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蕾 王桂兰 祁 红
(1.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9; 2.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010)
试探普通高校艺术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付 蕾1王桂兰2祁 红1
(1.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9; 2.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010)
艺术体育课程构建是贯彻终身体育、适应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艺术体育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结果表明,课程体系应着重课程内容纵向难度提高和横向广度拓展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外锻炼和课外竞赛、表演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较为专业的运动技能,提高协调性、韵律感、柔韧性、力量等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以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艺术体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
艺术体育是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是体育项目的艺术化,使得体育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价值。高校艺术体育课程主要涵盖具有审美要素的健美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健身街舞、啦啦操、排舞、瑜伽等项目。大学生普遍追求形体美和气质美,他们对动作柔美、节奏感强、具有舞蹈性和表演性的艺术类运动项目很感兴趣。艺术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热情,又可以活跃大学生群体活动的气氛,展现青年人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在艺术体育活动的带动下,校园体育文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1]。艺术体育以其体验型愉悦的身体活动方式和观赏价值,逐步成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热门项目。本文试图探索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艺术体育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难度和广度的结合、课内和课外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掌握较为专业的运动技能,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普通高校艺术体育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选取省内外各高校副教授及以上艺术体育类项目教师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访问中国期刊网,分别以“艺术体育”“形体训练”“体育艺术”“校园体育文化”等为关键词,收集整理了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50多篇;此外参阅了南京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体育院校艺术体育专业的教学大纲。
2.2.2 访谈法
走访了部分艺术体育方面的专家、教授,针对艺术体育类项目课程内容构建的基本原则、内容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咨询。
2.2.3 问卷调查法
对省内外各高校副教授及以上的艺术体育项目教师发放问卷72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有效回收率84.72%。对问卷采用评定量表的方法,分别赋予“很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5、4、3、2、1的分值,从而获得评价的平均值[2]。
采用内容效度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请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加以定量评定(见表1)。采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对专家进行两次测试,时间间隔 15 天,得出两次测试成绩的相关系数 R=0.79(p<0.01)。
3.1 艺术体育的定义
当今人们通过运动不仅仅要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更要达到愉悦身心、满足社会文化生活需求的目的。艺术的审美本质在体育领域广泛运用,体育吸收艺术元素并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人们对体育的审美需要。艺术体育是指被艺术化的体育运动,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运动技能和艺术表现为主要内容,满足人们强身健体和审美需求的社会文化活动[3, 4]。
表1 专家对问卷内容效度评定统计表
3.2 普通高校艺术体育课程项目分类
艺术体育课程是艺术化的体育课程,这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养、艺术欣赏等,主要涵盖具有审美要素的健美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健身街舞、啦啦操、排舞、瑜伽等项目。按照所含艺术元素的比重可将艺术体育分为艺术体育项目(体育舞蹈、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艺术体操、健美操、形体训练、健身街舞、啦啦操、排舞等),亚艺术体育项目(竞技体操、跳水、武术等),潜艺术体育项目(瑜伽、普拉提等)[5];按照项目特点将其分为舞蹈类艺术体育项目(体育舞蹈、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形体训练、舞蹈啦啦操等),体操类艺术体育项目(健美操、艺术体操、技巧啦啦操、跳水、竞技体操等)和民族传统类艺术体育项目(武术、舞龙狮、瑜伽等)。
3.3 普通高校艺术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课程内容依据系统性和实践性原则,贯彻终生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基本功训练,采用由易到难的方法逐级设置,纵向难度提高和横向广度拓展并重、课内与课外有效结合,以满足高校大学生强身健体、精神文化和审美的需要。艺术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评价四个部分设计指标,如教学模式的选择、各学期内容的整合、各项目知识点的设置、各知识点具体内容的安排等。
3.3.1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反映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课程目标包括掌握艺术体育类项目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着重提高协调性、韵律感、柔韧性、力量等素质,提高自我健身能力,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审美能力、艺术素养等。
3.3.2 课程内容
根据各项目其难易程度,尝试分(1)基础、(2)提高、(3)强化三个层次逐级设置,将各项目有机地、系统地整合成艺术体育课程体系(表2)。一、二年级设置艺术体育选项必修课,每学期32学时,共4学期。艺术体育专项课程第一学期为必选基础课程,以芭蕾基础训练为主。芭蕾基础训练主要练习学生在完成各种舞蹈动作时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如开度、腿部肌肉能力、伸展、动作的协调,以达到身体的直立、稳定和比较好的移动身体重心。芭蕾基础训练作为基础训练被列为艺术体育类项目的基础课程。第二学期为选项提高课程,以排舞、爵士舞、健身健美操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学校提供的艺术体育类项目进行自主选择,着重培养学生对自己所选项目的了解。第三、四学期为选项强化课程,以体育舞蹈、啦啦操、健美操、瑜伽为主。学生在上一阶段项目学习后可以继续进行该项目更深层次的学习,实现纵向难度提高;如果学生发现自己不适合上一阶段项目的学习,可以转入另一项目的学习,达到横向广度拓展。
表2 课程教学安排与学时评分表
