评教的可信度降低,如此现象的蔓延,严重影响体育课网上评教的公正性,背离体育课网上评教的“既定”初衷。
2.1.2 评教指标未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评教指标过于陈旧,大都由管理者制定,少数高校允许体育老师参与,绝大数高校忽视学生发言权利,指标制定缺少学生主体。纵观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评教体系,涵盖教学态度、教学组织与手段和教学效果等既定方面,评教的整个过程仅涉及体育课堂,未能延及课外。指标设计从传授知识角度展开,而学生处于接受知识方,易被指标所干扰。学生作为评教主体,处在被动或从属位置,反馈意见未能及时采纳,致使评教态度消极。启发式教学、自主性选课、项目教学等理论的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深入,以填鸭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评教体系就显得格外突兀,学生参与积极性普低。
2.1.3 评教结果反馈缺失
学生希望知道任课教师的评教结果,希望提出的意见被采纳,希望教师据此做出改变。事与愿违,学生普遍反映学校为保护教师利益,评教结果从未反馈,认为评教只不过走过场。更有学生抱怨,学校基本忽视评教结果,对个别极差(放纵式教学)教师未采取任何措施,教师依然故我,学生不得已去论坛匿名吐槽,以引起学校、学院相关部门的注意。评教的最初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流互通,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改善学生体质水平,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反馈机制的缺失,使评教趋于形式化,评教信度折扣大减,易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评教体制失败。
2.2 教师:质疑评教可信度、猜疑评教结果
鉴于学生评教存在上述现象,评教结果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略失公正。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对同一学期、同一教师、同一教材的评价出现较大差别实属普遍。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存在质疑也是无可厚非。
2.2.1 “关系分、人情分”争议
毋庸置疑,师生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体育课程评价,据调查个别教师主动采取与学生搞好关系,或以高分诱导甚者迎合、漠视“问题学生”以取得靠前排位。师生关系固然重要,以师生关系弥补课堂问题,实属不明之举,严重背离评教的初衷。因此,以学生评教结果为评断教师教学有失公正性。
2.2.2 质疑评教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化,大部分高校生源质量较以往降低。学生深受应试教育的毒害,迫于社会和家长的压力,被迫接受大学教育。这部分学生在宽松的大学环境中,自制能力较差,常出现逃课甚者几乎不上课等行为。教师认为该部分学生群体根本不具备评教资格。对于正常上课的学生而言,若无正确的评教动机,其评教能力也遭受质疑。
2.2.3 评教结果未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
对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的调查,多数高校对学生评教的结果多采取保密(以排名或等级)方式,教师只能查看自己各项指标的权重及分数,无法获取其他教师的成绩。少数高校教师仅能得知自己的排名,连单项指标的分数(权重)都无法获取。评教结果呈现过于宽泛,未能深入挖掘数据,难以明确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建议,对于改善教学提供的帮助甚少。这与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背道而行,成为纯粹的形式化评教。
3.1 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利益相关者之均衡博弈
3.1.1 健全与保障评教制度的网络体系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是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部分,缺失相适应的制度给予扶持和精进,只限于手段上的小改,即使评教制度再为完善,也无法实现制度本身的优越性。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体系的制度支持网络主要涵盖教师准入制度、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考试制度、选课制度等,其中教师培训和进修制度是整个质量网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就国外经验而言,美国多数高校也一直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完善与拓展教师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引导学生。
3.1.2 建立由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
高校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是由管理者一方主体全程掌控,权力涉及由评教前、评教中直至评教后的结果反馈等。问卷设计大都由管理者(或部分教师)参与,监督和权力严重失调,是高校评教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之一,即管理者(甚者教师)参与制定评教指标,学生作为具体发言权的主体,未能参与到评教的上层设计,有失公正。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策略为:三方利益主体参与制定评教指标,在监管层面,建立三方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
3.1.3 拟定与实施正规化的申诉机制
权力失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阻滞等,在评教中若不抗议,漠视权力和利益失衡,终沦为对分配制度的默认。佯装对权力和利益失衡的无所谓、对既存的分配制度默不发声,长期以往教师和学生将滑向边缘型利益相关者。诸多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皆由管理者一方掌控,将渐忽视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二者利益无法得到根本保障。为避免这类问题发生,效仿国外高校,建构正规化的申述机制。相关利益主体在利益无法正常表达或利益受损时提出申述,由专业部门展开调查,以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利于权力制衡。
3.2 公共体育课网上评教之培育信任的评教文化
3.2.1 建立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程序
反馈程序是否完善关乎着评教制度是否值得信任。社会学家认为信任可缓解矛盾冲突。在现行的评价制度下,学生对评教结果一无所知,更不必谈及对结果的利用,大都认为是例行完成的教学规定。从信任的最初发生机制而言,“信任是一种人际互动关系的产物,而不是由文化先验地产生的。”[3]因此,应建立明确、清晰的涉及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三方利益主体间的信息反馈程序,针对评教结果用途给予公开声明,不但有益于建立学生、教师及管理者三者间的信任感,更有助于构建团结协作的校园文化氛围。
3.2.2 分析与挖掘学生评教数据
现行的评教制度,评教结果多用于教师的人事决策(职称晋升、考核绩效等),对教师教学质量改善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学生评教结果,换言之,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很少被教师采纳,无奈只得去论坛吐槽。多数教师关心自己评教结果,会查询各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但只从一系列的得分与权重中很难概括出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信息。鉴于此,学校相关部门应组建信息汇总与反馈小组,深入展开对学生评教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3.2.3 多元化评教方式共存
绩效考核和社会问责方式渐受到社会重视,教学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关注要点,正因如此,教师成为被考评和问责的对象。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选择上,管理者会不自觉的向工作效率倾斜,体现为自上而下的学生网上评教形式,将学生的评教分数作为教师考核的标准。在现行的评教制度中,学生评教结果的有效率值得商榷。如何平衡评教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评教的公平、公正性,成为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三方亟需解决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借鉴国外经验,多元化学生评教形式的整合是解决难题的可能选择,利于弥补学生评教的不足,规避学生评教的主观性。多元化评教不仅局限为学期中网上评教或学期末网上评教,每堂课的笔录,学生教学信息员每周反馈,同行评价或者自评均可。诸多方式皆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获取学生反馈建议意见和提高教学水平。
人是企业真正的资源。高校,培养人才的地方也不例外,师生是高校的第一资源,是高校综合实力核心体现。因此,积极探索先进的评教理论,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评教系统与指标,完善评教反馈系统,提高师生对评教的认知度,培养师生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消费者意识,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潜能,提升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知名度,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3,31.
[2]张王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一协调问题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日版社,2001,42.
[3]刘根荣利益博弈的均衡秩序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193.
Investigation to the Online Evaluations on PE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of East China and Strategies to It——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
DU Juan, etal.
(PE Department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Fujian, China)
In view of the teaching of PE,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by domestic universities.In view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the cognitive,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the feedback and so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gradually into "formal",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assessment.To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E online appraisal with reason, for this,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in east China area of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the path of the online evaluation of public PE.
stakehold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of East China; PE course; online evaluation
*课题项目: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杜娟(1988-),山东聊城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