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异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运动学校 ,山东 济南 250102)
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体育运动学校德育教育
张新异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运动学校 ,山东 济南 2501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在2014年全国业余训练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郭建军强调,“要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树立远大理想,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促进体育学校德育教育,培养优良品德,是关系国家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大事。体育运动学校为中等职业学校,青少年运动员多重视训练忽视学习,导致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生道德素质不高。学生行为习惯不良,违纪现象层出不穷,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所以笔者就如何利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体育学校的德育教育问题展开调查研究。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体育学校德育教育。调查对象为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运动学校中专2014级120名在校学生及教练员、学生科、团总支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体育运动学校2014级学生,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120份,回收调查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17份,发放教练员调查问卷6份,回收6份。
2.2.2 观察法进入教室听看学生上文化课,观察平时学生食堂用餐情况,利用晚自习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宿舍值班了解学生在学校期间行为习惯。
2.2.3 访谈法进入训练场与学校教练员交流学生训练、生活、思想情况,与学生及家长交流谈话。采访相关学生管理的部门负责人等。
3.1 传统文化下的学校德育教育首先要注重学生自身修养提高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特别强调自律,从心性上陶冶情操。孔子曰:“为仁由己”,又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孔子的学生曾参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得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而自我修养是贯彻一生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对“体育学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在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低。67%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并表示没有兴趣,28% 的学生持中立的态度,仅有 5%的学生认为应该学习。通过对2014级学生生源调查发现,体育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文化学习分数普遍较低,造成学生总体文化素质欠佳,学校中表现出的种种自我修养、行为习惯方面的缺失显而易见。
3.2 传统文化下引领学校德育教育要因材施教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的人,他对自己的学生性格脾气了解比较透彻,所以能够对学生了如指掌,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准确掌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是古代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体育学校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涌现出众多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走向社会后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毕业生不计其数。学生虽然是体育专业,但是同时很多学生也是多才多艺。要做到多了解学生,不仅发展好学生的专业体育特长,还要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一专多能的素质全面的学生。
3.3 传统文化下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爱国、爱校情怀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从《离骚》,到《正气歌》;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形成的过程,这种精神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之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韩愈,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顾炎武,这些仁人志士的慷慨言行无不表明爱国是一种意识、一种觉悟、一种责任、一种行动。当前,我们需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力量,在学生中开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培养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树立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坚定信念,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4 在学校德育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在文明发展历史过程中,沉淀、流传下来,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魂”。孔子曰:“君子怀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德经》中说人生者,珍贵在生,然而只有“道生之,德蓄之”才能使得生而美,真而美,美而善。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图报,当有激于哀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一直是传统文化中基本的道德立场。然而,这种美德却在体育学校学生中被逐渐淡忘和漠视。通过调查发现,65%的学生给家长打电话就只是向父母要钱。还有个别的学生,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而要挟父母,父母没有答应,就擅自离校离家出走。这种缺乏孝心、严重缺乏责任感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关于感恩精神的表达,加强在校学生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
4.1 抓好新生入学教育
利用传统文化把握新生入校对新学校新环境的再认识这个契机,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目标,激励学生们励志成长。可以利用新生军训期间,及时让学生观看学校宣传片,了解学校发展的光荣历史,了解学校知名校友成长史,邀请在各行各业取得杰出成绩的校友来学校进行励志讲座。举办入学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着眼,使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永恒的主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他的自我修养和日常行为习惯息息相关。学校积极实施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在食堂就餐和日常行为中,就能很好地践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浪费粮食,宿舍卫生良好、日常使用文明用语,同学之间友好相处。
4.2 举办类型多样的文体及主题讲座活动
体育学校虽然是“体”字当头,但是不能只重视体育,这样的后果是“因噎废食”,必须让学生在体育学校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学校要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讲座,丰富业余生活,开阔学生眼界,培养高尚情操。诗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舞蹈比赛、音乐节、绘画书法比赛、法制安全讲座等。
4.3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关于感恩精神的表达,加强在校学生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感恩等活动和教师课堂讲授这两种方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德育教育要发挥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内外优势,让学生系统、准确、深入地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校可以开展母亲节“感恩母亲”、教师节“感恩老师、教练员”等活动。学校要开设中华文化和传统文化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实践中践行。
[1]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邱婷.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0.
G807.4
A
1674-151X(2015)07-062-02
2015-05-20
张新异(1976 ~),高校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教学。