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坚持性的多维性因素分析①

2015-12-05 12:31黄迎乒李松璞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郑州450001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5期
关键词:体育学习中学生

秦 晶 黄迎乒 李松璞(郑州大学体育系 河南郑州 450001)

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坚持性的多维性因素分析①

秦晶黄迎乒李松璞
(郑州大学体育系 河南郑州 450001)

摘 要:文章旨在分析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坚持性的科学方案,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为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坚持性提供有益参考。研究得出:提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坚持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建议: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认清中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帮助他们适应勤奋克服自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注意父母对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合适的练习方式,组织参与各种体育社团。以此来提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坚持性,从而提高体质,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学习 坚持性 多维性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0年的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是,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仍在持续的增加,视力的不良检出率也在继续上升,并且出现了低龄化倾向。可见,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依然不容乐观。青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成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青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同时,目前我国很多体育项目后备人才紧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要想提高国民体质,就必须从学生抓起。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坚持性,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体质的增强,还能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同时对于提高国民体质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以及郑州市图书馆搜集大量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坚持性、影响体育学习坚持性因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系统的阅读和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不同时间阶段,不同方法的实施方案进行比较,并针对获取资料进行汇总、分类、综合归纳分析,分析影响中学生学习坚持性的因素,并探究提高中学生学习坚持性的方案,从而得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对中学生体育学习坚持性的启示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中第5个阶段是青春期(12~18岁),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1]。在这一阶段,开始进入中学学习,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需要尝试处理来自家庭、学校、同伴的各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这些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建立勤奋的特质,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危机,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所有的学生总是在努力地保持着积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个体。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分组、老师的批评都可能传达给学生一种消极的评价,认为自己是低水平组和差等生,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对成功的渴望,他们会认为学校是一个定义成功和失败的地方,而不是学习知识的地方。

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度过自卑危机。在学校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避免安排困难复杂的教学内容,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消极评价。通过体育学习,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受,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让他们自觉地进行体育学习。

2.2动机与归因对中学生体育学习坚持性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等因素紧密联系[2]。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增加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坚持性是每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师要增强教学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要认识到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充满兴趣,保持充足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的好学、乐学。

学生在每次尝试之后,总会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一定的归因,对于同样的结果有的同学会归因于运气差,而有的学生则会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学生的归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学习行为。如果学生的归因模式不当还会造成“习得性无助感”现象,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3]。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归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尽量地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自身的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以后获得成功。

2.3教师职业倦怠对中学生体育学习坚持性的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职业倦怠导致教师精神低落和工作热情下降,必定影响教师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倦怠可以导致教师对学生态度淡漠,忽视学生的主体感受,机械的教学,不能与学生积极地互动,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对体育学习的态度。

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综合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减少这一现象,使教师日益提高对自己职业的满意程度,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情绪高昂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坚持体育学习,增强体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2.4家庭对中学生体育学习坚持性的影响

家庭的体育氛围以及父母的体育态度对子女有着重要影响。父母通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感受到了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和强身健体的好处,会鼓励子女参与体育活动;又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父母的榜样容易使他们受到感染和激励。因此,父母的体育态度与行为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对子女的体育态度与习惯的养成影响重大。

由于近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所承受父母的期望也与日俱增。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尤其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家长都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不重视子女参加体育活动,也不关心体育运动所带给孩子的好处。因此有必要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向家长说明体育运动的优点、对孩子成长的益处。比如,体育运动可以锻炼意志、培养团队精神、愉悦身心,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争取家长对于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支持。

2.5学校体育社团对中学生体育学习坚持性的影响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对父母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甚至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父母的要求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青少年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同龄人的影响,他们更愿意与同龄人交往,渴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同。成立体育社团组织,使得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织在一起,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起同学的积极性。

在组织体育社团过程中要注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社团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不少老师和家长担心因参加体育社团而影响成绩,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社团。尽管学校有明确规定不得占用体育社团活动的时间,但是体育社团活动时间被占用的情况经常发生。学生兴趣不稳定,由于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成熟度低,兴趣不稳定,有些同学对所参加的体育社团逐渐失去兴趣,便开始脱离体育社团组织。在体育社团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制度,用制度来确保体育社团的正常运转。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消极的评价会让学生失去对成功的渴望。

(2)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是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坚持性的关键,而学生的归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学习行为。

(3)职业倦怠导致教师对学生态度淡漠,忽视学生的主体感受,机械的教学,不能与学生积极地互动,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4)家庭的体育氛围以及父母的体育态度与行为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对子女的体育态度与习惯的养成影响重大。

(5)学校体育社团组织,将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织在一起,通过专门的老师指导,有效地调动起同学的积极性。但社团活动时间的不能得到保证是目前仍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2建议

(1)教师应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度过自卑危机。在学校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避免安排困难复杂的教学内容,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消极评价。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受,提高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其自觉地进行体育学习。

(2)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应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归因方式,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归因,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以后获得成功。

(3)建议教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综合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减少这一现象,使其日益提高对自己职业的满意程度,能够积极、主动、情绪高昂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

(4)建议学校做好对体育运动的宣传工作,积极向家长传达体育运动的优点,对孩子成长的益处,从而转变家长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使家长在日常生活给孩子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带动学生主动进行体育运动。

(5)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合适的体育练习方式,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社团,并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在体育社团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完善社团的组织和管理制度,从而确保体育社团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矫宏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J].心理论坛,2007(1):55-56.

[4]赵彦彩.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169.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5(c)-0099-02

作者简介:①秦晶(1989—),女,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体育系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学习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关于激发技校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探讨
高中学生体育思维能力及思维教学的研究
转化体育学习障碍生教学中师德的渗透
成就动机对体育学习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