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素质、技术和实践四个部分。理论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其具体内容为起源、发展、项目特点、健身指导等;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音乐的节奏控制运动强度,乐句、乐段形成风格,不同旋律反映不同风格,音乐的编辑与舞蹈创编密切相关;创编知识包括创编依据、原则、方法等;舞蹈赏析则包括音乐、舞蹈风格、服装、身体线条、艺术感染力、编排等。素质内容着重力量、柔韧和协调训练,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各部位尤其是核心部位肌肉力量,通过拉伸法发展学生肩、腰、腿的柔韧性,通过反复练习使技术动作自动化以发展学生协调能力。从技术内容的安排情况可以看出,基本技术和套路组合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技术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实践内容以分组表演的形式进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表3可知,教师评价较高的教学内容有芭蕾基础训练、健身健美操、爵士舞等,评价较低的教学内容有瑜伽、普拉提、排舞等。
表3 课程教学内容评分表
?
教材不仅指导教师教学,还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主要用于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参考教材主要用于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完善学生知识体系。调查显示,教材适用程度较好,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求,详见表4。
表4 课程教材、参考教材使用情况表
3.3.3 教学模式
课堂以分组教学为主,辅助课外网络教学。课堂学生分组教学,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着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课外通过网络课堂学习,巩固运动技能,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6]。
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表演、竞赛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课堂教学是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又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课外锻炼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锻炼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课外表演、比赛活动可以展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使之在展示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得到身心愉悦的体验[7]。
3.3.4 学习评价
艺术体育课程项目考核是一种综合性的考核,涉及内容较为广泛、表现形式较为多样。首先需要从学习态度、身体素质、技术能力、成套表演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其次每个学期开始时对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进行考核,学期结束时再进行考核,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表5可知,教师对考核形式、内容的评价较高。
表5 评价内容及分值分配表
艺术体育课程构建是贯彻终身体育、适应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课程内容注重系统性和实践性、纵向难度提高和横向广度拓展相结合,切实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转变以传授技能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外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考核内容应多样性,考核形式应具表演性,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外锻炼应和课外竞赛、表演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自我展现的过程中增强体育爱好兴趣。
课程体系的建构需要从理论研究进一步延伸到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内容。此外,应从辅助教学、比赛和表演观赏、互动交流、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以实现艺术体育课程网络化。
[1]董焱,李琳,谢欣,等.体育艺术复合型教育人才培养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 2012,34(10):97-100.
[2]付蕾,戴名辉,祁红.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综合运动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2):97-100.
[3]李敏,马鸿韬.体育艺术基本理论体系构建—“体育艺术”概念辨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34(5):30-35.
[4]张仲宝.论“艺术体育”的成因及共性特征—科学、艺术与人体运动方式的融合[J].体育学刊,2009,16(3):11-14.
[5]侯典云.对体育艺术与艺术体育及其分类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 1-3.
[6]陈芳.新目录背景下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5,37(2): 64-68.
[7]张颖.高校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103-106.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Art PE Curriculum System
FU Lei, etal.
(PE Departmen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Anhui, China)
Establishment for the art PE curriculum system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for implementing the lifelong sport and adap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So, this paper applie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o establish the art PE curriculum system.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put emphasis on the combination of enhancement for longitudinal difficulty and scope expansio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network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training, extracurricular competitions and performances, and it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for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students, enhancing the coordination, rhythm,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 and improving better body posture, aesthetic,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arts PE; curriculum system;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odel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4jyxm035)。
付蕾(1982-),安徽宁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